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经越来越国际化,尤其在我们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更加多元化发展。全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要与时俱进,融合时展的潮流,要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相融合教学的重要性。高校作为文化的传递者就更加要进行全新教学思路探索,音乐教育是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高校音乐教师要在新时期抓住将高校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教学的契机。本文对如何将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相融合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文化“一带一路”融合教学

一、当今时代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的必要性

1.丰富音乐教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在现代文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也是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大国。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不仅幅员辽阔还同时有56个民族。正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兄弟姐妹”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国家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非常具有“国际化”。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方式之一。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挖掘,将各个民族特有的曲调、乐器、唱法、语言融入高校的音乐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丰富高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趣味性,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高校的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音乐进行高效的传承。虽然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我们有必要对自己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音乐进行传承和发扬。这样的融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多样性。我国家所有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特有的一些乐器、曲调、小调、方言等,当学生学习这些民族音乐的时候能拓展他们的音乐学习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多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发现音乐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增强他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掌握这些音乐知识的同时,将我国家优秀的民族音乐进行发扬,让世界更多国家和人民都能欣赏和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2.可以加强各个不同音乐载体之间的联系性

音乐本身是一门非常奇妙的学科,它不仅有特有的音乐语言、音乐符号、乐器、节奏等,还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即使在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拥有不同肤色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只要音乐一响起,人们就会随着热情而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音乐仿佛自带神奇的魔法,能将世界人民都紧密相连。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自己的成长背景,他们有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信仰、生活方式、表达方式等,而民族音乐具有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乐器、国家文化等众多方面的内容,高校音乐教师在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会不断搜集和整理更多民族音乐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当融合音乐展开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乐器、歌唱方法、演奏方法的相同点和差异化的理解程度,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诠释自己要创作和表达的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教学现状

1.高校音乐教学方式过于保守

目前,我国大部分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在音乐教学的学科设置上依然存在教学偏保守和刻板的问题,许多高校音乐教师依然认为音乐教学的重点是歌唱技巧和乐器演奏技巧的传授,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课堂教学方式上都比较单一和保守。这样就让原本应该充满魅力的音乐课堂变成沉闷无比,而高校学生只能学习到音乐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提高音乐文化底蕴和音乐综合素养。更为严重的是,如果高校音乐教师总是在课堂讲一些技巧和乐理方面的知识,学生会逐渐失去对音乐进行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当学生在音乐课堂变得不再活跃,认为音乐课乏善可陈的时候,高校音乐教学就会失去教育意义。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必须融合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教学,丰富现有的音乐教学内容,让音乐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2.欠缺对我们国家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

在网络无限发达的今天,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欣赏和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尤其最近几年短视频、网络直播、各大音乐综艺节目的兴起,我国家年轻学生们都了解和喜欢上了一些现代流行音乐,如现在非常火的嘻哈音乐、饶舌音乐。我国尤其现今音乐高校的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却不甚了解,尤其一些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可能掌握了较好的演唱或者演奏技巧,但如果问他们这个歌曲表达了什么,是哪个民族的音乐,这个民族乐器叫什么,有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代表了哪种文化元素等,他们大多数还是比较茫然的。这说明高校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非常欠缺的。无论是音乐教学还是民族音乐文化都需要我们进行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将来会走向职业发展的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更加有责任和义务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和欣赏到我们国家的民族音乐,让我们的科技、文明、文化、音乐都真正走向世界。

三、当今时代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文化极具包容性和多样性,尤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有其不同特点,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生活的种种经历、生活面貌和文化发展的轨迹,还展现了我国人民顽强不屈、坚毅的优秀品格。随着时间的流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让世界人民可以跨越语言、地域的障碍进行更多的沟通和了解。“一带一路”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不同国家的人民通过民族音乐进行交流。音乐本身是可以跨越不同语言的,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通过我们的民族音乐了解我国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文化。民族音乐文化是展示我国不同区域的一张名片,如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舞台上演唱一些蒙古小调、西藏歌曲等时,这些神秘又动听的音乐就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进一步到这些音乐的发祥地学习和感受这些特色的音乐文化,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扬。

四、高校音乐教学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机融合教学的策略

1.高校音乐教师要明确新时期下全新的教学使命

随着我国新兴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高校音乐教师要提高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要明确新时期作为音乐教师传承和发扬我们民族音乐文化的全新使命。不仅要在高校的日常音乐教学中提高先生的专业技巧和音乐素养,还要让他们更加重视我们本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创作出更多具有我们国家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让我们的文化真正走向世界。例如,随着近几年我国家不断富强,中国风和中国元素被世界更多国家的人民所喜爱,如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元素的《卷珠帘》等广受欢迎的流行歌曲说明了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都是可以有机相融合的,只要高校音乐教师对其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就可以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发展得更好。

2.在演唱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高校音乐教学包含众多内容,而对于音乐演唱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进行歌曲的演唱表演的同时也把我们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展现给世界人民。作为发扬民族音乐文化最直接的一种方式,高校音乐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歌曲演唱方式和特点融入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情感、民族元素让学生在学习演唱的同时加深理解,进行演唱表演的同时就会更加投入,会对歌曲的诠释更加有感染力。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原生魅力,是现代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所无法替代的。

3.在乐器演奏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其自己的发展轨迹、语言和历史文化,在服装和乐器方面也是各具特色的。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西方乐器,如钢琴、小提琴,但对我国一些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马头琴、琵琶等民族乐器都了解得比较少。对高校乐器演奏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乐器的演奏技巧,还要融合民族乐器的文化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发展过程,了解这些乐器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提高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五、结束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高校音乐教师要符合时展的需要,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融合民族音乐文化将高校音乐教学发展得更好,让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发展、传承、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小路.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音乐,2019

[2]王辉.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入方法分析[J].北方音乐,2019

[3]梁竹.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机融合分析[J].才智,2019

[4]何淑杭.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与流行元素的结合路径[J].北方音乐,2019

作者:林斌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