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再教育”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传播方式的快速转变,教育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有限主体”,教师的再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再教育的有效进行是提升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有效保障,是新形势下教师生存发展的必然途径。积极合理的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将原始手段与新型技术、线上与线下这两种学习模式相结合,是教师进行再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资源共享
一、中小学音乐教师再教育的必然性
(一)是文化资源共享背景下教师生存的必然选择。从口传相授到纸笔的发明,再从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人类文明的传播方式今非昔比。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满足,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教师有这样的感受,早年入职教师行业时,做学生知识获得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绰绰有余,而今在某些领域的知识却远不及学生,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不安全感。其次,随着互联网的日渐发达,教育类app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每位学生在任何角落都可享受到最优质的课程,在此背景下,能力强的教师成了优质课程的创造者,能力有限的教师则慢慢沉寂在音乐教育事业中,面临着巨大的职业压力。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借助网络优质资源和民族地域文化优势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应用本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本民族独一无二的音乐课堂,是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未来生存的有效途径。(二)是提升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职业的境界大致有四种: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教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教师;第四便是让历史铭记的教师[1]。作为基层一线的音乐教师,不必一定要成为让历史铭记的教师,但就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如果不能做一位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那就没有资格做一名人民教师。针对如何做一位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这一问题,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要求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中,学高为师就是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问题是近几十年来学者们进行学术研究一个永恒不断的话题,也是每一位教师进步的必要途径,更或者说,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应是教师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据调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除了外部客观因素之外,教师价值和成就感的实现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当教师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时内心是无比充实且自信的,这样的心态必然会激发起教师全部的潜在力量,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循环。教师在接受过师范教育,职前培训,且进入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教学反思基础后再次参与教育活动便会明确感知自己的培训需求和教学盲点及弱点,在接受再教育时除了能够学习当下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能根据自己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接受再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有效利用线上资源完善教师知识体系。随着人类第四个时期,即电子和数码时期的到来,中国大学MOOC,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一些通过无线电传播的网络课程APP席卷而来,教育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在这种情境下,只要有网络,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听到世界顶尖学者的课程或演讲,这对于时间不固定的教师提升自身来说是一个及其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培训。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括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2]。近年来,优质课凭借其中所蕴含的先进教学理念、全面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专业教学技术等独特优势,受到了同行们的青睐,并成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热点。[3]直至2018年,我国已经举办了共八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活动”,作为新入职的音乐教师或青年教师,可以通过对获奖课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总结优质课例的共通之处,从而获得间接性经验,促使自身在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二)应用本民族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树立音乐品牌。2016互加美丽乡村课堂进入教育领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远程授课,一师一课一网络的授课模式走进学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师资缺乏的学校盛行。互加主要开设艺术教育类课程,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开阔了学生视野,打破了偏远贫苦地区美育教育缺失的局面。对于偏远地区的少小民族来说,新型教育媒体的介入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冲击,但同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优秀平台,是时代赋予的契机。与此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本民族的区域文化优势,学习掌握民族地区的音乐舞蹈及其姊妹文化,并有效的将其应用到音乐教学及教师科研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凭借地域优势进行自我再教育,并利用互加平台将本民族的音乐舞蹈文化传播出去,打造本民族地区的特色音乐品牌课,并争当地方网络名师。(三)把握线下培训机会,补充专业盲点弱点。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逐渐完善,教师流失问题得以缓解,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培训体系无限升级,呈现出范围广、频率高、重需求,且培训内容因地制宜,培训形式多样化、手段多样性的特点。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都会被培训方优先选择,这相对于其地区的教师来说在了解学科前沿,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和补专业短板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故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要更加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填缺陷、补短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任何培训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结语
教师接受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永葆活力的直接途径,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有效应用本民族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树立音乐品牌,再结合线下实体培训填缺陷补短板,有助于大数据资源共享下教师专业话语权的建立,是教师专业未来生存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朱永新.致教师[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
[2]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张汝豪.全国获奖中小学优质音乐课案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作者:支娜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