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教学探究》一书中提到,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高校作为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与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适当融入民族音乐的必要性

《高校音乐教学探究》一书中提到,民族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而言具有重要价值,包括情感体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与社会交往价值。同时,该书还提到,处于当前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当中,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适当融入民族音乐具有一定必要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是高校音乐教育自身的发展需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一直都是以西方音乐为主,经典的西方音乐作品虽然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就音乐教育本身来看,以西方音乐为主的高校音乐教育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过于片面,这会对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应尽快将民族音乐引人到音乐教育当中,以此不断完善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第二,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伴随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多数用人单位希望能招聘到既具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较强专业技能,且具较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合作等能力。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融人民族音乐,可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是我国民族音乐传承的客观需求。民族音乐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与精神,而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重要生力军。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融人民族音乐,可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奸甘-紳

二、民族k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策略

笔者结合《高校音乐教学探究》一书对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进行了研究,认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有效传承民族音乐,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改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理念。所谓意识决定行动,高校要想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当中实现对民族音乐的传承,首先就应该改善自身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一方面,高校领导应重视民族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与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并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人力、财务、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以此为指导思想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适当添加民族音乐的内容。第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并不是民族音乐本身无趣,而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引起。多数教师仍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音乐教育,未将民族音乐很好地融于教学过程当中,致学生感觉民族音乐枯燥无味。对此,高校应有意识地进行改革,提倡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模式等,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进行民歌欣赏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一边播放民歌,一边播放此民歌诞生地的相关视频,实现听觉与视觉的统一,有效丰富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大力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我国民族音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要想让学生真正认知并感受民族音乐,不能仅仅依靠相关知识的传授与相应技能的锻炼,还应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对民族音乐的深刻理解。因此,高校应大力开展多样化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如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第一课堂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第二课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来实现与民族音乐的深层接触,这样既能丰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感受,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教师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要想有效传承民族音乐,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师资专业素养与技能。高校多数音乐教师虽是科班出身,但因所学专业有所不同,部分教师并未接受专业而系统的民族音乐教育培训,以致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无法很好地将民族音乐融人进去,也就无法实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此,高校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由学校或是院系组织音乐教师集中培训,以尽快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了解,逐步建立自身民族音乐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展开°

作者:李生军 单位:攀枝花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