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族音乐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族音乐民族风格与文化底蕴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相关的音色、音调、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民族色彩,且其中蕴含着各种民族文化知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民族风格是民族音乐的身份标准,其中的文化底蕴是民族音乐的内在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既要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也要保留和加强文化底蕴,关于二者的实践也需要保持统一性。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风格;文化底蕴;传承

民族音乐之所以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是由于相关音乐都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或特色,且其中蕴含着特定民族的文化内涵,从而从外在形式到音乐内涵都和其他音乐有着极大的差异。要彻底了解民族音乐,就必须要从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两方面来把握,了解这两方面的具体所指,在此基础上,才能就民族音乐的发展形成明确思路。

一、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

其一,饱含民族情感的音调音色。音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构成,有高低音之分,不同音调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如低音常常表达哀伤、忧愁的情感,而高音则表达了喜悦、幸福、自豪的情感等,不同的民族音乐会通过音调表达不一样的民族情感。以蒙古族长调音乐为例,蒙古民族由于特殊的草原环境条件和曲折的民族历史发展,形成了当地民族外在粗犷、内在忧伤细腻的情感特征,因此其长调音乐也以低音为主,低沉悠长的音乐表达实质上也是蒙古族悲天悯人民族情感的具体诠释。音调的高低能够反映人的情感,各种民族音乐都会通过合适的音调来表达民族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民族音乐的基本音调特征。音色和音调一样,也能够反映一定的民族情感。其二,反映民族性格的节奏旋律。音乐旋律是多个乐音共同建构起来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序列。这里所指的旋律主要是指音乐曲调,特定音乐中的主要旋律能够确定音乐的基调。节奏和旋律是音乐最基本的要素。同一个民族的音乐往往在旋律节奏方面比较相似,音乐旋律和特定民族的性格特征有很大关系,如有的民族民众性格比较乐观,其民族音乐中的旋律就比较明快活泼,有的民族性格偏向忧郁和细腻,其民族音乐旋律就会偏向悠长舒缓,以便于抒情。其三,展现民族生活的歌词叙事。民族音乐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艺术创造,音乐创作者关于特定歌词的创作会以特定社会生活为背景,以生活实践场景叙事进行情感表达。因此不同民族的音乐叙事大多展现了各个民族特殊的社会生活情境。如蒙古族的音乐中展现了特殊的草原生活,而农业民族的音乐则会展现农业生产生活的场景。每个民族特殊的文化符号在相关音乐中出现时,特定音乐的民族特征便得到了显著的突出。其四,应用民族乐器的音乐伴奏。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是从视觉到听觉的整体感受和体验,其中的伴奏乐器也是民族风格的重要体现。很多民族音乐都应用了民族特殊的乐器来伴奏,如马头琴、葫芦笙、琵琶、二胡等,在用相关乐器为民族音乐伴奏时,自然也能够突出特定音乐的民族特征。其五,体现民族审美的音乐形式。审美是艺术的基本要求,所有的艺术形式都要以审美为标准,民族音乐同样有审美要求,并以一定审美为追求。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和其音乐形式所呈现出来的民族审美有关。民族音乐的各种形式表现大多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

二、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因此民族音乐中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了解了相关底蕴,才能真正理解民族音乐的情感及诉求,才能真正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结合民族音乐和文化的关联,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理解。首先,民族音乐记录了民族生活知识。民族音乐中的知识经验,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民族道德。每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形成一些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形成民众生活的隐性准绳,民族音乐会通过一定方式反映民族特有的道德规范要求。第二,民族生产知识。民族音乐抒发了民族情感,展现了民族生产生活场景,在相关场景的叙事中,有关音乐会把一些民族生产知识隐含在其中。第三,民族生活常识。民众在民族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会积累大量的生活常识,这些生活常识会逐渐演化成为民众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民族音乐创作者在描述民族生活时,会自然而然地把其中的生活常识展现出来。第四,民族制度规范。为了使民族生活更加有序,很多民族都形成了一些乡规民约,形成地方性的制度规范,确定民众实践行为的界线。民族音乐会因为音乐创作需要而包含一些和民族规范相关的内容。民族生活中的知识经验众多,民族音乐的创作涉及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民族音乐会在不自觉中记录下民族生活的各种知识。其次,民族音乐的应用隐含了民族习俗内容。民族音乐主要是指民歌、曲艺音乐及戏曲音乐、民族间器乐等,很多民族音乐都生成于民间,是基于一定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音乐创造,如部分少数民族的哭嫁歌,以及一些民族宗教信仰的仪式音乐等,很多音乐在生成之初都有一定民族生活实用目的,这使得部分音乐实际上成为部分民族习俗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关音乐的应用能够反映一定民族习俗。民族习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族音乐与特定民族习俗的紧密联系使得其还能够反映民族特殊的习俗。再次,民族音乐的音调反映了地方语言特色。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定民族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民众的语言表达习惯会沿用到音乐中去,影响到音乐的语言构造和音调。通过部分民众音乐的音调和语言表达可以追溯出特定民族的语言习惯或特征。因此,民族音乐实际上还隐含着一定语言知识,反映了特定民族的语言特色。再次,民族音乐变迁记载了民族历史发展。民族音乐从生成到现在的面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过不断变迁而形成的历史结果。每个历史阶段的民族音乐都会融入一定的时代性因素,会因为时代环境而形成变化。比如特定时期的民族融合体现在民族音乐中,就是不同民族音乐间的融合。同时,民族音乐自身也会因为时代要求形成一些变化。因此从民族音乐的变迁中可以窥见民族历史的发展,民族音乐对特定阶段的民族历史发展具有说明意义。另外,民族音乐建构了特殊的民族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一定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对于一定事物形成的文化认知,特定事物具有相对固定、独特的文化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不同民族的文化环境条件不同,文化意象也有一定差异。随着文化意象的文化符号演变,民族音乐中常常包含着各种文化意象,这些意象的存在从侧面增加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意味。

三、关于民族音乐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实践原则

民族风格是民族音乐的身份表征,文化底蕴是民族音乐的内在支撑,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坚持合适的实践原则才能让民族音乐在当下社会中的发展更加合理。

(一)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民族风格对于民族音乐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风格的特色表现直接说明了民族音乐的民族身份,能够使受众直接了解民族音乐的民族归属,也能够发挥民族音乐对特定民族的文化传播意义。同时,相关风格也反映了民族音乐和其他音乐的不同之处,是使得民族音乐成为独立音乐形式的重要因素,能够使民族音乐在各种音乐形式冲击下,继续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为了使民族音乐在实践发展中能够保持自身本色,使有关音乐的发展前后一致,实践者必须延续和突出民族风格。首先,提炼出民族风格的基本特征。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外在表现和感受,不同风格具有不同的特征表现,实践者要延续和突出相应的风格,必须要掌握相关风格特征。其次,分析相关特征的关联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民族音乐的各种风格表现由一定因素所促成,如特殊的节奏旋律和其中的曲调格式有关,等等。要使相关音乐的风格得到延续和突出,必须把握影响风格的相关要素,通过相关要素的合理应用,促成相应风格的外在表现。再次,在音乐实践中保留风格特征因素。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由多种因素促成,不同的乐器应用及不同的旋律搭配最终形成了民族音乐民族风格的整体表现。实践者要体现相应作品的民族风格,必须在作品中适当应用各种因素,以相应要素的作用发挥促成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表现。最后,确保民族风格特征相关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比重。在当下音乐形式多样化发展的环境下,民族音乐必须突出自身的民族风格特征,才能与其他音乐形式区别开来,凸显出自身的个性,而要突出表现相关风格,则需使体现其民族身份的要素在作品中占有足够的比重。

(二)保留和加强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使得民族音乐不单单是乐音的简单组合,而是成为某种文化的象征,能够使受众通过民族音乐了解和感知民族文化,同时使受众感受到音乐的思想性,使其体验到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由此可见,文化底蕴丰富了民族音乐的内在,支撑了民族音乐的存在,在相关音乐的实践中,必须要保留和充实其中的文化底蕴。对于相关原则的实践,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保留民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保证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从以上分析可知,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包含和承载了诸多与民族相关的文化知识经验,受众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气息。因此实践者要保留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首要问题是继续在民族音乐中沿用已有的文化信息,继续发挥音乐的文化载体作用。其次,立足民族文化基础,增加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入。民族音乐生成于民族文化基础,文化是其内在根基,但是在音乐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实践者对于音乐本身的技巧性追求,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为了使民族音乐继续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者使民族音乐形成更浓厚的文化气息,实践者需要立足民族文化基础,适当加强和更新民族音乐的文化融入,加强其文化底蕴。

(三)保持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一致性从根本上说,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体系的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外显。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底蕴基于民族文化基础而形成,其民族风格是其民族属性的外在表现。因此,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实际上是形式和内里的关系,也有因果逻辑的关系存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民族风格能够影响文化底蕴的程度,文化底蕴也会影响民族风格的表现。因此在民族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关于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问题要统筹考虑,努力促进二者的统一。对于这一原则的实践,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来落实。首先,把民族文化作为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共同的出发点。即以民族文化为出发点来打造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增强音乐的文化底蕴,使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相关工作都从民族文化出发来实践。其次,以民族性统领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的实践。民族音乐的民族风格比较明确,主要是指相关音乐风格要有明确的民族色彩。民族音乐的文化底蕴,则是指蕴藏于音乐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以及民族精神、审美原则和思维方式等。民族性是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格的内在属性,两者都必须要参照民族性来实践,以民族性为具体实践标准,才能使两者最终的实践结果在根本上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刘帅.新时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

[2]吴云.跨界民族音乐之曲调互文研究———以中蒙乌珠穆沁部长调为例[J].中国音乐,2016(4).

[3]钟怡.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的本色延续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6(4).

[4]丁朝霞.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走出困境的思考[J].四川戏剧,2016(6).

作者:张曼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