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蓝衣壮民族音乐传播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蓝衣壮民族音乐传播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蓝衣壮民族音乐传播研究

[摘要]壮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传承民族音乐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作为学校有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须从其文化内涵、研究价值、歌曲艺术形式、传承方式进行研究,结合高职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措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声乐教育越来越重视传统民间音乐的融入,这对高职声乐教育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关键词]蓝衣壮;研究价值;校园;传唱

蓝衣壮族作为壮族的其中一个支系具有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蓝衣壮族作为古骆越之地,早在明末清初时期就已经被广泛流传。因男女老少均穿自织染的蓝色土布衫,并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蓝衣壮人民有着自己的传统节日,每到节日之时家人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团聚一起唱歌叙情。音乐的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承,广西蓝衣壮族人民通过情歌的对唱、交流,促进了蓝衣壮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对于民族自尊、民族存在是弥足珍贵、不可或缺,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

一、蓝衣壮民歌的研究价值

壮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情感和民族精神,这是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利用的宝贵人文资源,是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外来文化带来的新鲜感和一些高科技产物在生活娱乐中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放在了流行音乐的研究上,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费着流行歌曲、娱乐商演,这种一边倒的氛围和审美习惯慢慢向下一代延伸,越来越多的学生追捧流行音乐,甚至幼儿都会唱。一些学生更由此引发盲目追星等问题,民歌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1.社会价值。民族文化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对维护民族团结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稳定作用。地方民歌是一个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其承载着很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1]。通国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促进了良好的民风,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同时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文化价值。现如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是创造和创新的源泉,是一个民族重要的精神资源,可以造福后代,作为一个民族来讲,它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壮族山歌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会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并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山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利用壮族民歌文化对指导年轻人的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蓝衣壮民族有着自己独特多样的民族传统形式,对研究壮族历史文化的产生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有着重要的价值。3.风俗民歌目前的困境。在文化全球化、互联网多媒体成为人类主要交流方式的今天,年轻人追求时尚文化,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山歌、彩调民族民间传统事物与其生活离得较远,被认为是过时的事物,是偏远农村人、老年人的专属。而这些传统民歌的传承靠的是口传心授、代代相承传习下来,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导致传承人断层,很多传承人年纪渐老,一旦老艺人去世,民族传统文化就面临消亡的危机。传统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二、蓝衣壮民歌的艺术形式

蓝衣壮民族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擅长用民歌来传达感情、表现生活,且其民歌可依据词不达意格律分为欢、比。壮族民歌的内容丰富,体裁类型较多,形式及种类也具有多样性,随着不同的节日有祭祀歌、祈福歌、婚嫁歌、礼仪歌、酒歌、情歌等,山歌的传唱尤为广泛,多以情歌为主,音乐风格符合了壮族的文化和地域风格特点,语言朴实,直抒胸臆抒情歌曲,山歌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正所谓“教经有本句句假,山歌无本句句真”。正如酒歌里唱道:“客人来了心欢喜,没有酒肉待客人;希望客人莫嫌弃,当是茶水要喝光。”体现了农家热情谦虚的待客之道,极具地方民族特色。1.风格特点。蓝衣壮族的歌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其民歌音乐色彩和文化属性等也具备一定的区域性独特性。因地域不同,语言音调发音也有所区别,表现在声腔打开较小,语音柔和但是很清晰,歌曲唱以经常用到一些衬词“哦、咧、呀、呃”来点缀或衔接,同时蓝衣壮民歌多以女唱男对的歌唱形式出现,这与其他民族情歌对唱形式不同,此外,蓝衣壮民歌的旋律音调以依曲填词为主,即歌曲的音调一致,演唱者依据当下情况即兴填入不同的歌词,蓝衣壮歌曲大多数音调平和,跳动幅度不大,节奏较为自由,句尾常用衬词和下滑音,曲调优美富于民族特色。2.艺术特征。蓝衣壮民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拥有稳定形态的一种独特音乐语言,由于它根植于民间文化,从性质上进行区分的话,本土音乐可以归类为小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能够在其产生发展的区域中为人们所用,更能够在地区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展示出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民族民间音乐其实在更多程度上是对自然文化的一种表达,有可能不一定是出于审美的雷求进行演唱,民间的民歌有时也是重要礼仪的必需品。

三、蓝衣壮歌谣传承的途径

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面,河池市除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文化项目外,还蕴含着众多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有待政府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目前,很多小型项目由于没有传承人和政府的资金支持,已面临几近消亡的处境。河池地处山区,很多民族文化流传于比较偏远的山区,文化交流不便,每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囿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很难突破地域限制获得更多受众。如何让地方传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河池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的一大难题。1.传播途径。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最重要的途径在于教育,只有将这些优秀文化进行筛选和改编,使其符合现代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接受意识,就能够有效达到传播与弘扬的效果。但是对于广西壮族民歌来说,其运用教育实现传承的形式与手段明显不足,其一,广西本地的中小学教育中,缺乏壮族民歌的教学内容,其使用的课本教材是全国通用本,其中严重缺乏对少数民族独有音乐的传承;其二,学校不注重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即使在壮族学校之中,其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也没有很好的展现,民歌文化更没有传承和教育的空间。其三,在高等音乐学院之中,民歌艺术缺乏地位,一方面学生更愿意学习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而学习民族音乐往往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在大多数音乐学院中,民歌专业非常稀少,尤其壮族民歌专业更是稀缺。然而,当前的高职音乐课堂中,对于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所以要通过积极地引导与教育,将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音乐课堂教学中。2.传播民歌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对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更加注重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传统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笔珍贵的财富,将其融入高职声乐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阐述传统民间音乐内涵,分析高职声乐教育与传统民间音乐相融合的必要性,探究高职音乐教育与传统民间音乐融合的有效路径,以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擎.文物鉴定理论和方法的若干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5):78-79.

[2]马磊,郝莹.“跨界”唱法促进巢湖民歌传唱的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05):17-20.

作者:李奕莹 单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