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民族文化是极其宝贵的,孕育着本民族的历史和思想,是该民族经久不衰的基础。民族文化的教育可被视作一种关于人的本源的教育。”民族音乐能够将无形的民族文化表达出来,使之“有形”,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上扮演着重要载体的角色。“一个民族的音乐必然蕴含有该民族独特的情感和思想,而这通常也是该民族的灵魂所在。基于音乐诉求方式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同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相比,其更容易触动人的灵魂,植根于幼儿心灵,调动幼儿情感。”在幼儿园阶段,可尝试合理安排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借此途径引导和帮助幼儿逐步树立起爱国精神,培养他们的民族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以幼儿为对象,对其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有着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幼儿园

一、本课题的来源

笔者目前供职于幼儿园,前期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这门课程进行了系统且认真的学习,在搜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幼儿园民族音乐现阶段的一般教育教学方法。另外,笔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积累到一些实践经验。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民族音乐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之后,这类拥有某种规律性的现象的身上被烙印上了深深的传统文化的印记。”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的一大职责,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也有必要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通过该种途径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幼儿为对象,对他们实施民族音乐教育,能引导他们初步具备民族精神,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做好民族音乐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问题剖析

分析教育活动可知,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要素和环节,如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以及教育评价等,各个要素和环节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应进行合理设计,并予以灵活推动。只有如此,才能赋予教育本身更为理想的有效性。整体观之,现阶段的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正朝着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方向不断迈进,然而个别环节依旧存在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教育认知程度不足由调查可知,现阶段,部分教师对民族音乐教育缺乏全面且深度的认知,主要反映在,未能明晰其概念,导致难以准确把握该项教育的核心任务,进而造成教育内容无法很好地契合幼儿身心特点;部分教师对此缺乏足够关注,错误地认为民族音乐教育不会给幼儿成长带来什么明显的积极影响。国内幼儿园在构建自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向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借鉴了不少经验,“西洋音乐”在整个音乐教材体系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被当成了主要教学内容。由调查可知,相当多的教师对民族音乐接触不多,认知不深,入职后也未能接受过相关的系统培训。当教师都一知半解时,自然无法顺利、有效地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幼儿不了解本民族的音乐,在该种情况下,民族精神传承和发扬也便无从谈起。

(二)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定位模糊制定清晰、正确的教育目标十分关键,是教育活动从容、高效实施的基础。由访谈可知,一些教师对民族音乐认知不深,尤其是无法对其教育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造成他们平时实施该项活动时出现了偏颇,进而影响到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在确立民族音乐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将目光聚焦在了三大方面,即乐理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培养、智力开发。分析这种目标定位不难发现,其和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几无二致,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分清它和音乐教育的差异,未能发掘和发挥其在民族文化传承、爱国情怀塑造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价值,如此一来,此项教育的核心意义也便不复存在了。民族音乐教育是关于“根”的教育,是一种颇具代表性的本源教育,特别是在现如今这个充满浮躁的社会,人性备受考验,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借助音乐途径实现对其灵魂的净化,引导和帮助幼儿构建起强大的、健康的精神家园,这才是以幼儿为对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久前,我园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的实践活动,总计有6名教师被安排参与,其中4名教师认为,在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达成两大课程目标,一个是“能记住歌曲”,另一个是“学会唱歌曲”。1名教师就课程目标这一问题提出了“学会‘二分之一’这个节奏型”的观点,还有2名教师指出,可将课程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学会如何演奏包括手鼓在内的各种民族乐器”“可以对不同的民族乐器进行正确区分”。从分析上述课程目标可知,都未涉及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问题。透过该现象会发现,民族音乐教育尚没有找准其定位,偏离本质的问题相当突出,和一般的音乐教育目标之间发生了混淆,那么,教师对此项教育缺乏足够关注的现象也便容易理解了。

(三)民族音乐教育配套教具匮乏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幼儿园尚没有引入足够的用于民族音乐的教具,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1.数量不足以民族歌舞教学为例,民族服装仅有数套,幼儿不得不轮流穿戴、分批体验。在通常条件下,幼儿园配备了1—2套民族服装,民族头饰相对多一些,一般为4—6套。在课堂表演环节,大多分组实施,先报名的幼儿先表演,选出若干幼儿戴上头饰。同时,从中选出一个表现最佳的孩子,给予其穿上民族服装的机会,并要求其站在所有参演小朋友的中间进行表演。观察发现,那些未能穿上民族服饰的孩子普遍流露出十分遗憾的表情。由此可见,配套教具的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民族音乐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2.种类偏少最常见的便是民族乐器。在课堂上,幼儿往往会对有限的乐器进行争抢,甚至诱发一定的冲突。在该种情形下,教师不得不中止教学,去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在解决之后,才能安心地继续教学。如此一来,教学思路便可能接不上了,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回忆之前的内容。自制力不强是幼儿的普遍特点,容易被身边的事情干扰,会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了闹矛盾的幼儿身上,在教师与幼儿均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的对策措施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为后续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主要承担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是极为关键的。所以,应以教师为切入点,逐步构建起方位齐全、角度多元、层次清晰、符合幼儿园民族音乐的先进教育体系,使该项教育能够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厘清民族音乐教育概念认知行动是由意识决定和推动的,务必要具备清晰的认知,如此才能赋予行为足够的科学性。若想使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认知民族音乐,那么构建起配套、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这对幼儿园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第一,不断深化个人对于该项教育的认知,将其与特长教育有效区分开来;第二,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主体地位赋予幼儿,并围绕教育主体开展相关活动。

(二)明确民族音乐教育目标定位正像波伊尔曾经说过的那样,“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务必要考虑其整体感,如果少了整体感,势必难以走进幼儿灵魂深处,自然也难以使幼儿们形成高水平的探究能力。”所以,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当基于培养和提升他们的整体能力这一视角进行,旨在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建立在丰富、深刻的民族文化之上的,其拥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推动和保障幼儿的整体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出上佳效果。在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教育而实施的调查中观察到,“文化的断裂”是制约其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就该项教育所要达成的文化传承这一目标予以必要的明确。“民族音乐的存在和发展均是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基础的,由大量实践可知,音乐应当积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只有如此,才能被注入充足的创新动力以及前进动力。与此同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也各有其优秀之处,所以,应彼此交流,彼此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而上述过程的最终实现离不开教育。纵观民族音乐教育可知,它拥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可以带着孩子们欣赏和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精神思想、智慧结晶,在体验中明确异同,收获属于个人的感悟和美好记忆,促进个人成长。

(三)加大民族音乐教育教具投入在添置配套教育教具的过程中,应争取资金上的支持,与此同时,还应发散思维,创新办法,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以获取更多的教具。教师可尝试“亲自动手”的做法,依托一些价格低廉且容易获得的材料,设计和制作一批教具,从源头上扩大此类教具的数量规模。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可多留心一些,收集一些适当的废旧衣料等,进而设计出样式简单,但不失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头饰为例,它的制作方法是:剪裁出一条宽度和长度都适宜的硬纸板,使其首尾相接,在外观上成一个圆圈状,接下来为其涂上艳丽的色彩,画上能够凸显民族特点的专属图形或者符号。最后一步,将收集到的且处理干净的彩色羽毛牢固地粘在头饰上,便制作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维吾尔族民族头饰。上述办法能够大幅增加相关教具的数量,与此同时,还能够引导和帮助幼儿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意识与行为。另外,应对教学资源进行适时适当的补充。在有效推动管理、开发工作的同时,应对正常损耗的教具进行及时补充。

四、结语

正像雨果提到的那样,“人类智慧是一座宝库,可利用数字、字母、音符这三把钥匙进行开启。”其中肯定了音乐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民族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其也具备如此功能。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音乐文化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精神,是该民族繁衍不息的重要基础。民族音乐教育是基于本源视角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在启迪民族智慧、发扬民族先进文化、强化民族整体素质等诸多方面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幼儿为对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与此同时,也是完全可行的。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该项工作,能够为民族音乐的生存和发展注入莫大活力,在推动民族文化发展方面也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而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通过该项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幼儿插上音乐的翅膀,引导他们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深刻感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5]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中国教育部,2012.

[7]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中国教育部,2001.

[8]卢盈盈.浅谈民族器乐教学中传承性与时代性的融人[J].赤峰学院学报,2012(2).

作者:张妮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