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视角的民族音乐发展环境培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浓厚的艺术氛围、合理的制度设计、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等都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培育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对此,要从学生培养、音乐评价、学校氛围营造等方面共同努力,以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发展环境;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评价
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影响艺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时代、环境和种族,对民族音乐也可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以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培育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其中,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对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音乐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机制以及校园环境的建设等。
一、学生培养
其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念。民族音乐属于民间音乐,长期以来在本土发展,于理论建设方面有所欠缺,这使得民族音乐虽特色鲜明,但却没有形成太大的影响力。当前,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育都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无论教学模式还是考核方式,多照搬西方音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忽略民族音乐的价值,也不会对其投入更多精力。简言之,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窄化认识或刻板印象会影响其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也会影响民族音乐未来的发展。因此,要培育良好的民族音乐发展环境,首先就要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观念,使其从思想上尊重民族音乐,同时也充分认识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价值,并能正确看待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这将为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将拓宽民族音乐的发展空间。其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受众群,影响民族音乐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市场,而需求市场是各方对民族音乐投入与否的风向标。因此,要使民族音乐的发展有需求支撑,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兴趣的形成与其自身的音乐认知有关,同时也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具体来看,学校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示范作用。从教学方式来看,其直接影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如教学方式充满趣味,则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与学习中,反之,如教学方法枯燥,只一味进行讲解或练习,便会抑制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教学内容来看,民族音乐的特点在于其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殊的音色等,这些特点也是民族音乐最能打动受众之处,因此,学校教育应着重突出民族音乐的上述特点,努力展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以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后,从教师的示范作用来看,教师是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的桥梁,既担负着教学任务,并且,其对民族音乐的态度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如教师喜爱民族音乐,其态度必然感染学生,进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反之,如教师对民族音乐不甚关心,学生就会因教师的消极示范而减少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其三,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民族音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学生如果不具备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理解民族音乐特点的能力,就难以发现民族音乐之美,或者是发现了却不能言说。因此,从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培育来看,学校教育应努力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其掌握并不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民族音乐的魅力和特点可以是情感、旋律方面的,也可以是音色、技巧方面的,尽管其在理论方面发展不足,但却有自己的特色,也富于生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强化音乐技巧方面的教学,不断增强学生感受民族音乐魅力、理解民族音乐特点的技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民族音乐。
二、构建适合民族音乐特点的评价体系
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评价如何,决定了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具体来看,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评价一方面来自民众的认知,另一方面来自学术评价,与前者相较,后者更正式,权威性也更高。民族音乐的学术评价主要来自学校,当前,我国学校的音乐评价体系大都以西方音乐评价体系为主,而西方音乐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西方音乐的特征构建,着重从理论、技巧、乐器伴奏等方面对音乐展开评价。与西方音乐不同,中国民族音乐是广大民族群众的生活积累与情感表达,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使用当前的学校音乐评价体系评价民族音乐难以体现民族音乐的价值,也不符合民族音乐的特点,直接影响其在当下的发展。因此,从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培育来看,学校应积极构建与民族音乐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努力凸显民族音乐的价值,使全社会都重视民族音乐,只有这样,民族音乐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好的发展条件。
三、建立健全民族音乐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人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关键,没有人才保障,民族音乐的传承就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创新。学校教育是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特别是近年来民族音乐的传承现状令人堪忧,学校教育对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意义愈发突出。与流行音乐不同,民族音乐强调环境熏陶下的整体传唱,当下,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基本是按流行音乐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民族音乐被解构成若干方面分别教授,虽然学习者可以掌握民族音乐各方面的知识,但就民族音乐的整体传唱而言,却失去了其独特韵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并最终影响民族音乐的发展。因此,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适合民族音乐特点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四、建设适合民族音乐发展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学校艺术环境的培育。首先,要营造宽松、开放的校园艺术氛围。学校对民族音乐的态度具有示范意义,如果学校过于强调流行音乐,就可能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偏见,进而影响民族音乐发展环境的培育。相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与价值意义,因此,应在校园内营造宽松、开放的音乐艺术氛围,使各类音乐都能在校园共存。其次,要实现校园环境艺术化。当下,音乐艺术的商业化发展深刻影响着民族音乐,其为适应商业环境而不得不自我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族音乐的艺术个性。当学校将音乐作为商品来衡量或是为应付考试而进行音乐教学时,民族音乐自然会被忽视。所以,只有实现校园环境艺术化,民族音乐才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这需要学校端正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初心。最后,要促进民族音乐的校园传播。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其传唱度有关,传唱度高,则其影响力自然扩大,也有利于民族音乐的生存和发展。民族音乐在校园内得到广泛传播,学生走向社会后民族音乐也会随其传播开来,最终促进民族音乐在全社会的传播。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促进民族音乐的校园传播,不断提高其传唱度。
参考文献:
[1]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
[2]黄雪伦,任飞.网络环境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创新、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6(14).
[3]任意.基于“藏族音乐文化热”的当代民族音乐发展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6(6).
[4]诸葛文斐.高职院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12).
作者:荣丽军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