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特征

【摘要】我国在漫长的音乐文化发展历程中,构成了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也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音乐审美范式。民族音乐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精髓,同时也呈现出了显著的多元化风格。因而,本文以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艺术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多样性、语言多彩性、审美丰富性,从加强文化传承和让其符合时代特征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新建议。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元化;传承;策略

从广义上来讲,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包括的内容很多,有传统的戏曲音乐、曲艺说唱、传统民歌,还有新民歌、新歌剧等具有鲜明民族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兼具。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审美文化的多重影响,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传播、传承,它记录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丰富性,同时又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艺术特征探究

(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岁月洗礼,它们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无不体现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淀,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社会形态、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渗透融合,紧密关联,这些外部因素对民族音乐的艺术风格,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江南的风景秀丽,小桥流水人家,温润婉约的性情融入在了南方人的性格之中,所以南方的音乐悠扬、细腻,多了几分独特的韵律。而北方四季分明、土地辽阔、劳作辛苦,北方人的性格爽朗、豪迈,其音乐的风格多了几分热情和热闹。所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滋养了不同音乐风格。显然,各个地区群众生活的地域环境导致民族音乐拥有不同的文化根基,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推进过程中,这种不同会一直体现在音乐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音乐文化形态。比如,说唱音乐因各地的方言习惯不同,形成了符合当地群众审美品位的格调。例如,京韵大鼓、苏州弹词、东北大鼓等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语言特色和地域特征。此外,在戏曲音乐方面,也突显出了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秦腔、豫剧、徽剧、川剧、越剧等,也都地域性色彩浓厚。显然,每一种民族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地域文化的滋养。

(二)浓郁的民族性风情民族音乐在自身的文化形成中,汲取了多元的文化因素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比如,产生于各个地区的民歌,大多源自当地民间群众的创作,在即兴演唱、生活劳作中产生。并且都是由当地的民间艺人传唱的具有本区域、本民族充满乡土味的歌曲。因为民歌的传承者和演唱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淳朴的原生态,所以更能体现民族声乐艺术的风格和韵味,呈现出本地音乐文化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民族声乐艺术的原始素材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这些音乐也能最真实地反映该地区音乐的文化特色。例如,西北地区的民歌辽远深情、明亮豪放,表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而南方的民歌旋律优美、甜美圆润,展现出了柔美的审美特征。除此之外,民歌歌词的内容也真实再现了群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例如,山西的经典民歌《走西口》的歌词就再现了当年人口迁徙的艰辛史,刻画了男人外出谋生,与女人分别时互诉情愫的难舍难分的场景,因而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深厚的审美性风格在民族音乐的构成中,无论是优美高雅的音乐形式,还是乡土味浓郁的音乐格调,无不体现了民族音乐深厚的审美性风格。所以,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都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韵味带给观众美好的心灵感受。民族音乐艺术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最能直击人心,从听觉、视觉、感觉层面让人体会到民族音乐艺术深厚的文化之美。民族音乐在作品内容、风格、情感等方面的表达都很突出,民族音乐的表演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将民族音乐的抒情性、叙事性、审美性表达出来。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文化,感染力和表现力都很强,独特的音乐审美风格带来内心的洗礼,这也是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民族音乐的产生代表了群众的精神追求,代替了语言来表达心声,再加上每种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再结合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突出了人物性格、思想情感的特征,会让人产生共情。所以,我国民族音乐在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之后,更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

二、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特色

(一)呈现了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产生大多都源自群众的生活、劳作、祭祀等活动,后又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提炼与创造,而形成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多样性特征。比如,在西藏的佛教音乐文化构成中,音乐的产生与群众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不同的群众在开展佛教法事活动时会选择不同的经文,而其唱腔和调式也会跟着产生变化。而白族人的习俗中,则有以歌会友的传统,对歌相亲也成为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婚恋习俗。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的形式加强,多种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汇融合更加丰富,产生了不少借鉴众家所长的新的民族音乐形式,突显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特征。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在我国进行了快速传播,大众开始接受新的音乐理论来充实我国的民族音乐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很多新的艺术作品,文化的多元化也让民族音乐艺术取得长足的创新发展。

(二)展现了语言的多彩性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大多数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这些丰富的语言也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民族音乐历经了千年的文化发展,受多元化语言的深刻影响,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风格产生了变化。以民间曲艺音乐为例,我国目前就有600多种民间音乐,而且每一种都有自身独特的演奏、演唱方式。比较受大众欢迎的有弹词、大鼓、琴书等。从这些民间说唱音乐的表演方式来看,它们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很大,因为语言发音不同,说唱艺术的风格也就各不相同了。例如,苏州弹词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柔和的吴言侬语,沁入心田、细腻动人;内蒙古地区的数来宝,则用夸张的表演手法和生动的地方语言,展现了草原群众的乐观与豪爽。汉剧唱腔的梆子和二黄,由广州方言演唱后,成为流传广东、广西一带的粤曲。由明清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鼓词,后盛行于北方,然而由于地区方言不同,形成了京韵大鼓、唐山大鼓、东北大鼓等各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显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地方语言的多彩性,为民族音乐的多元化注入了活力。

(三)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在风格和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同一首民歌音乐在不同的地区传唱,在旋律、内容、形式上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如民歌《茉莉花》,现在在不同地区就产生了很多的版本形式。不仅如此,在现今多种唱法的产生,也为传统民歌的演唱带来了新的变化。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唱法主要有原生态唱法、民族通俗唱法、结合了美声的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主要是用地方方言演唱本土歌曲,此种唱法辨识度很高,乡野气息浓重。原生态歌者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直白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而民族通俗唱法在近些年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逐渐地在民歌的演唱中融合,使这种具有民族韵味、通俗易懂的唱法,受到了大众的喜爱。显然,在现代文化传承中,民族音乐的演绎方式更加的多元和丰富,增添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的途径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精髓作为民族音乐丰富的国家,我们要了解各地各种民族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要让民族音乐的精髓在传承中得以延续,能够保留民族音乐的特点,维系民族音乐中的传统民族精神和审美价值理念。所以,我们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精髓的同时,要保持不断创新的理念,要不断重视对地方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要在新的艺术作品中将民族音乐艺术渗透进去。传承者要深度挖掘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结合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用丰富的文化传播艺术让群众了解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底蕴,感受传统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一代代民族音乐从业者在创作新作品的同时,能够从民族音乐文化根基中汲取本土音乐文化的养分,让民族音乐艺术不断地在创新中进步。

(二)结合时展需求民族音乐艺术和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都离不开它对每个时代的记录。所以,每种民族音乐都包含了时代文化特色,也体现了民族音乐产生时的文化品格、情感表达、精神追求、审美格调。现今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要适应新时代群众的审美需求,能够让民族音乐作品在传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刻有属于时代的烙印。所以,只有传承者拓展民族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才能使其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音乐的传承离不开群众的审美需求,而群众的审美需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当今群众的音乐审美趋向多元化,民族音乐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产生了风格迥异的表达方式,民族音乐的发展要准确定位听众的需求,通过歌剧、舞剧、影视拓展表现形式,让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保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从而形成的文化、风俗、审美也各不相同,因而在民族音乐艺术的形成中,也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此外,我国的民族音乐不仅受地域影响,还与各地的民风、社会形态、历史背景等息息相关,因而这些也对民族音乐的艺术特征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多元性角度探究民族音乐艺术的多元化,有助于从更深刻的角度挖掘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和民族情感,推进民族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在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继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孙星群.中华民族古代音乐的融合与几个问题的所思所悟[J].中国音乐,2021,(01):118-133.

[2]笪方能.建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的策略[J].歌海,2021,(01):97-102.

作者:刘丽娜 单位:张家口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