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民族文化传承下音乐艺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文化传承下音乐艺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民族文化传承下音乐艺术浅析

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必不可少的资源,对音乐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音乐艺术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着重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音乐创新水平。民族文化与音乐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艺术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基础。因此,音乐艺术应在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加强创新,做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让人们全面认识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进而对其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一、民族文化

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深深植根于各民族的生活和生产中,对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民族文化相互独立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通,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多元民族文化,比如“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各民族文化呈现融合趋势,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在融合过程中体现出几点特征:第一,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根植于本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和沉淀,像文字、音乐、信仰、风俗习惯等,是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代表着本民族特色。第二,民族文化的共同性。虽然各民族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历史发展当中,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十分密切,所以各民族文化呈现出一些共同之处。再加上民族文化会主动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元素,这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得民族文化之间有共同之处。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民族创造的文明被全世界所接纳,这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第三,民族文化的延续性。在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会不断推陈出新,完善自我,在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发展情况和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客观的创新。提取精华,舍弃糟粕,不断使民族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带有鲜明的本民族生活特征、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印记。比如宁夏、青海等地区典型的民族音乐代表——“花儿”民歌。各民族独特的音乐内容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民族文化传承和音乐艺术的关系

1民族文化是音乐艺术的基础

现代音乐艺术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帮助艺人更好地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但是目前在音乐艺术领域对于以什么为音乐基础这一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回答。而音乐艺术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此,只有引进文化视角,才能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对艺术资源的巨大价值。此外,随着国际音乐艺术的发展,多元文化视角成为音乐艺术的关键内容。多元音乐文化观点的提出一方面是由于民族音乐事业不断发展,许多研究成果涌现出来,对音乐产生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时代下人们的资源观念发生转变,对非物质资源的认识更深。所以,在音乐艺术中要注重多元音乐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然而,目前尚未在实际音乐艺术中建立文化视角,导致音乐虽然包含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内容,但是却十分片面和浅显,并没有真正体现和传达出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独特性。同时,在我国音乐艺术体系中,民族音乐的地位和功能较为模糊。此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十分片面且兴趣不高,这就导致民族音乐推广很难推行。究其原因,最本质的一点在于没有确立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音乐基础地位。对此,在新时期,我国音乐艺术必须把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音乐的基础,传承和发展多元民族音乐文化,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走向青年人,走向世界。

2音乐艺术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长河中,民族音乐文化经历了无数朝代更替,不断推陈出新,因而拥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民族音乐文化应以音乐为载体进行新一轮的传承,以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然而,从当前音乐艺术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对专业音乐研究领域的重视度不高,很多民族音乐文化抢救、挖掘以及整理的成果无法充分体现在文化实践中。要想充分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必须加强音乐艺术中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广,以音乐艺术为载体,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目标

1培育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

民族音乐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在积淀文化的同时增加了民族音乐文化底蕴,其既包含人们看待周遭事物的态度,也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确实如此,当时的音乐旋律是为了展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传递大众的人生态度,并且这种旋律直至今天仍在被传播。由此可见,当前发展音乐艺术仍然要深挖民族音乐文化背后的故事,结合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提炼其中蕴含的文化,让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产生持续探索的欲望,从而由被动接受转变为渴望学习。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相对宽泛的艺术学科,在学习中应积极开拓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从心底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在学习中主动建立民族文化与音乐艺术的联系。

2从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民族文化经过时间的淬炼,在发展进程中早已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当前音乐艺术发展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单纯理论知识的传授显然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脱轨。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音乐艺术教育本身,把民族文化作为协同发展的力量,密切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结合社会发展诉求,培养出兼具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的全方位人才。另外,有效的心理沟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改变传统教育机制的同时,教师应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

四、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音乐艺术的创新策略

1加强民族文化渗透

在音乐艺术中,要想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渗透,提高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水平。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发现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从当前我国学校音乐艺术现状来看,民族音乐的课程较少,民族乐曲、歌舞、戏曲等所占比例较小。再加上对民族音乐的重视度低,以及在民族音乐文化方面的经费投入较少,缺乏必要的民族音乐设备和教学装置,故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此外,由于学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音乐喜好更偏向于流行音乐,忽视了民族音乐。校园内常见的流行音乐类型有网络流行歌曲、港台流行音乐以及外国流行音乐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在民族文化传承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创新,应当从思想上入手,只有思想上认识到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才会主动传承和创新,从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事业新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品鉴和学习民族音乐作品,了解民族音乐知识,进而改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传统印象,树立正确的音乐观。这样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地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此外,还要将民族文化放在音乐艺术体系的核心和中枢位置上,合理安排课时,优化课程内容,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民族文化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对此,可以适当增设当地民族的歌曲学、音乐学概论、民族器乐学习以及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等课程,以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课程内容,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和感悟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同时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民族文化,深化学生认知,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文化,提升自身的综合音乐素养。民族文化渗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思想认知,进而使其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核心内涵,增强其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提升其音乐素养;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其自觉承担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和使命,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2构建民族音乐教师团队

当前,民族音乐艺术传承缺乏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需要更多接受过正规民族音乐培训的音乐教师。现如今,有些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对此,应加强民族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来说:第一,加大民族音乐的经费投入。根据实际情况,将经费适当向民族音乐课程建设倾斜,购进更多民族音乐基础设施,以保障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第二,加大对民族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民族音乐教师加强对中国音乐理论、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等相关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民族音乐教师的民族器乐演奏能力,强化民族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综合教学能力。同时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令其加强音乐创作,以使其能够将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充分结合起来。在保留本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元素,采用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学习兴趣,推动民族音乐新发展。第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口传”文化,其推广方法是口传心授。对此,可以聘请当地著名民间音乐传承人或艺人来本校开设讲座或任教,从而全面提升学校的民族音乐教学水平,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从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的相关知识,比如民歌民舞的表演、民族乐器演奏等,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推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3开展民族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民族文化根源于各民族的生活场所,同样,地方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在民间。因此,要想提升自身的民族音乐文化水平,就应积极组织民族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民间。通过组织各种校外艺术实践活动,让独具特色的乡土音乐走入学生心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音乐观。比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民族音乐的原产地进行全身心的体验和感受,以获得不一样的音乐感悟,深化自己的音乐修养。同时,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搜索第一手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将其整理和加工后进行汇报演出,以进一步推广民族音乐文化,提升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在实践中,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风土人情,并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合其中,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演奏的统一,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接受我国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自豪感,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文化,促进音乐创新发展。4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音乐氛围要想充分实现民族文化和音乐艺术的结合,就必须打造一个良好的民族文化音乐氛围,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对此,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提前下载一些优秀民族文化音乐,并在课堂中播放出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有利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民族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应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促进民族音乐在校园中的推广和普及。比如,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开展多样的民族音乐活动,举办民歌大赛、民舞大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技巧。通过在校园内形成传播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进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综上所述,基于民族文化的传承,音乐艺术应当在传播、学习中加入更多民族文化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音乐文化观念,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新一代,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安师瑶.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研究[J].音乐生活,2021(04):70-72.

[2]常超.民族地区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01):129.

[3]李玮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北方音乐,2020(21):136-138.

[4]何啸磊.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J].福建茶叶,2022,44(03):273-275.

[5]王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弘扬[J].当代音乐,2018(04):63-64.[6]付莉.文化引领驱动下的民族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22):18-19.

作者:张惠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