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民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民族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最后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论述了中职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中职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影响是持久而有力的,民族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也是国家发展多样文化的核心基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积累沉淀形成的,民族音乐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是民族情感、精神、性格灵魂的体现,是民族经久流传、生机勃勃的命运脉搏。当今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越来越重视,而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成为当代重要的任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离不开学校音乐教育,因此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将民族传统音乐融入课堂教学,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让学生在学习民族传统音乐时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民族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含义

广义的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或具有一定文化的社会团体所共有且持续传承的音乐总体。狭义的音乐是指源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传统音乐内容。而文化是囊括了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信仰习俗、价值理念、思维方法等民族意识的体现,与国家的历史传承息息相关。因此,民族音乐不是简单的旋律声音,它是民族文化的传承符号,承载了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精髓,是非常具有探索价值的文化意识形态。可以说,民族音乐是在本民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体现本民族思想精神的音乐[1]。中国有56个民族,而中国民族音乐是指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汇集而成的具有延续发展特点的音乐形式。中国的民族音乐是源于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所有音乐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延续创造而来的,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明确的文化血缘关系。中国民族音乐涵盖了我国民族文化精髓和独有的民族思想内涵,故学校可通过音乐教育将其传播给大众,起到“教化人”的作用,使大众在音乐中启迪心灵、升华精神,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2]。

二、民族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

(一)民族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文化价值

文化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文化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体现,即从文书典籍到衣食住行都彰显了文化;而教育是对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即通过教育可向人们传播文化,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凝聚和沉淀。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表现,是承载文化的方式,文化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进行传递和承接。中国民族音乐浓缩了我国56个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内涵,教师通过中职音乐教育可将宝贵的文化财富传递给学生,对其产生深远且积极的影响。民族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表现在时间上的纵向传递和空间上的横向发展两方面[3]。第一,时间上的纵向传递。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化被贴上历史的标签,时间赋予民族文化生命价值。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提出:“从广泛的民族学层面而言,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人们所掌握的才能与生活习惯的结合体。”我国学者钱穆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文化,那么等于失去了生命。文化必定有时间上赓续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在不同的地域土壤上孕育而生的,这是由不同国家地理环境和民族生存自然环境差异导致的,由此也形成了民族的独特性,是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体现。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这些民族音乐形态承载了历史赋予它们的独特文化内涵,浓缩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与灵魂。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力图通过各种途径的教育提升民族凝聚力、复兴民族文化、强化民族主体意识和认同感。而音乐是一种富含人文精神的教育形式,故通过音乐教育可将独特的民族文化融入教育实践,让我国的民族音乐得到有效传播,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和多彩文化,树立共同且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培养民族自豪感[4]。第二,空间上的横向发展。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发展是指文化具有地域延展传承性,分为向“内”和向“外”两个发展方向。向“内”发展是指民族文化坚守本土音乐文化精髓不放松。我国学者认为在音乐教育中要坚持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守土职责”,简单来说就是音乐教师要承担起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职责。音乐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其中民族音乐是各民族人民的“母语”,但是由于没有促进民族音乐生长和发展的条件,许多民族音乐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国外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本民族音乐教育,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提倡将民族音乐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内容,重视民族传统音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其认为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是该民族每个人都必须继承和享有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而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古国,其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们必须传承和享有的文化财富,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坚守本土音乐文化精髓,秉持“守土职责”。虽然当前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中融入了民族传统音乐,但是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即文化的向“内”坚守环节非常薄弱。因此要促进本国民族文化发展,通过各个层面的教育传承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对此,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坚定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强化学生对民族本土音乐的认识,扭转学生崇洋媚外、厌弃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局面。向“外”发展是指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到更多地域,甚至弘扬到国外,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听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进而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5]。

(二)民族音乐在中职教育中的教育价值

第一,民族音乐教育可完善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而完整的知识结构既包含精深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广博的知识面。民族音乐能够为中职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添砖加瓦,为培养中职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提供必要帮助。民族音乐体现的独特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过程中可以增加知识、获得音乐技能、改变思想观念,进而提升文化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我国56个民族凝聚了不同民族文化,拥有深刻且丰富的音乐文化沉淀。56个民族有56种不同风情的歌舞和音乐形式,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涵盖了各民族生产生活、娱乐交流、婚丧嫁娶葬祭祀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是各民族情感和精神的最真实体现。如中职音乐课程中的蒙古族民歌《银杯》、维吾尔族歌舞《赛乃姆》、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江浙小调《无锡景》等,这些民间歌舞曲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和劳动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中职学生在学习这些民族歌舞曲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西北人民的高亢斗志、东北人民的朝阳热情,又能领略到江南水乡的旖旎温婉、西南少数民族的淳朴自然[6]。第二,民族音乐教育可启迪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通过音乐教育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这是音乐体现出的道德教化作用。在音乐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中职音乐教育中,除了学习基础乐理和基本技能,学生还可在音乐欣赏和学习中不断丰富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让自身的道德情感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树立对生活、对自然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懂得回馈社会、关爱他人,保持追求美好未来的乐观心态[7]。比如,学习《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赶摆路上》等歌曲时,可以激发学生对朋友、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学习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时,学生可以体会到藏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第三,民族音乐教育可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教育是传播音乐艺术的媒介,其核心是审美能力培育。当今世界音乐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多元碰撞的局面,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我国的审美标准受到影响,很多学生喜欢西方音乐多于本土民族音乐,这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培育和提升学生民族音乐审美意识是当前中职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大多都有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国音乐讲究“中和”,立的是中庸之道,注重“写意”,因此培养中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意”的领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8]。比如,在学习《牧歌》《沂蒙山小调》等民族歌曲时,学生可以从音乐中领会到各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对自然、对故乡的爱恋之情。

三、中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第一,课内教学,鼓励中国民族乐器进课堂。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是我国民族独特音乐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历史积累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使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中国民族乐曲才符合民族文化传统,才能够突显民族音乐的独特性。但是很多中职学校音乐教育器材多选用钢琴、口风琴、竖笛等西洋乐器,民族乐器很少见。随着教学观念和教育需求的不断革新,当前中职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器械已经不能满足民族音乐传承的需求,为了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有必要将民族乐器引进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民族乐器进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让民族乐器走出教材。当前,中职音乐教材中虽然有许多关于民族乐器的介绍、运用及乐曲,学生也在教材中看到了民族乐器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听到了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但是没有机会真正接触乐器,没有机会演奏乐器。而中职学生对于音乐课一般都抱有欢迎且好奇的心态,当看到民族乐器时,一定会想要体验,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中职学生这一特点利用民族乐器辅助教学。比如,学习《彝族舞曲》时,教师可以将琵琶带入课堂,让学生更近距离接触中国民族乐器。虽然短时间内民族乐器进课堂难以完全做到,但是如果学校大力支持,那么让民族乐器辅助教学就指日可待。二是选择合适的民族乐器。并不是教材中提到的所有民族乐器都要带进课堂,即民族乐器进课堂要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比如,学校可以从体积小、方便携带的葫芦丝着手,这种乐器经济实惠,在校内课程中运用的话比较方便,且葫芦丝比竹笛演奏更简单,不需要像竹笛那样严格要求口型。同时,像葫芦丝这种一吹就响的乐器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欲望。第二,课外实践,开展更多民族音乐学习活动,并合理开发教学平台。由于单纯在课堂上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同时学生接触的民族音乐作品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将民族音乐学习延伸到课外,发展第二课堂[9-10]。具体而言,课外实践方面可以组织民乐队、民歌团、舞蹈队、戏曲社。一是民乐队。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不同形式的民乐队,主要由竹笛、琵琶、古筝、扬琴、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构成,且每个民乐队可派一名教师入驻,主要负责讲授乐器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演奏方法;而学习相同民乐器的学生可以组成小乐团,定期组织兴趣小组做乐器的汇报演出,如二胡演奏《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雨打芭蕉》等。二是民歌团。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代表本族特色的歌曲,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周排练一首地方民歌,如《茉莉花》《沂蒙山小调》《弥渡山歌》等,教师可先对民歌作品进行讲解和示范演唱,然后再组织学生排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不同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自然风景。三是舞蹈队。舞蹈是民族音乐中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自古舞蹈与音乐不分家,舞蹈队开展活动时应该多选取我国民间歌舞,如蒙古舞《牧歌》、新疆舞《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傣族舞《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四是戏曲社。中国戏曲是集音乐、舞蹈、服饰、舞美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取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戏曲作品进行演绎,如黄梅戏《女驸马》、昆曲《牡丹亭》、京剧《苏三起解》、秦腔《三滴血》、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二)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我国民族传统音乐,从内心深入建立起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坚守本土音乐文化精髓,秉持“守土职责”。其次,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民族乐器的演奏技能。最后,教师要革新教学方法。音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体验性较强的学科,故教师应该从音乐欣赏入手,采用比较式体验教学和参与式体验教学方法,将我国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特点、演唱方式及表演形式进行对比,然后使用辅助乐器,让学生在沉浸式、参与式的音乐学习中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总之,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离不开学校教育,因此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具体可通过革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途径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作者:欧阳竹 单位:光泽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