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跨境民族宗教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跨境民族宗教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跨境民族宗教论文

一、跨境民族宗教交往对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民族宗教是长期以来在各民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民族认同基础。从宗教的跨国交往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上来看,积极向上的宗教交往增强了边境地区的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群众精神需求获得满足也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进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也将随之提高。然而,非法的跨境民族宗教交往,由于受到了境外势力的利用,在境内从事宗教渗透活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影响边疆民族国家归属感,制造民族事端释放民族离心力。如果不及时加以防范应对非法宗教交往,势必会扰乱了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甚至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以及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跨境民族宗教交流对国家的认同感。

二、跨境民族宗教交往背景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

基于跨境民族宗教交往对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我们必须提出在跨境民族宗教交往背景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原则,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以增强国家认同为目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宣扬和保护边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加强与内地各民族文化交流,共同打造防御跨境宗教渗透的文化护盾。“共同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持久、稳定凝聚力的基础与前提,是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生命线,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与纽带,文化认同在当代中国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认同”。在面对跨境民族宗教渗透时,意识形态的渗透给中华文化认同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应努力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首先,挖掘和学习边疆民族地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从历史渊源上挖掘出民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深化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在民族共同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其次,需要同国际文化保持交流,有辨别的学习其他国家先进文化,不断的完善和拓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同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保障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边疆地区意识形态反渗透的能力;再次,加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民族宗教的引导能力,组织协调好同宗教导向的功能,使得边疆民族地区群众从民族心理获取文化归属感,有助于抵御境外势力的宗教渗透活动。第二,培养边疆民族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实现国家繁荣昌盛。这就需要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边疆民族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不断提高边疆民族地区群众对国家制度的认识,将个人利益同国家利益相结合,这样群众才会自觉地拥护国家制度。此外,需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增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强化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利于边疆民族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的提升以及民族归宿感和凝聚力。第三,坚持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形下,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就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这就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依照国情,实事求是地制定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在国家意识形态薄弱的边疆民族地区,根据边境地区形势的发展调整制定好相应的意识形态理论对策,用实事求是的理论创新态度,坚持国家意识形态理论创新,巩固意识形态理论指导地位,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防御跨境民族宗教渗透,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2、基于宗教交往的功能防止宗教渗透

第一,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抵御跨境民族宗教渗透。做好抵御跨境民族宗教渗透工作的前提是必须依靠群众,没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很难在抵御宗教渗透工作中收到良好成效,只有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使边疆民族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抵御和打击境外宗教渗透势力的工作中来,从实践中认清跨境宗教渗透的本质,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压制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维护正常的宗教交往秩序。同时,需要不断的加大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使边疆民族地区群众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认清境外反华势力利用宗教破坏国家团结和稳定的险恶用心,提高辨别宗教渗透与宗教正常交往的能力,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正常的民族宗教交往活动有序进行,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第二,建立健全宗教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宗教活动,采取严厉措施打击违法宗教渗透活动,规范跨境宗教交流活动。加快宗教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步伐,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做到打击宗教渗透活动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同时加强边疆民族地区跨境宗教交往管理工作,完善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对各种违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坚决取缔非法宗教组织,维护正常宗教交流的纯净氛围,促进宗教友好交往,维护边疆民族地区正常宗教交往活动,使宗教渗透组织无机可乘。第三,加强发挥爱国主义宗教团体的力量,巩固边疆民族地区抵御宗教渗透的功能,积极引导边疆民族地区正常宗教交往,御防跨境民族宗教非法渗透活动。爱国宗教团体是我国民间自觉成立的爱国组织,是宗教界同群众联系的桥梁,爱国宗教团体与边疆民族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国家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加强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影响力,增强了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辨别宗教渗透的能力,形成了宗教界与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抵御跨境宗教渗透的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爱国宗教团体能够积极引导和支持跨境民族的宗教交往,推动健康的跨境宗教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从而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将个人的利益得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意识,有效抵御外来跨境宗教渗透。

3、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跨境民族的信仰方向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宗教观,对边疆民族宗教信仰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辩证地看待跨境宗教信仰,一方面,我们既要看到宗教信仰的积极作用,一些宗教的教义指引信众舍恶行善,有利于边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加快地区民族融合,有利于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民族宗教交往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提出的艰巨挑战,特别是跨境宗教渗透势力通过包装宗教,利用民族宗教信仰干扰和破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主导地位,这就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以及整个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因此,“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抵御宗教渗透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加强正常的宗教交往,而不是断绝正常的宗教交往,不能把正常的宗教交往与借宗教交往之名行渗透之实的宗教渗透混淆起来,一味加以防范和禁止;也不能对混杂在宗教交往中的渗透活动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所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跨境民族的信仰方向,引导跨境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积极借鉴宗教合理内容为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用,用以加强和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晓艳 孙伟 杨云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