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也在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维护了医院的正常营运,促进医院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换。内部审计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现今公立医院仍存在如内审环境资源薄弱,内审职能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探讨了内部审计在我国公立医院中的主要作用,并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审人员的理念、审计方法和技术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面临的考验,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监督
一、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
(一)保障医院资产的安全
医院的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内审通过审查医院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为单位的财务和经营管理状况做出公正的评价和合理建议。科学而有效的内部审计能整体把控医院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时发现营运活动中潜藏的风险,优化内控流程,保障医院的财产安全并提高其运用效率。
(二)协助廉政建设
内部审计可以防止单位员工以权谋私,监督医院在营运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以严肃法纪,协助廉政建设。内审能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监督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促使相关人员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以达到预防经济犯罪的效果。
(三)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项目以评价营运活动的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检查是否存在资金使用不当或流失的情况,对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审计意见,协助领导完善单位内部管理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节约支出,增加医院营运收益。在期末对医院的年度经营成果进行审计,衡量医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作出评价。
(四)加强监督防范风险
医院面临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因医改的持续推进而不断增加。内部审计在微观上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查错纠弊,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减少浪费提高效益。在宏观上通过对财务状况和各类经济活动如基建维修工程、设备物资采购等的审计,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内部审计能反映医院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管理提供改良建议。
二、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足
独立性的大小对内审职能的发挥成效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单位负责人领导着医院内审部门开展审计项目,内审部门为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医院的其他部门对审计的理解认知不足,没能积极配合内审工作,为审计项目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而在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审计工作缺乏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指示,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往往不够。而部分医院未将审计职能从财务部门中分离,没有将财务与审计人员分开管理,这也限制了内审监督职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因其在管理隶属关系上的结构模糊而受到了限制,最终导致内审结果难以保持客观公正。
(二)审计理念落后
部分公立医院仍然将内审的重心放在了财务审计上,在审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过程中消耗了内审的绝大部分资源。而内审的主要职能依然停留在查错纠弊阶段,缺少在管理层面为改善医院经营状况提供的审计意见。以财务审计为主导角色的内审工作计划难以对医院的内部控制中潜藏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无法通过管理服务为医院创造价值。审计工作理念的滞后性不能适应医院快速变革发展的需要,而部分内审部门未能积极引导创新,导致审计程序和评价指标落后僵化。由于行业特性,医院部分指标无法通过定量标准评价,而医院在绩效评估时依赖定性指标进行考核不利于医院长远的发展需要。
(三)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落后
就财务审计而言很多医院依然采取通过检查会计账目进行审计的方法,通过逐一检查会计账目而去了解医院的业务情况。国内外企业的审计早已采用以把控关键风险点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但医院内审仍依赖于全面审计或是随机性过高的抽样审计方法。医院内审缺乏统一的规范具有较大随意性,审计对象依赖于审计人员的经验做选择,审计成本居高不下而有效性不足。医院审计信息化推动过程迟缓,很多单位仍未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协助完成审计项目,且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后续教育缺乏重视。
(四)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晚,内审人员的人数与知识水平普遍无法满足内审工作的需求,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医院内审工作无论是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还是思想觉悟水平的要求都较高,审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构建综合专业知识体系。现代医院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业务也愈加复杂,仅具备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但在大部分公立医院中内审人员多由财务或纪检人员兼任,导致项目涉及到其他专业知识时无法提供专业判断。
三、完善内部审计作用的措施
(一)提高内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监督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范围大等特点,假如缺少了领导的支持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果的。内审具有预警功能,可以作为领导观察单位财务状况的窗口,也是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方法。内审的独立性随着其隶属的层次增高而增强,因此领导应为内审工作提供支持与指导,当遇到被审计科室的干扰和阻力时予以协调,保证审计部门的人力物力需求得到满足,使内审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和审计职能体系
内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依据。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建立满足医院需求的内审制度,进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规范内审程序,明确内审在医院营运管理中的监管职责,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内审职能的有效运行可以提高单位财务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促进院内资源的流转和获益。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将定性指标加以考虑,将其适当定量化描述,以完善考核标准。从业务第一线出发建立以此为基础的内控机制,切实把控业务流程中的各个关键点和风险点,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监督。内部审计应该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传统的经验导向应该让位于风险导向,逐步强化风险管理。审计重点从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和事中审计,妥善安排各类审计项目。根据实施项目前评估的项目风险程度分别采用全面审计,一般审计,关键点审计等不同方法。部分内含风险较高的项目譬如基建项目,设备耗材采购项目和科研经费项目采用全面审计方法并严控合同签订和履行审核流程。在项目规模较大,涉及金额较高时,可考虑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专业审计业务。
(三)推进审计信息化进程
会计电算化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而审计方式也从传统的手工审计中演化,逐渐开始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从系统和数据库中提取分析数据。审计人员应该做到熟悉医院各系统的相关操作使用方法,以便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全面覆盖风险点。当医院规模较大时,其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是庞大的,此时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成了审计项目顺利开展的保证。科学地利用计算机程序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医院历史发生的各项数据进行抽样、汇总、分析,审查的范围得以扩大,而审计效率与质量也得以提高。内审人员还应该对系统本身进行审查,检查各流程中的授权、执行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与风险。更进一步来说还可以开发专用的审计软件协助审计,或者在医院系统中加入内部审计模块的开发应用,实现自动而实时的监控。
(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项目质量不可缺失的环节是优化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医院内审部门不仅要有财务专业的职员,还应配备具有工程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职员。内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学习基建、设备、管理、法律等相关的知识,以求建立兼具深度和广度的知识体系。因其岗位的特殊性质,审计人员需要具有较普通职员更高的道德水平和政治觉悟,以求在工作中做到客观公正。医院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为审计人员建立培训机制,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帮助其迅速胜任职务,对在职人员进行针对知识体系和道德水平的继续教育,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四、总结
审计是方法而非目的,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协助各职能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审计部门应该将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作为工作的核心,优化现有审计模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革新审计流程,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各项职能。审计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积极借鉴其他医院的管理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以满足公立医院改革中内部监管机制的完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梦娟.论医院内部审计对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J].财会学习,2018(2):147-147.
[2]王微.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财经界(学术版),2014(9):247-247.
[3]贺红,刘明秀,葛轶敏.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对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6):237-237.
作者:杨森 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