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内部审计供给侧改革的补短板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在解读供给侧改革政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供给侧改革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分析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内部审计之间相互的关联性,结合补短板理论和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补短板的内容,抓住审计重点,创新审计理念和实践,阐述高校内部审计补短板的途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供给侧改革,切实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校内部审计;补短板;创新
一、供给侧改革政策的解读及影响
(一)概念
基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2015年,中央经济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系统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增长持续动力”,与“需求侧”关注总需求不同的是,供给侧强调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立足于供给端,通过调整结构和创新来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
(二)适应新常态,培育科学的审计理念
供给侧改革政策离不开高校对经济转型的智力、科技、人才和管理服务的支撑,也必然对高校审计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2015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拓宽内部审计范围,更好的服务改革发展的需要。2015年12月,《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框架意见》提出加大创新力度,完善审计制度,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实行审计全覆盖。2016年2月,审计署印发《关于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意见》,提出深刻领会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和举措,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借助供给侧改革,推动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推动审计转型升级。上述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了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要求,是审计部门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的表现,标志着审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具雏形,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补充,需和国家审计一样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做自觉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的先行者。
二、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内部审计的关联性
(一)供给侧改革推动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面对高校日益活跃的固定资产投资、校园基础建设、科研经费管理等经济活动,高校内部审计的任务及风险都相应增加,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最基础的监督活动,必须与新的经济环境相适应,践行新理念从供给侧发力,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改变原来单一的审计模式,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提升审计质量,服务高校控制的管理目标。
(二)供给侧改革需要审计监督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审计全覆盖明确要求审计全覆盖需要内部审计监督,新形势下的依法治理需要内部审计监督。在推进高校治理结构改革过程中,内部审计与生俱来的监督职能,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岗位的监督评价,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促进依法履职,为完善高校治理机制提供了依据。
(三)内部审计助推供给侧改革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都有着保护国家与组织资本资产、增加组织价值、实现国家和组织战略规划的共同愿景,都肩负着监督经济活动、评估审计对象、发现问题等职责。内部审计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助推器,对推行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和供给侧改革中的保障作用。高校是供给侧改革的微观经济体,内部审计通过评估高校经济决策的合理性,为检查和评价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保障。二是发挥监督作用,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创新,增加有效供给,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更应该在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作为。高校的资源属性体现突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进行优化,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重要的风险因素,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纠偏,优化资源配置。三是起到规范秩序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分析查找影响审计目标实现的因素,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纠正措施,促进被审计单位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健全。
三、高校内部审计的短板
“短板理论”是指:由许多长短不同的木板扎成的木桶,决定其容量大小的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原理告诉我们补短板的重要性。供给侧改革必须抓好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结构失衡凸现“长短板”,补短板就是补足供应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作为高校内部审计,补短板即补增量,盘活存量,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创新和转型升级,具体而言,目前高校内部审计的短板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在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中,管理审计是短板;在管理审计方面,内部控制评价、高校治理评价、专项审计是短板;在内部审计导向方面,风险审计、战略审计是短板;在内部审计建设方面,制度建设规范、高端专业人才是短板。《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至2015年工作规划》提出的“加快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高校内部审计要补的短板和转型升级的目标。
四、高校内部审计补短板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创新,提高内部审计供给侧的质量
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中,创新是最活跃的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增加有效供给,归根结底是创新的供给,补短板实际上是清障碍、强根基,解决办法依靠改革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应适应新形势,在审计理念、审计目标、审计模式、审计机制等要素上加强创新,促进审计转型升级,提供更加优质的审计服务。1.加强审计理念的创新,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一直行使监督和检查两大核心职能,对高校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和监督。2007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定义:“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营运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职能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未来的内部审计将成为一种控制机制,内部审计的重点工作领域将从过去对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发展为对组织整体的管理控制和治理监督,即推动组织的建设和发展。高校目前开展常规的经济责任、财务收支、基本建设、维修工程结算等审计业务,绩效审计、风险评估、内控评价、战略审计还处于初步实践或理论探讨阶段,学校内部的业务范围偏窄。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在保证各类经济活动合规的基础上,应从审计范围和审计质量方面给内部审计供给侧做“加法”,拓展和延伸审计职能,履行管理职能。根据本单位业务活动及所适用的法规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高校组织提出管理建议,挖掘潜力以达到预期效益。如通过对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发现存在的风险并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督,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及其成本、效益的审计,使经济核算思想成为学校领导决策的工具,为引进人才和教育发展的投资成本需求提供科学的预测。2.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改善审计环境。第一,增强审计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从制度上保障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越强,越能保障对审计意见的执行力。高校不妨借鉴企业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做法或企业的做法,探索建立高校审计委员会,提升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厘清与其他监督机构的职责与权限,直接对高校领导层负责,初步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形式上的独立。第二,加强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提升审计能力。高校内部审计开展战略审计、治理责任审计等非常规审计项目,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审计队伍,建立健全审计职业化制度有利于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通过后续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强其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强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性和从业独立性。第三,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协会的作用,除了完成后续的培训教育,高校内部审计协会还可以推行校级审计合作与交流,实行联合审计,以深化创新转型为方略,有效的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加强行业指导,引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探索创新审计活动,提升审计质量和价值。第四,适时引入社会力量,化解高校在改革时期面临的审计任务偏重、人员偏少的矛盾。3.加强审计实践的创新,开创审计新领域。提高供给侧质量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内部审计提高供给侧质量就是要求把过去以财务审计和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新模式,适应新形势,突出审计重点,开创审计新领域,从供给端提供更加高端的审计服务。①开展风险管理评价审计。高校经济活动多元化,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在招生、基建维修、资产采购、人事、科研管理等领域不可避免的伴随舞弊风险和管理风险,高校内部审计被看作是风险管理的能手,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综合管理审计,将审计关口前移,“未雨绸缪,未病先防”,在充分识别的风险领域,分析评估风险,持续关注关键风险点,实现对风险的动态跟踪控制,构建可行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案,推动高校内控系统更加完善和经济活动的规范化、法制化运行,这既是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内在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现实需求。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审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的客观评价,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与改善,在风险管理职能的要求下,实现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整合和增加高校价值的目标。③引入战略审计和治理审计。内部审计模式从财务导向发展为业务导向、管理导向、风险导向,战略审计是继风险导向审计之后的新型审计模式,相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是从“警察”到“医生”的转变,其关注的重点更加聚焦,战略审计是以战略决策与战略执行为审计对象,运用系统的、专业的审计方法,针对战略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在审计实施中,战略审计结合财务审计,利用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通过综合分析与预测,合理的保证高校战略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高校审计人员了解高校业务及财务审计的重点,已经开展的财务审计及内部风险控制和评价活动为基于高校战略决策的诊断提供了基础。治理责任审计以高校受托治理责任为审计对象,在审计实施中,通过采用既定的标准评价治理责任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高校挖掘治理潜力、提高治理效益。战略审计和治理责任审计使高校在理论上体现内部审计的新思维,在实践上必将指导高校内部审计更加有效的开展。
(二)关注审计重点,促进供给侧改革
1.要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针对高校存在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重复购置、设备闲置率高、基建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高校绩效审计通过建立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对主体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除了要对资金预算执行和财经纪律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更要关注资金的支出绩效和实施效果,通过强化监管与绩效评估,促使高校更加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效率。重点对高校财政预算资金、科研资金、工程建设资金、国定资产资金、对外融资资金等方面的绩效审计,促使高校降低闲置率、盘活增量、用好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资金和资源的使用绩效。2.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加大经济责任问责力度。结合高校审计资源状况制定审计计划,逐步实现所有审计对象在履职期间的审计全覆盖。依据高校领导干部责任清单,法定责任必须为强化对领导干部不作为行为的监督,强化对不作为行为的问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提高问责的效率,推动问责机制的健全,同时,“审症求因”,通过问责倒逼审计的改进与创新。3.要突出风险隐患审计,紧盯高校的高风险领域,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前移审计关口,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进行预警,防患于未然,强化事中的风险管控,强化事后的风险反思。
参考文献:
[1]乔春华.供给侧改革对高校财务的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16(02).
[2]邱高松.治理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定位与实现路径[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6(12).
[3]张妙凌.内部审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及其发挥途径[J].当代经济,2016(10).
作者:彭玉红 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