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探究

摘要:企业管理关系到企业体质增效的促进,并且有助于贯彻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因此,要想让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审计事项。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以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另外,党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因此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学会利用数据、统计和分析数据,并通过其进行审计工作,这也是更好地响应的号召。

关键词:信息化条件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

1企业审计的主要风险点

1.1惩处流于形式,专门核算科目及标准不明确

近两年审计报告结果表明,流于形式是企业审计在整改方面出现最严重和最主要的问题。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审计标准,在其他的条例中也没有将审计标准详细化和明确统一。如果企业的审计标准没有统一,就会大大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1.2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水平体现如下:第一,大量的数据审计业务需要高水平的审计信息化系统,目前企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还不能够与其匹配,应用软件在设计和更新方面的速度也较为落后。第二,企业内部有些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数的审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当涉及到审计系统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知识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一无所知。第三,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信息化进行了优化,对企业信息的应用软件也足够了解,但是并没有将其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而还是按照之前的手工审计方法,设备使用率的降低大大增加了企业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1.3企业内部审计管理风险

信息化技术为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在了解经济市场发展现状和国家政策时都是通过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共享不仅在信息时代是必然的趋势,也提高了企业内部审计了风险。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对公众来说是一个极为开放的平台,企业的大多数信息都是以云盘和硬盘的形式保存,当黑客组织修改或者盗取企业的资料时便会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信息管理模式下最需要警惕的事情之一。信息管理模式出现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被取代,这也使企业的审计系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除此之外,软件平台的支持是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市场上的审计软件更新速度极为缓慢,大多数软件的功能也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一定的漏洞,所以如果仅仅凭借软件系统来管理企业信息并不能保障信息的安全,这也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风险。

2企业审计风险的信息化防控思路

2.1有机融合信息化审计及模式创新要求

在查找审计线索时,先要清楚审计的要点在哪里,然后才能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数据分析工具。这就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对平台数据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总体分析。在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机制构建和应用后,相关部门要及时填写并提交与审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这样有助于及时监督、审查和惩处与表彰。可以按照属性收集、存储、转换和应用分析部门业务数据、部门财务数据和财政数据,通过全面考虑和共享融合的操作模式来分类、分阶段地对审计对象进行重点审计。当前市区数据独立应用的模式要被打破,这样才能完成数据的共享和融合,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风险控制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审计管理存在着巨大风险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在前期收集带电算化系统的有关资料,如计算机硬件应用情况、审计软件应用情况、人员配备等。这样才能够对企业审计工作作出全面风险评估。通过利用多种审计软件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针对性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还需要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构建培训系统、考核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2.3有机融合成果提升及信息化审计要求

审计结果的最终目的是推进我国党风、党建工作,并且及时应对制度和审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因此审计结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奖惩。信息化审计成果的二次飞跃应该被重视起来,坚持深度提炼和实效突出的理念,这不仅是顺应财政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框架搭建的要求,也是为了加大审计成果二次应用的社会服务效能。

2.4有机融合数据团队建设和信息化审计的应用成效

培养一支精明强悍的复合型团队是极为必要的,该团队要精通审计业务、懂数据分析要求。吸纳和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数据与业务融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通过培养团队可以有效提升实践和理论在审计工作中的双向互动,提高审计团队的工作成效和能力。

2.5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这个体系在避免预算时出现形式化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预算工作需要单位站在一个长远的角度去看待和进行思考,并且切实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另外,在审计工作执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预算工作持续有效地进行。

3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3.1健全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审计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审计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法规是否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审计的风险指数。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现在的审计模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审计的相关法律没有跟上信息化审计的步伐,所以进行信息化内部审计首要前提是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企业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家在更新法律法规的同时,企业也要对自身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企业要下发文件来普及信息化审计的知识,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都没能够深入学习到内部控制制度理论,这是由于我国控制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企业的经营者在思想意识层面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发展要求,经营者对企业内部控制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要性认识缺乏,所以在企业内部的调整过程中要提高对不相容职能分离和职责分工原则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减少工作人员道德风险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3.2将电力企业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首先,成立审计信息资源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逐渐向网络化与信息化趋势发展,电力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赖于审计数据的收集,并且有效准确的审计信息采集是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其次,在信息化条件下,合理设置电力系统的审计结构是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最后,对电力企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结构整合,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创新企业审计部门的管理模式。

3.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

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审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并且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对于年龄较大的审计人员,他们可能对计算机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针对这部分审计人员,企业应该对其着重开展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软件,并且对于SQL语言和access表查询数据做到熟练掌握。对于计算机水平比较高的审计人员,企业应该着重培养其审计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开发等层次更高的方面。

3.4对电力审计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电力审计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动态化管理模式,不仅能对审计项目进行实时监管,还有助于审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提升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在信息化条件下对电力审计项目进行动态化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的价值,并组建审计信息数据库,将相关审计信息输入指定的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审计数据的查询与管理,使电力审计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

3.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

在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中,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其中,多项组合管理形式在当今应用非常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矩阵式组织+头盔式管理+多层级联动联网”组合模式,该种模式能够一改之前信息管理模式的弊端,管理范围更广、管理内容更加全面。其中,矩阵式组织就是通过纵向、横向的双向模式完成一项任务。在审计单位领导下组建审计小组,横向构建综合指导小组与数据采集分析小组,纵向成立多个审计查证小组,保证不同小组分工明确,协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审计工作需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数据的内部信息,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团队的积极作用,并保障数据分析团队的独立性与客观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4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4.1建议运用法律框架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对绿色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有一定了解;其次,让绿色金融成为覆盖性广、规整完善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金融项目。金融企业在民众心里一直是追逐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负面形象,现在我们要努力改变这个形象,这就要学会运用法律法规遵循环保经济所涉及的各项重要原则,去除掉企业重利润、轻环保的负面形象。

4.2对所有投融资项目进行环保性评估

在进行评估时,评估的指标应该是能源消耗量、环境损害程度、经济效益大小,这就要求我们把所有投融资项目与生态环境相关联,再进行数据化、综合性评估,系统地形成文字。那些在评估中不过关的项目,应采取劝导政策,使其向绿色方向发展。倘若有项目不听劝告,应当停止对其项目的资助,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审计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使得相关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能够飞快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不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地与时俱进和更新。虽然我国在世界上的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特别迅速。只要企业能够不断改革和创新,并且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系统,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俞炯炯,黄寿根.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

[2]丁洪波,全海峰.浅议信息化经营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4(5).

[3]王瑞林.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5).

作者:宋红梅 庄桂丽 单位: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预防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