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信息时代让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实施路径,该文对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发展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实现流程再造、加强专业人员建设等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从而促进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1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背景
当前社会的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审计相关信息数据增长迅速,在此背景下,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善于运用新科技手段,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1]教育部还公布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意见,提出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内审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重要性,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深入推进数字化审计方式,加强内审信息化专业队伍水平建设。审计署也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写入“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2]可以说全国上下各个部门都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要求和目标,与此同时,各地高等院校也都快马加鞭地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2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现状
2.1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我们很难找到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严格定义,但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有深刻的认识。教育部专门就审计信息化建设意见的出台背景、意义、基本原则、目标方向进行了详细解释,在谈到目标方向时指出: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审计,不在于是不是购买了多少硬件设备,内置了什么软件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把重点放在审计业务和管理实践中,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的方向上[3],消除以往常用办公软件(如Excel等)处理数据的困扰,数据由各方按规范提交从而解决了来源的问题;数据保持在服务器中从而解决了安全的问题;数据产生和数据传输都在系统中进行从而解决了实时数据分析应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含义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将其作为新的审计手段和工具,将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统筹推进,提高大数据统计分析、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理水平,推进管理精度和科学决策,创新审计业务组织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2.2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该包含硬实力的建设和软实力的建设。硬实力的建设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投入;软实力的建设主要是指操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提升、业务流程的线上再造、管理模式和制度文件的升级。学校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客观上来讲是一项期望值高、风险大、周期长、涉及面广、个性化强的复杂工程。学校在进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一般抱有很高的期望,觉得花钱买软硬件,能一次性通过线上操作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处于硬实力的建设阶段,很少触及软实力的建设。硬实力建设方面也大多已完成必备的服务器等硬件配备,转而聚焦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建设。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建设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拿来主义”,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产品,附加简单的本地化修改,就能完全满足客观使用需求,但这必须要求软件公司对审计具体业务理解深刻、对业务流程和关联关系有明确了解,产品要具备稳定性、健壮性、通用性、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同类成功案例多、用户反馈好,软件售后方面客服多、渠道广、能力强。二是“自力更生”,找教师团队或者学生团队等校内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定制化开发。校内人员熟悉学校管理流程,加之日常工作便于沟通交流,容易理解审计信息化软件的客观需求,而且当管理模式和制度文件升级时能够便于软件修改,但这要求校内开发人员有较高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较丰富的软件管理经验。三是“借鸡生蛋”,用软件生态系统的理念进行建设,针对学校原有信息化平台进行再次开发,选择在有成功应用开发案例且用户反馈好的软件开发公司。软件开发公司不但要有能力解决开发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要便于后续与学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对接。这需要校内审计部门了解自身需求,明确建设框架,整合和共享数据资源,并且要有充足的时间配合软件开发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系统调试。
3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不足
3.1仓促上阵的建设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不同于在高等院校市场发展很成熟的图书类软件、财务类软件、教务类软件、档案类软件,这些行业软件通过长时间的市场竞争,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局面。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软件只是高等院校信息化软件建设的一小部分,而且行业起步晚、发展慢,整体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可供选择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又刻不容缓,因此,很多高等院校在校内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没有充足时间配合“借鸡生蛋”的情况下,只能仓促上阵,被动选择“拿来主义”。
3.2先天不足的系统
以一款当前高等院校讨论较多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为例,这款软件存在着系统模型不科学、操作界面繁杂、业务模块设计混乱、业务流程整体不清晰、统计分析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此外,软件公司在产品售后方面不也不尽如人意:对于系统功能的修改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常以系统不支持等原因来迫使用户改变客观需求,被动接受不科学的操作;未经有效测试贸然升级系统,导致有些修改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现场工程师数量少且日常业务繁忙,无法保证实时解决问题。
3.3一言难尽的现状
对于工作人员而言,线下工作本身已经使他们疲于奔命、难以为继,线上又只是线下的简单重复,而且软件设计不科学导致出现操作难度大等问题,不但无法简化工作、提高效率,反而使审计处、校内审计对象、校外协审机构的相关人员一起做无用功,最终形成“人员基本搞伤、关系基本搞僵、信心基本搞光”的局面。
4当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4.1合理统筹规划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涉及学校办公室、财务处、招投标与采购中心等部门,应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定位于服务审计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便于自身管理,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全方位的、适用于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建设方式,采用“业务一张表”工程(专家论证、申请上报、项目批复、财务立项、招标采购、合同审签、项目执行、财务支付、结项验收、绩效评价、风险预警等),将审计业务融入学校整体业务管理中,走出审计数据获取难、审计结论推送难、审计操作交互难、审计风险预警难的困境。合理统筹、统一规范能够减少随意性造成的审计风险,从而提高审计的准确性。
4.2实现流程再造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应该只局限于线下业务线上处理,完成简单的无纸化办公,而应通过信息化系统建设,以数据、应用、服务为主线,对传统的服务流程、管理理念、组织结果、处理方式进行系统的重组和升级,将中介公司抽取工作、审计结论出具、结算审计确认表、审计费用计算等日常由人工实施的审计工作程序,内镶到审计系统中,通过流程审计,实现对审计数据和资料的自动提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真正实现为审计人员减负的系统功效,促使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和线上线下的衔接交互,推动工作向动态化、并行化、网络化转变,真正提高服务质量。
4.3加强人员建设
虽然学校组织校内各项目单位进行软件操作培训,但项目管理单位使用人员不集中、更换频繁,导致使用者不善于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系统的熟练操作,甚至部分人员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配合不足,从而影响了系统使用的流畅度。从调研论证到需求收集、系统调试、项目试用、大面积推广以及最终日常使用,建设一套信息化审计系统需要学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有非常充足的人力配备。包括系统建设、系统使用和系统推广三方面,要具备知技术而且懂专业、还能强推广的三种角色的人力配备,一旦缺失一种角色,整体实施就难以为继。知技术的角色要保证有效的工作时间,能得到对接公司的有效配合;懂专业的角色要保证有效的工作时间,对具体业务有体系化的认识和梳理;强推广的角色要能解决知技术和懂专业的角色在工作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配合系统情况制定新规则并让所有人接受和执行规则。[4]
5结语
高校应该全力以赴地促进院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很多成果,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等院校正在苦苦摸索。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高等院校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提升现代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搭建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健全相应依据和流程,提升审计信息化建设能力,提高大数据分析、预警研判、应急处理、管理精准和科学决策水平。[5]
参考文献
[1]佟万红.浅谈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J].商情,2014(2):25,28.
[2]审计署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EB/OL].(2016-06-02).
[3]王清华.试析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61-63.
[4]周颖.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3):117-118.
[5]周乐燕,江莹,夏莉.提高认识因地制宜推进高校审计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3):39-42.
作者:耿亮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审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