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论文

一、内部审计成果及其利用途径

根据各种审计成果开展责任追究工作责任追究是审计成果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责必究也是审计成果利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和原则。内审部门除了按照职责权限做出审计处罚决定以外,各级机构还应根据审计部门提出的处罚建议,对违规问题责任人开展内部责任追究,对涉嫌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二、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意义

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既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又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最基本保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果利用是内部审计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来讲,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促进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目标的实现

现代内部审计早已突破了原来账务监督和复核的局限,逐渐演变为一种价值增加活动,即内部审计通过履行确认和咨询职能,提供组织需要的审计产品和服务,在完善组织的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和改善组织治理方面发挥作用,从而在价值上获得增益。但是内部审计不能创造直接价值,要实现为组织增值的目标,最终要依赖于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组织需要的审计产品和服务”来实现,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利用审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以达到消除不可接受风险、堵塞内控漏洞、纠正不合规行为,同时还可以完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优化业务流程、提升资金利用效能,从而实现创造价值的目的。

(二)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促进内审管理水平的提升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1950年提出了PDCA闭环管理方法,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一系列循环,推动产品或项目质量的改善。而今,闭环管理作为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审计工作的角度而言,审计闭环体现为“审计立项、审计检查、形成成果、成果利用、提高审计对象管理效率”的循环。显而易见,只有审计监督检查而没有审计成果利用的审计工作是不完整的,同时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也是审计工作质量存在重大缺陷的表现。为此,要实现审计工作闭环管理,提升审计管理水平,就必须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

(三)通过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提高内审工作的权威性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在公司治理架构中处于重要位置,承担着对全行经营管理进行审监督的职责,其权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并没有充分树立起来,除了内审管理体制、工作质量的原因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审计成果没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结果。审计结论对被审计单位的切身利益、对管理人员的提拔使用没有任何影响,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人员得不到处理,审计建议得不到有效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根本无从谈起。可以不夸张地说,一家商业银行审计成果的利用程度将直接决定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成果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在公司治理层面存在制约审计成果利用的不利因素

一般地认为,在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下,内部审计应该更多地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因此从理论上说,内部审计应该设置在董事会之下才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才能发挥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审计成果直接向董事会进行报告的隶属关系和报告路线,相关方对审计成果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得以提升。但在实际中,仍有个别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并不隶属董事会,而是隶属高管层。另外,有的商业银行还没建立起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分支行的审计人员要接受所在机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高管层还是审计人员所在的分支机构,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于审计工作成果缺乏全面公开和报告的动力,内审部门也会受隶属关系的制约,在推动审计成果的公开和利用上也存在较大顾虑,审计成果的利用效果大打折扣。另外,还有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同时承担监察、风险管理等职责,审计工作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也影响到审计成果在这些领域的有效利用。

(二)部分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意识不强

受传统管理思维和考核体系的影响,有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仍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视业务营销、忽视风险控制”的不良倾向,对审计成果的意义及其利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审计发现问题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审计工作是业务发展的阻力,是来“找碴挑刺”的,对审计整改等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的消极思想,缺少利用改进业务经营、提升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整改工作就事论事、停于表面,发现问题缺乏严肃问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管理人员“先离后审、先提后审”等等,都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这也是许多问题屡查屡犯、边查边犯的重要根源。

(三)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机制不健全

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加以保障,例如,审计成果的通报公示制度、问题整改责任制度、审计成果利用后续跟踪评价制度、成果利用的考核与督导制度、审计发现问题的责任追究制度等配套制度等等。目前,有部分商业银行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建设方面刚刚起步,配套制度尚不健全,导致审计成果利用缺少硬性的约束机制,加上没有良好企业文化的“软约束”氛围,导致审计成果利用不能按照制度规定“自动触发”,而是在很多时候要靠高层领导的批示、监管的硬性要求,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加以推动。

(四)部分审计成果还不能很好地为经营发展服务为董事会、高管层等决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是内审部门的职责所在,为此,内审部门应聚焦于全行经营管理重心实施审计监督,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建议,从战略、内控设计、具体执行等不同层面实现内部审计成果的均衡利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成果“三多三少”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即关注微观层面多、关注战略层面少,就事论事多、总结提炼少,揭示暴露问题多、服务经营发展少,尤其在当前利率市场化提速、同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如何顺利实现本行战略目标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作用。另外,部分商业银行还存在审计力量配备不足、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审计手段和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部分审计报告对问题揭示深度不够、查证不实、定性不准甚至定性错误,审计建议过于泛泛、没有针对性,甚至有部分审计项目不能发现任何问题,纯属“走过场”,导致缺乏利用和转化的价值。

四、促进商业银行审计成果利用的对策

(一)从公司治理层面进一步优化审计成果利用环境

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到位的商业银行,要按照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以“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报告制度和报告路线”为目标,继续推进审计体制改革,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两会一层”要保障内审部门不受干扰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建立审计成果利用转化的基础。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应增强对审计成果利用和转化的重视程度,定期不定期地听取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风险和管理缺陷以及经营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要予以重视,并积极督促相关部门加以改进和落实。要鼓励、支持审计部门如实暴露问题,并在宏观政策、本行战略重点等方面,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利用。

(二)转变思维,提高对审计成果利用工作的重视程度

审计成果的利用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此,商业银行各级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正确处理好经营与管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消除讳疾忌医的思想,将包括审计发现、审计建议等在内的各项审计成果的利用当作优化内控管理、增加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作为审计成果利用的重要主体,各级经营机构和各条线管理部门,要从不同的层面承担起审计成果利用的组织领导职责,要在本机构、本条线范围内逐级明确审计成果利用责任、加强督导、确保质量。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要转变原来的“只管查、不管用”的片面思维,充分树立“审计成果利用决定审计工作价值”的观念,加强与审计对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审计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行领导尤其是董事长、监事长、行长等“三长”的工作汇报和交流,争取高层对内部审计成果的支持与认可。实践证明,受到行领导支持和认可的审计成果,在利用上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机制

针对部分商业银行审计成果利用的现状,应考虑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一是将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工作职责制度化,对此可参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通过制度的形式对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等相关方面在审计成果利用中的职责直接做出规定,促使相关部门和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履行内部审计成果利用的职责。二是建立审计成果通报制度,商业银行应借助内部办公系统等形式,将审计报告等审计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把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提升审计对象对内部审计成果及其利用的重视程度。三是建立审计成果利用后评价制度,以后续审计等形式督促审计对象强化审计成果的利用,同时改变原来用已整改问题除以问题总数的整改率计算公式,探索建立问题风险度与整改状态相结合的整改率计算方式。同时,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力度,以利益引导的方式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四是建立审计发现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内审部门应根据审计发现问题的性质和后果,提出违规积分、经济处罚、纪律处分甚至移送司法等不同的问责要求,并尽量以制度形式予以明确化,实现审计工作与问责工作的有效结合。五是建立审计成果利用的联动配合机制,建议将审计成果与绩效考核、资源分配、业务授权与准入管理人员调整等工作挂钩,直接推动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

(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利用

成果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为此,内审部门要进一步更新审计理念,树立起为全行经营发展服务的思维,围绕金融行业热点和本行的经营管理重点和风险点选准审计项目,如在目前的形势下,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业务、流动性风险、信息科技风险、融资平台贷款、“两高一剩”贷款等领域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中除了关注合规性的问题以外,还要对审计对象内控体系、经营绩效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予以揭示,从战略高度研究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理念、方法和业务的培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并将审计成果质量作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来落实。在审计项目考核体系中,科学设置审计成果的考核指标,并加大其考核权重,引导审计人员充分重视并提高审计成果的质量,为审计成果的利用打好基础。

作者:林栋 单位:北京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