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院风险防范内部审计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内审计法规政策不健全
近年来,医院的内审工作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较比其他方面,医院内审工作的相应法规政策却依然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除去我国卫生部出台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之外,目前并没有其他专门针对医院内审工作的规章政策与工作准则进行规定的专门规定,所以导致医院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并没有专门的法规可以作为参照,多数只能靠自身专业度与工作经验来进行审计,普遍对审计风险缺乏正确的评价与判断,使审计工作面临更大风险。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工作的特征可以看出,内审机构应当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但是由于内审工作人员与被审计方的各部门间存在着利益与个人情感上的关联,所以会导致内审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足。此外我国现今医院内审机构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普遍存在权责模糊的问题,使医院内审工作的处理决策常常会有得不到落实的情况,进而对审计工作的执行效果及力度产生了影响,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我国,医疗机构审计作为新兴学科发展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关体系与专业知识都还并未成熟,所以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审计人员都是由医学专业相关的财会人员来任职的,导致内审人员的知识体系单一,缺乏专业审计人员。另外,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医院内审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相关部门对于审计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内审人员不但需要熟练掌握卫生会计及审计的知识,还要掌握法学、医药卫生及医疗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理论知识上的缺失与专业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决定了现今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无法适应现今医疗发展需要的事实。
二、内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规、确保审计依据
我国现阶段相关医院审计的具体要求及审计方面的法规政策都并不健全。许多方面都未有明确的要求与规定,甚至有些部分的法规完全是空白的,没有具有权威性的条文作为依据,所以自然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所以,国家应当依据实际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的先进审计经验及规章对我国的审计法规进行设立与完善,确保审计工作有依据,避免审计风险。
(二)提升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想要有效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确保内审工作的顺利完成,医院管理层面就一定要对自身的内审工作提高重视,为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及真实性提供保障。在审计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内审机构具有独立性及权威性,医院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确保审计机构在资金、人员及工作过程上的独立性。其次,内审工作应当排除与内部其他部门的特别关联,特别是与纪检部门及财务部门不能有密切关联。另外,在隶属关系方面,审计机构要由院长直接领导,才能够对内部各部门进行审核,并落实审计程序,编写审计报告。
(三)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素养与专业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效,所以在现今审计工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性对于审计环节的稳定顺利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首先要对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管理、法律及统计方面的深入培训,只有对专业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其次审计工作是综合性的专业,所以除去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审计人员还要具备基建工程、金融等多方面的关联知识,只有扩充了审计人才的知识广度,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确保审计工作更加有效率。
三、结束语
现在社会审计工作在医院内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其本身的法规政策的持续改进,医院可以明确找出自身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及改善,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医院内部浪费情况的产生,还能够防止假公济私的问题,确保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进行与发展。
作者:朱峰 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