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电子商务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子商务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电子商务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思考

[摘要]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金融科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传统金融视角出发,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农民融资难,二是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不均衡。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发展农村金融科技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偏低以及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因此,从“硬件”保障、“软件”保障以及“制度”保障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金融科技;金融素养;数字素养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其中金融科技的出现对金融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金融科技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VR等创新型高科技技术对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进行创新,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完善,从而更高效地服务大众的普惠金融服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村金融科技的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利用金融科技的信息化技术创造多种创新金融产品,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将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接收的“长尾”人群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传统金融视角下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农民融资难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的有效贷款需求的农户占总农户的15.54%,在有效贷款需求农户中,从不同渠道获得了贷款的农户占比76.34%,且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其资金需求量越大,贷款成本也会越高。在贷款方式的选择上,农户首选民间借贷,但这种借贷方式仅能满足部分小规模经营的农户的资金需求,且借贷不规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次农户会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借贷,正规的金融机构会根据客户的信用评级和抵押物的资产价值来给定贷款利率,而农村缺乏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所以农户的贷款成本会普遍偏高,容易打消农民借贷的积极性。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

随着我国农村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却日益暴露出来。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传导有滞后性的特点,再加上缺乏专业团队的引导和科学规划,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1],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较单一,而第一产业经营成本高、机会成本高、经济收益低,农民增收成效不显著。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链条有待延伸,在一些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时,只注重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却忽视农产品的后续产品加工、流通、销售、品牌推广以及新产品的研发,这将降低农产品的附加值,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2]

二、金融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开创融资新模式

由于农户信用信息的不健全不透明、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原因,农民想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成为一个难题,而金融科技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李明贤、何友2019[3])。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技术获得相关交易数据建立信用体系,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数据的可视化,用收益做风控,用产业的预期收益率设计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服务的效率,从而在降低机构自身风险的同时精准解决农户贷款的难点痛点问题。例如,京东商城利用自身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优势,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农民的生活场景和交易场景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一套自己的评级体系,对农户的信用和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农民提供无抵押物的资金支持。这解决了传统金融模式下的农民征信数据缺失、抵押物不合适的融资困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融资模式。

(二)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金融科技能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可获得性、扩大融资范围、增加产业供给,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何宏庆2020[4])。在农村经济升级的过程中,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必要步骤。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征信体系会被不断完善,农民的融资需求可以得到有效解决;金融科技还可以助力农业潜在价值的发现,有利于构建一条完整的闭合产业链,将碎片化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连接起来,减少中间多步倒买倒卖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发挥规模生产效益,还可以推动农产品的加工业升级转型,增加农民收益,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农村地区可以引进增信、保险等多种机制,吸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参与农村产业链金融产品的供给,优化农村经济市场的资金结构[5]。

三、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发展遇到的阻碍

(一)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数字化乡村建设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正在逐年递减,但是仍有很大的差距,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9.8%,而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城乡差距约24%。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村的光纤和4G网络还未做到全覆盖,很多农村人口还无法得到稳定的宽带服务;另一方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是短板,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受到人才和资金的限制,难以依靠自身采集、储存和维护个人信用数据信息。同时,农村数字教育和数字医疗等非金融应用场景建设不足,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在村一级发展缺失,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不能获得准确的信用数据来支持信用体系建设,因此金融科技无法完全发挥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不高

农民的金融素养是决定金融服务使用推广的先决条件,农民的数字素养问题已经成为数字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就业、创业和增收的巨大障碍。而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偏低往往会产生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对金融的态度过于保守。农村地区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金融知识了解较少,特别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具有明显的行为偏好和较强的路径依赖特点,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惯和交易习惯,一般对电子化和数字化交易产生排斥心理,导致金融科技的推广受到了阻碍。同时,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农村常住人口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他们缺乏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终端熟练地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往往怕上当受骗而不敢操作,对风险的防范过于谨慎,这严重阻碍了数字化金融服务在农村推行;另一种情况是对金融科技的态度过于乐观,因为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金融风险意识,不能对虚假信息进行甄别,再加上对移动设备使用不熟练,所以很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的主要对象,打消农民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金融监管要与时俱进。金融科技有跨界性、去中介和智能化的特点,给传统金融模式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机会,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放大了金融风险。金融科技更加凸显了金融的高杠杆特征、加快了金融风险的累计和传播,这对金融风险监管者和监管制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监管者来说,为了应付金融模式的巨大变化,监管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互联网科技技能,加大对线上交易的监查力度。对监管制度来说,由于有高科技技术的助力,金融产品和服务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这将加大现存的监管制度快速识别这些创新性金融产品和服务潜在风险的难度,导致监管不及时不到位。另一方面,金融监管要适度。长期以来,农村金融高风险的特征导致了农村地区监管过度和监管缺失的双重制约,这抑制了农村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在一定程度下阻碍了金融服务在农村的发展。此外,因为农村金融科技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安全还存在风险,尤其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暴雷”后,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还存在短板。

四、对策建议

(一)“硬件”保障———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信息基础建设,能推动互联网技术在“三农”工作中的应用、加快区域特色产业电商化的发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故加快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建设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信息基础建设属于准公共物品,所以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好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责,加强对信息基础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同时还需政府带动通信企业等相关企业,遵循“中央资金引导、政府协调支持、企业为主推进”的原则来合力加快农村信息基础的建设[6],政府也可加大财政补贴,减轻农村居民网络资费负担。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数字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鼓励和支持各类数字移动支付服务主体下乡开展业务,推动数字移动支付从农村生活服务业向农村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从而提升农村地区数字移动支付服务水平,也为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二)“软件”保障———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

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阶层,而金融素养和数字素养水平将是决定用户对金融科技服务的认知与接纳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知识、金融科技产品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培养自我风险防范意识和防骗意识。另一方面要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水平,目前新时代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主要矛盾正从基础设施差距转向数字素养差距,所以要以政府为主导,科技公司为辅助组织开展电商、农技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和有关数字安全的讲座学习,再者应该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农民易操作的电脑软件和手机软件。

(三)“制度”保障———健全农村金融科技监管制度

一方面,从监管制度的设计来看,应该以“中央为主导,地方为辅助”的原则对农村市场的金融活动进行监管。金融科技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业、金融风险易传播等特点,所以必须得通过银保监会等重要金融监管部门负责政策标准的制定与统筹规划,减少非法套利行为的发生。同时地方政府对中央颁布的政策和法律文件要贯彻落实,提高农村区域金融机构的规范性。另一方面,从监管制度的内容来看,要实行适度的监管体制。目前我国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组织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很大原因在于金融监管的不适度。所以应该探寻以行业自律或者社会中介组织监管的委托监管体制,以顺应国家要求和农村金融组织的需要,从根本上化解监管机构的科层逻辑中的矛盾[7]。

作者:孙萌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