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经济管理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国家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云南省必须要转变发展思维,重新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才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本文阐述了振兴乡村战略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经济管理
引言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带,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家接壤。其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地理环境错综复杂,但气候条件十分优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国家给予该地区一些开放性的农业政策,使云南省农村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受基础设施、管理机制、信息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农村经济管理与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为提高云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人员应重新审视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找寻解决困境的办法。
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1.1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提出的重要工作策略,它符合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能满足农民改善生活的共同愿望。该战略旨在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助力。此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农民主体地位、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通过发挥各级政府的效用,协同各职能机构,逐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享受美好新生活。
1.2乡村振兴对农村经济管理的作用
从政策的角度上看,经济管理属于一种宏观调控行为。经济管理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实施管理时,需要重视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问题,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各方面策略的调整,进一步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一方面,深入分析农村经济市场的变化,加大对农产品特点的挖掘与研究,将农产品快速流通于市场,确保农民切实提高收入;另一方面,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理念的不匹配问题,优化管理机制作用,确保投入与产出处于稳定的平衡点,从而使农村经济得到稳步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2云南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社会走入现代化,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以人为主的生产模式已转变成以机器为主的作业模式。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滞缓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民对农业技术认识不够,农业机械设备不足等方面。由于部分地区农民依然是“靠天吃饭”,该地区农产品生产水平极差,已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云南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受制于资金、民族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基础设施建设覆盖于全省,这就造成了全省农业建设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地区供应链与市场需求脱节,给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善生活带来一定的难度。
2.2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去甚远,且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各农村发展机遇不尽相同,进一步造就了农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农产品在生产质量与供给需求,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益等方面存有明显的矛盾,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现阶段云南省虽已实现了种植业半机械化,但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以“小规模”为主的种植模式,且农民小农意识强烈,限制了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此外,土地承包制的推行虽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存有一些漏洞问题,使得土地荒废、土地资源应用不足的情况层出不穷。
2.3信息化建设薄弱
云南省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且少数民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农村。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别,使得在沟通与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农村经济收入低,发展机会少,大量青年劳力涌向城市,使得农村留下来的人多是老人与孩子。主要的脑力和劳力流失,给信息化技术推广带来了难度。此外,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认知不足,对信息需求不高,再加上农用网络覆盖率差,相应的网络基础设备不完善,进一步加重了信息化建设的困难。
3乡村振兴战略下优化云南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农业技术化。而实现技术化的前提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所以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打通农村经济渠道,为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打基础。一方面,加强土地集中化管理,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依托机械化设备使农产品增产,逐步实现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通过完善基础网络设备,做好信息技术推广工作,教会农民基本信息技能,逐步构建现代化农村体系。此外,改变农村命运的是知识,政府必须要加强农村教育,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充实教育力量,健全教学体系,不断让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积蓄人才力量,构建“人才兴村”的新局面。
3.2建立管理服务体系,强化组织功能
为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策略,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机制体系,进一步强化组织功能。首先,结合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深入剖析落实振兴乡村战略的方式方法,通过制定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建设,确保管理工作部署的质效性。其次,重视对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的挖掘,并坚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逐步扫清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使农村经济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通过转变管理思维,推动管理服务化发展,用优质的服务带动农民配合工作。最后,加强农村网络化建设,构建经济管理信息体系。要依托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能;加强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改变农村信息闭塞的状态,使信息技术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
3.3积极优化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优化商业模式已成为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云南省应合理部署发展计划,积极打造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建设以市场为主动的商业机制,找寻农村发展经济的出路。首先,协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管理。一方面,开设农业问题咨询机构,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市场情况、当地自然条件,推广一些优质品种,以保证农民的种植收益。其次,深入分析市场变化的原因,适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并依托产业经营化管理机制,与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对接,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再次,完善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壮大特色农业力量的成长,为实现产业经营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要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深入研究抗击风险的办法,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积极构建产业链,实现招商引资,借助企业外力实现农村内力的发展,通过融合农村文化、生态环境等因素,形成农村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
3.4加强金融产品运用,健全合作机制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帮扶农村经济发展,还能成为农村产业建设的工具。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丰富金融产品,健全合作机制,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首先,依托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驻农村,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创新金融工作方法,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其次,丰富家庭贷款、担保贷款、农用贷款等项目,鼓励农民用资就业创业,在帮扶农业建设的同时,增加金融产品收益。再次,建立完善的贷款制度,优化农村的金融环境,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并实现多边收益。最后,健全合作体系,完善合作机制,开创农民创收的新形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创新产业结构,创立联动机制,夯实农业基础和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益。
3.5解放“小农”思想,创新产业结构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产业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小农”思想、延伸产业链、生态保护、农业文化等问题。首先,应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功能作用,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将党员精神根植在农民思想中,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管理服务体系,找寻如何种植、如何增产的新起点和标准,促进农民摒弃小农意识参与集体化生产管理。其次,应拓展和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用,进一步壮大精细加工力量,拓宽与农民的合作方式,让农民深入产业建设,通过丰富农产品的内涵,打造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牌,在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再次,构建农业生产技术化、管理信息化、营销多元化发展体系,通过拓宽交易渠道,改良销售环节,在最大限度上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加强对产品的监管,打击不法商业行为,不断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最后,丰富农村文化内容,提升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要想发展特色的农业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需要以良好的环境和文化形象为依托。因此,应将当地农村治理与农业文化建设相融合。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解决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问题;另一方面,解决老旧破危房和医疗卫生等问题,突出当地农村文化特色,从而推动产业文化建设,促进美丽乡村的构建。
4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有关人员需要重新定位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管理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商业模式等,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状况,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杨莉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优化路径[J].中国市场,2020(15):58-59.
[2]李祯,赵丽华,王晶.乡村振兴视角下邢台市农村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20(3):111-112.
[3]胡晓雯.云南新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路径探讨[J].当代经济,2017(24):82-83.
作者:秦瑞婧 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