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路径浅析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经济正在兴起,引起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农稳社稷,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主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这种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的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要素相结合,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数字技术激发了生产力的极大提升,数字经济将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经济;乡村振兴;融合

数字经济的快速兴起,刺激了农业向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数字经济的支撑,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将大大促进农业增长和农业现代化。

一、数字经济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全面布局数字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了系列关于数字乡村发展的纲要及实施方案的文件:2016年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年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20年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等。这些文件都强调了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一)数字经济加速农产品生产销售

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3975亿元,农村地区收投快递超过150亿件,占全国快递业务总量的20%以上。到2019年年底,全国农村网商达到1300万家。根据《CNNIC:2021年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9亿,占网民整体的31.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5.9%。全国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99.2%。2020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9万亿元,同比增长8.9%。电商加速赋能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一系列适应电商市场的农产品持续热销,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网购已成为农民生活的常态,越来越多的服务和商品通过电商进入了农村,改变了农民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客观上,有利于国家倡导的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发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等政策措施的实施。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库存积压量大。基于迅速引流聚客的需求,全国各地带货直播、购物节应运而生,主打品牌促销。“电商+直播”的渗透率迅速提升,许多基层乡镇干部带头当主播,直播带货,充当当地农产品代言人,带动了电子商务行业进一步发展。当地一些水果企业也通过对接大型电商平台,销量大增,线上销售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线下滞销的困境。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2019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显示,大连、郑州两个期货市场农产品分别有期权交易品种豆粕、白糖,均采取网上撮合交易的方式。2018年交易1711.46万手,交易额127.27亿元。直播带货+产品定制的营销模式,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助农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如今,乡村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业态,电商加速农业产业化、数字化发展,拓展了农民增收和消费空间,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数字经济在农村的应用推广,将出现更多的数字乡村、智能乡村,农民数字化素养随之提升。农产品流通关系着农业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发展质量。由于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具有价值低,易损耗,时效性强的特点,农产品能否顺利完成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很大程度取决于物流技术和物流效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条连通农产品物流企业与贸易商家和消费者间的物流通道,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数字经济为农村脱贫提速增效

构建“宽带中国”“互联网+”和“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等大数据支撑平台实现数字化治理,做到精准扶贫。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和数字技术的普惠效应,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将更有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更有力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管理高效化和农业信息便捷化。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了众多生活服务业企业改变了参与脱贫攻坚的方式和路径。(1)增加就业岗位。中央提出‘六稳’‘六报’,强调“要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数字平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新增就业空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去雇主化、平台化的新就业模式应运而生。新就业接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而且兼职比例高,借助这种弹性工作形态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这当中快递业最为突出。(2)拓展销售途径。通过网络渠道,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构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加强网络直播、微商、社群等手段营销,培育农村电商品牌,使贫困群众获得销售收入。商务部统计,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2020年网经社启动“春雨行动”计划,形成了从资讯播报、数据查询、物资对接、扶持政策、专项调查、高端访谈等“六位一体”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构建数字乡村让农村各类产品销售范围更广、销量更大,带动农民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生产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农产品流通的服务体系有了数字经济的支撑,有助于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3)促进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良好生态,需利用包括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实现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的相辅相成与相互促进。《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村普及,让乡村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以及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等自然要素发挥作用,推动乡村发展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产业,如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等农村新产业。

二、构建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的融合机制

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机制,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领导机制

中央强调,“坚持全面振兴,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信息化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通过顶层设计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嵌入农业产业,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探索利益冲突化解机制,健全相关法律基础,提升合作规范化水平。农业产业能否尽快利用互联网、信息数字化平台,农业农村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创设尤为重要。为此,首要的是构建领导与组织机制。通过领导与组织机制,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进而加快推进数字化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包括生产方式融合、产品融合、服务融合、竞争规则融合以及产业融合,提升数字化生产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畅通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二)统筹机制

乡村振兴中能否应用数字经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首先,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运用大数据产业集群、大数据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联盟等,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其次,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可从中央、地方、生产者入手,构建一个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协调合作机制。宏观上,处理好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之间的融合关系,涉及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项目布局;中观上,设计互联网+的农业产业的合作平台,建立政府引导与投资实施所形成的现代农业、智慧农业协调机制;微观上,发挥市场作用,注重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产业链布局的互补和合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发挥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为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大数据共享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交流平台,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格局。

(三)运行机制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乡村振兴的制高点。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以互联网为手段,以现代农业为目标,构建一批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作用,通过信息引导,促进农产品供需动态平衡;通过更高标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强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通过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途径。智能农业带来经济提升和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明显提升。

三、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农业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在的利润,近两三年迅速应用。2021年3月11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5年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一)数字经济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激发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向高品质、多种类的农产品转化。随着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到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农业现代化的推广、农业产能的扩大、亩产值的提高以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数字经济对农业的支持。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应用和推广,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进一步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乡村振兴。

(二)数字经济和农村经济深度融合

近年兴起的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了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依托数字经济,借助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分析、视频识别、知识图谱、文本处理、语音处理等五大领域入手,发展具有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点的智能农业。为此,长远而言,要大力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源,搭建智能农业供需之间的沟通平台和促进机制。中短期则为智能农业的供需双方提供贴身服务,特别是数据服务。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有助于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增长新动能,推动动力变革。我国农业农村能否高质量发展,关键就是看是否具有创新驱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壮大数字经济、建设数字农村,农村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农村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1.政府统筹,数据战略。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应用、展示、衍生,涉及多个领域、不同行业,需要政府牵头,构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合作对接机制。同时,政府提供财政投入和金融政策支持,协同企业研发,以点带面,探索数字乡村的经验,制定数据战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推动农业纵深发展,释放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经济巨大能量。2.技术创新,带动融合。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离不开大数据的推广与应用。大数据能否推广与应用取决于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从基础薄弱的技术环节作为突破口,探索高效、安全、健康、绿色、智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3.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通过新型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释放数字化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等,关乎国家未来的国际竞争力。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功效如何,将影响我们的国家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发挥。4.人才的应用型导向。首先,加大对现有人才刺激奖励。其次,充实后备人才力量。再次,培养一批领军人。

(三)把握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大好机遇

疫情以来,以“新投资、新消费、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特点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后疫情时代,政府对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与农产品营销的支持力度更大,消费者也培养了线上消费的新消费习惯。把握好农业经济数字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农产品交易、农产品物配供应链、农产品支付结算网络金融、农产品交易环境、农产品市场管理农产品监管和治理等环节数字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壮大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使中国农业经济发展赢得长久的动力。

四、结语

数字经济,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化的生产和消费,特别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融合和发展。“夯实数字农业基础”“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内农村发展趋势。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机遇,让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已成共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人民日报年5月17日第7版.

[2]徐华亮,2020:《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日报》2月13日第11版.

[3]李伟,2019:《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北京日报》6月3日第14版.

[4]王星,2020:《国数字经济进入提速换挡新阶段》,《中国电子报》4月24日第004版.

[5]刘姗姗,2020:《吉林省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吉林日报》1月15日第3版.

[6]黄益平,2020:《经济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北京日报》3月9日第13版.

[7]吉富星,2021:《加快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经济日报》1月27日第5版.

[8]王家洋,2020:《大数据背景下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网络构建》,《商业经济研究》第7期.

作者:崔慧霞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