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经济社会进展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经济社会进展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经济社会进展探究

本文作者:侯晋雄 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工作和群众疾苦,加强党性锻炼,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根据中共重庆市委有关文件规定和重庆市委党校的安排部署,笔者前往重庆市彭水县新田乡石龙村和团结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进基层、进农村、进农户,以及与当地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通过学习体验、会议座谈、实地走访、资料搜集、结对帮扶等方式,对渝东南农村基层情况有了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以彭水县新田乡石龙村和团结村为例,渝东南广大农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性问题。

一、石龙村和团结村的发展成效

(一)石龙村

石龙村位于新田乡东南部,距彭水县城33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6.5公里,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354户、1396人,有耕地1448亩,林地5000亩。以生猪养殖、玉米种植、劳务输出为支柱产业,2009年人均收入4150元。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重庆市文明示范村。

1.村级组织运转情况。石龙村建有党支部一个,党支部委员5名,党员24名,村委会成员5名,村民小组4个,村民代表30名。村委会议和党员会议定期召开,工作正常运转。“村两委”成员精神面貌良好,办事规范公道,在群众中的威信较高。

2.村经济发展情况。石龙村面积的90%以上种植玉米、红薯、土豆和小麦。畜牧业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全村年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70%的农户庭院卫生干净,院子用水泥硬化,家用电器、通讯工具普及。10万元户、几十万元户大量涌现,绝大多数农户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但也有少数农户家庭比较困难。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主要项目是玉米综合示范基地1100亩、高淀粉红薯基地2000亩、经果林板栗300亩。

3.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完成院坝建设87户;通畅工程10公里2010年5月完工;2010年巴渝新居建设风貌改造30户;2009年修建日供水150吨花园式供水站1座,全村人畜用水基本解决;人行便道8公里,入户率8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村卫生所1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设有五保家园一个。

(二)团结村

团结村位于重庆市彭水县之东南部,距县城33公里,距离新田乡政府驻地10公里。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属于大向型斜槽乱石坡地,有“三日无雨用水愁,半天大雨平地流”的说法。辖区内有村级公路27公里,有场镇一个,小学一所(学生900人,教师40人),烟草收购点一个,场镇上有摩托车修理业7家,电焊业2家,废品收购业一家,汽修业一家,全村森林植被好(9850亩),占总面积的70%。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由21个大院组成,共515户,2027人,有党员36人。在党支部书记任建成的带领下,取得了巨大进步,收到了良好成效。

1.党建工作。团结村实行村干部每天值班制度,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为值班责任人,并实行签到制,每逢赶场天为群众接访日,每月9次。在村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了党组织与群众“零距离”接访办公室,并将当天的接访情况汇总、据实登记、分类处理。“三项制度”工作开展以来,团结村在全县率先推出了“党群联心卡”,将村干部的联系电话,工作职责,村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制成名片印发到户,作为纪律规定,村干部电话24小时不关机,让群众有问必答。党群关系似家人的感觉、如亲人般温暖。为化解基层各种矛盾,凡事公开、公平、公正,定期召开群众会,村干部进家入户,单独走访,集中座谈,收集群众意见,解决遗留问题,至今无一件上访、上交案件。根据群众建议,调整了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支部抓专业社、专业社抓大户、大户带农户、党员为示范,促进全面发展的“以生猪养殖为主”的产业模式,提高了全村的经济收入水平。团结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了“重庆市落实联系服务群众‘三项制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彭水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新田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2.村经济发展情况。全村耕地面积2277亩,经济收入以种植烤烟、蔬菜、养殖生猪、劳务输出为主,人均收入2917元,实施了600亩的蔬菜基地建设,规划了2000亩的经果林建设。3.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全村90%的农户都安上了自来水;已动工修建4.5公里的通畅公路;全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完工;2000亩中低产田造工程已完工;危旧房改造56户,场镇面貌焕然一新。

二、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了解的情况看,石龙村和团结村为典型的农业村,没有特别突出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虽然党员干部们都努力为群众服务,都想带领大家致富,但是收效不是很大。目前,两村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

农民收入依然较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村产业层次较低,以传统产业为主,种养殖品种档次较低,缺乏产业优势。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建设落后,公益事业体系不完善。村集体经济薄弱,干部群众想干事但缺乏资金保证。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条件亟待改善

村民出行难问题并未彻底解决,部分社的公路、人行便道因资金问题还未修建或中途停建。如团结村有两个村民小组地处山上,交通极不便利。

(三)信息闭塞,文化素质低,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少数村民在需求上停留在温饱层次上,致富后劲不足;部分村民思维狭隘、小农意识依然严重;部分村民缺乏农村实用技术,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没有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生产中的收益。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

部分村民率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新技能,积累新经验,通过种植烤烟、养猪、做生意和外出打工等过上了比较富足的生活。但部分村民因老弱病残、观念落后、缺乏致富门路,生活仍很贫困,住的是泥瓦房,喝的是望天水,蹲的是猪圈坑,同村农民之间贫富差距较大。

三、思考与建议

(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渝东南农村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1.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交通下乡。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完善财政和农业横向协作、市区乡纵向畅通的财政奖补工作运转机制,各村社在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前提下,大力发动村民集资修路,齐心协力提升村交通状况,彻底解决出行难问题。二是推进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市委市政府在城乡统筹大框架下,制定实施农村公共交通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降低农民乘坐公交车辆出行的费用,为农民出行创造便利条件。三是通过捐赠或扶贫等方式为边远村级单位配备必需交通工具。随着合镇并村形势的发展,农村规模逐渐变大,不少农村往往处于偏远地区,距离县城和乡镇较远,配备村级交通工具对于抢险救灾、救送病人、应对农村突发事件、方便基层干部开展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2.积极发展宽带网络,推进信息化建设。要积极发展宽带用户,让村民通过网络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了解市场行情,及时获取各种信息,构建网上销售渠道,在网上签订农产品销售订单。

(二)加强农村教育培训,提高渝东南村民致富能力

1.抓好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村民文化素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投入,对农村小学进行合理布局,在基本解决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改变以支教形式出现的流动教师配备状况,稳定教师队伍,巩固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千方百计解决村农孩子“就学远”、“教学差”的问题。

2.加强新型农民培训,提高村民致富能力。采取邀请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到示范基地或科技大户现场培训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让绝大多数村民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提高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的能力。

3.开阔村民眼界,增强村民致富意识。通过树立致富典型,进行宣讲,开阔眼界,看到差距,树立致富的强烈意识。积极宣传惠农政策和普及农村致富知识,让农民能从中尽快吸收和掌握农村致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商品率。

4.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人人争当致富模范的活动,通过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引导群众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三)集中力量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1.发展以蔬菜和烤烟为主的种植业。一是大力发展以优良品种为主的种植业。大力推广种植新品种的玉米、蔬菜、红薯等,如彩色玉米、紫薯,以优质、新奇农产品的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二是继续扩大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订单烤烟,打造渝东南地区的烧烤品牌,增加农民收入。

2.发展特色养殖业。一是继续提高生猪养殖水平。大力推广科学养殖,引进优良品种,扩大养殖规模。二是发展绿色生态家禽养殖业。如土鸡、土鸭等。三是协助农户成立并壮大养殖专业合作社。变小为大,积少成多,既增强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3.实行退耕还林,发展长期经济林。引进优质、长效经济林品种,将农村现有的乱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充分利用渝东南地区广大农村幅员面积广、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的优势,积极发展绿化苗木和速生丰产林木,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

4.坚持劳务输出与劳务输入相结合,抓好劳务经济产业。一方面,搞好劳务输出,引导有技能的富余劳动力到外地打工,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党支部和村委会要适时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

(四)切实贯彻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最低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将因年老体弱、生病伤残、生存条件恶劣和丧失劳动能力等,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群众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引导农民群众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靠、病有所医,共享我市改革发展成果。对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群众进行帮扶,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对分散居住在偏远、交通不便、生存环境差的少数农户,可统筹规划,动员他们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平坝地区集中居住,实施搬迁式扶贫,保障其基本生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