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是整个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农村经济的良好增长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信息相对闭塞、基础设施不齐备、思想文化等相对落后,农村学校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使学生的身心、能力等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长期的农民工外流,使农村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知识分子。人力资本不均等、收入差距的加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人力资本;收入差距

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这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他人共同富裕的发展,导致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劳动人民的收入差距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都相应的加大。此外,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掌握尖端科学技术的高人力资本,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因此,农村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滞留了更多低教育程度人口,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一、农村人力资本不均等的原因

(一)二元教育结构

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目前主要是城乡二元制,这表现在城乡间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政府于1958年实施户籍制度,我国人口从此有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之分,使得农村的劳动力无法向城镇地区自由流动和迁徙。同时,这个制度还带来了国民教育的新问题。由于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机会普遍采用“就近原则”供给,而户籍制度限制了人口的流动,所以城乡人口在获得教育机会的时候,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为城市人口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农村人口无法自由选择获取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城乡二元制导致城乡人口无法享有同等质量的教育服务,形成了二元教育结构,进而导致我国城乡人口教育程度的差异。

(二)分级办学理念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确立了“分级办学”的教育理念,是导致后来城乡教育发展差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决定》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使基础教育的职责划分问题落在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国没有统一的基本标准和要求。虽然次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86年9月)规定,“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以乡、村自筹为主。地方人民政府对经济有困难的地方,酌情予以补助”,但城乡“分级办学”的理念以及明确,酌情补助治标不治本,不能有效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不能跨越教育不公平的城乡鸿沟,甚至还将城乡的教育进行进一步分割,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三)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经费差异

我国的西部大部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完成“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保障每个适龄儿童能够得到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但另一层面,并未对教育质量水平提出要求或制定标准。这直接导致自身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农村等地区的教育质量,要达到发达地区的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外,不可否认的是义务教育经费由县市级地方政府、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承担,但在教育经费分配的实际操作中,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和教育供给在地区间以及城乡间的不平衡分配仍然广泛存在。原因大体是“精英式教育”的思想深入人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经济差距较大,导致了特别是中学及高等教育的经费不平衡,教育获得即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

二、人力资本不均等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收入差距方面

近年来户籍制度逐渐放松,我国对人口流动和外地务工的限制减少,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我国农村劳动力构成主要以低文化低技能的劳动力为主,大量这样的低水平劳动力的涌入城市,无疑会导致城市非技能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减少,同时稀释非技能劳动力的收入。而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逐渐饱和的时候,非技能低水平的劳动力家庭的人力资本必将降低,从而改变了总体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发展的路径。

(二)教育投资方面

中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且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办学目标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所以人力资本的投入量和质量,及个人学习能力是影响我国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农村基础教育得到教育经费以及其他投资的不足,直接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反作用于农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甚至延伸至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从而对普通劳动力的要求降低,对掌握技能和科学研发有了更多的需求。并且,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不断的解放,人们经济水平也不断提高,这都要求了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须逐步向更高层次递进。然而,高等教育的分布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农村的文化、信息及学习氛围都远远落后于集中各种高等教育资源的城市。因此,环境决定人力资本的不均等,农村缺乏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来建设。

三、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措施

(一)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层面,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应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均等化水平,加强人力资本构建。

(二)在引进科学技术层面,根据我国的人力资本构成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发展路径,引进更多较成熟的用于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产业的技术,缩短吸收和利用技术的时间,让更多的劳动力快速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发展效率。

(三)在分配收入层面,适当的进行政府干预,合理调节收入的不均等的情况,缩小贫富差距,平衡人力资本均等化,增强社会保障。

(四)在支出教育经费层面,增加基础教育的上级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对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要保证城乡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尽可能公平。同时,提高全国整体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的速度,提高人力资本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的腾飞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总结

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区域,目前人力资本分布不均、水平较低,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收入分配较大的差异化直接导致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以及接受教育的质量差距。近年来一系列针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改进措施,对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还没有形成。因此,只有使我国的教育、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步入科学合理的良性轨道,才能逐渐解决劳动力构成不合理、教育投入差距大以及城乡教育不平等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缓解人力资本的不均等,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锦.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一基于模型和模型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2011.

[2]国家教育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法规汇编1949-1989.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李晶莹.我国人力资本不均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9.

[4]杨宇轩.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年的数据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2

[5]徐鲲.农村教育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内在机理及制度创新[D].重庆: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12.

[6]龙翠红.中国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教育不平等的相互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

作者:弋茜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