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农产品论文范文

农产品论文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农产品论文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农产品论文

农业科技期刊办刊水平提升对策探讨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018年的载文和作者信息情况。结果显示,该期刊5年来共载文527篇,总被下载次数和总被引次数分别为50432次和707次,平均信息密度为3.96篇/印张,平均即年指数为1.17;作物栽培学科的文章数最多(165篇),占总文章数的31.31%;文章基金项目资助率为48.96%;作者(群)以广西区内为主,第一作者学历大多为本科及以上,以中级职称为主,约33.59%的通信作者为高级职称。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不足、稿件质量较差、办刊模式单一等问题。从作者、编辑、编委、管理层、地域、社会和发行等层面提出了提升期刊办刊质量和水平的对策,供同质同类期刊编辑部参考。

关键词:农业;期刊;《农业研究与应用》;办刊水平

《农业研究与应用》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热带作物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农业专业期刊,创刊于1971年,1988年起公开发行,原名为《广西热作科技》《广西热带农业》,2011年更名为《农业研究与应用》,创刊之初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农业研究与应用》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刊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曾获第五届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是影响力较为广泛的专业性科技期刊之一,其主要报道内容包括农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理论探讨,涵盖选育种、生物技术、生态资源、耕作、植保、土肥、畜牧、园林、农产品检测、加工贮藏、农业经济等专业学科。为掌握《农业研究与应用》的办刊现状,本文统计分析了该期刊2014年~2018年的载文情况和作者(群)信息,并从作者、编辑、编委、管理层、地域、社会和发行等7个层面提出了提升期刊办刊质量和水平的对策,供同质同类期刊编辑部参考。

1载文统计分析

依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统计《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年第1期至2018年第6期的总载文量、总被下载次数、篇均下载次数、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信息密度、即年指数、文献引用半衰期、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情况、文章所属专业学科领域等,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6月6日。中国知网数据库统计了《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018年的载文总数为536篇,其中包含了每年第6期登载的该年度总目次(5篇)和2018年第3、4、5、6期登载的《农业研究与应用》投稿须知(4篇),合计9篇。为了更准确掌握《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018年的载文信息,本文只对其余527篇文章进行分析。

1.1载文总体情况

据统计(表1),《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018年总载文527篇,文章总被引次数为707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32次,总被下载次数为50432次,篇均被下载次数为94.09次。2014~2018年,年度载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不断有作者流失。其中,2014年的载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分别为134篇、282次和2.1次,2018年的载文数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分别为76篇、7次、0.09次。科技期刊的信息输出量和编辑容量是通过期刊载文量直接反映出来的,载文量对期刊总被引频次的数值有一定影响[1],但单纯的载文量并不表示该期刊具有高办刊水平,高水平期刊是依靠大量的高质量载文体现的[2]。信息密度是单位纸张内承载的信息量,它是衡量学术期刊信息含量和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4]。《农业研究与应用》2014~2018年总信息密度为118.74篇/印张,平均每期信息密度约为3.96篇/印张;2014-2018年的引用半衰期介于1-22年之间,各年度6期载文平均引用半衰期分别为7.04年、6.45年、8.03年、8.16年和8.32年,5年平均引用半衰期为7.6年,表明作者撰文时参考的文献年限较久,新文献引用少。

点击查看全文

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期刊的作用与定位

摘要:科技期刊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研究与生产提供了交流、推广及宣传平台,对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评价,是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水平的潜在动力,能有效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云南科教兴国战略的窗口,在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加强经济建设过程中任重道远,对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技期刊编辑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期刊为云南农业科技工作者开拓特色服务,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服务。要充分发挥云南农林及相关行业科技期刊的优势,精准定位,坚持科技期刊对高原特色农业科研成果的首发作用,发挥科技期刊在高原特色农业学术评价中的把关作用,推动云南农林科技期刊与高原特色农业共同向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进步,实现协调一致,共享发展。发挥科技期刊在高原特色农业学术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引导高原特色农业科研方向,激励发明创造,实现高原特色农业学术创新。发挥科技期刊在高原特色农业学术传播中的主导作用,推动科技期刊向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发展,实现科技期刊与高原特色农业共享发展。精准把握云南农林科技期刊与高原特色农业的科学发展规律,深入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科技期刊与高原特色农业共享发展的理想状态,以高原特色农业科学研究及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云南省农林科技期刊特色建设与品牌建设,以科技期刊质量及品牌建设促进高原特色农业水平与效益的提高。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将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技成果、推进科技进步,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服务于云南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科技期刊;高原特色;农业经济;作用;精准定位;建议

科技期刊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向前持续推进,科技期刊紧跟科学发展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科技信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具有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无公害、无污染、近自然等特点,是云南的名片,也是云南农业产品最好的卖点。科技期刊为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与生产提供了交流、推广及宣传平台,与高原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承担及时准确传播和解读农业政策法规信息,搭建农业科学技术交流及宣传平台,传播农业科学技术,担负着为农民、农村和农业提供政策导航、信息传递及科技支撑等职责。科学引导特色农业经济产业在结构优化、规模扩展、产业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有序、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科技期刊及时准确地传播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成果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高原特色农业科技队伍素质的提高,为广大科研、教学和生产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开展学术交流,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宣传自我成就;在不断的学习交流、科学研究、推广开发过程中逐步培养及提高自身科技综合能力,从而为云南社会进步、农村经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科技期刊对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科技期刊为高原特色农业科研创新提供宣传与交流平台创新是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动力[1],科技期刊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农林科技期刊承载着高原特色农业学术交流,传播先进科学研究成果,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生产应用。因此,农林科技期刊是科技人员宣传高原特色农业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和发现人才的重要平台,还是一个国家及地区科技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云南科学技术领域对人、财、物的投入持续加大,高原特色农业科学研究迅速发展,成果多,产出多,水平高,同时推动科技期刊出版的快速发展。云南农林科技期刊取得了较大进步,论文质量、学术水平及期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对推动云南科技发展及学术创新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二)科技期刊对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学术评价科学技术评价是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产出的一种忠实记录,是科学技术评价的定量指标之一[2]。云南农林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是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是科技工作者展示科研水平及开展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具有科研成果评议、审核、记录、保存、传播、交流等重要功能。农林科技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判断高原特色农业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创新价值及推广应用前景,是对其科研成果的一种较为客观及科学的检验,是科技工作者获得学术认定、同行认可和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合理使用科技期刊对高原特色农业的学术评价与宣传功能,既要充分重视科技期刊与论文的特殊作用,又要防止出现唯论文、重期刊的倾向,避免造成科技期刊的学术评价与交流功能的失衡。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指标及方法,遵循科学合理、客观实际、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评价体系的综合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评价标准的国际性,评价过程的严谨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三)科技期刊是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水平的潜在动力科学技术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力,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传统农业经济不发达,思想落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水平总体不高。科技期刊能够引导人们主动形成开放性的科技文化视野,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技成果发展融入到全球科技成果发展的大格局中,积极地推动云南农业科研、教育及生产工作者与国内外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文化交流、对话及整合机制,并逐步使云南人民与世界人民在一些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念上取得共识,从而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并得到较好的推广与应用,使云南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友情链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