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9/50),上述两组指标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方法;临床疗效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种疾病属于一种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邻近的组织,从而引起组织损害的疾病[1]。临床上以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及咽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当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本文为了深入探究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效果,将近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为主要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纳入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共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0-79岁之间,平均(46.3±2.4)岁;观察组中,共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31-77岁之间,平均(48.0±2.6)岁。本次研究已经本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的所有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消化性溃疡者以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客观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空腹口服治疗,一次20mg,一日两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于餐前30min口服,一次5mg,一日三次。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

1.3评价标准

(1)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评定标准共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管炎症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机体症状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食管炎症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机体症状等无明显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2)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原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收集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通过(%),x检验组间比较,当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例、便秘1例、头晕2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腹泻2例、恶心呕吐3例、皮疹4例,发生率为18.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消化科中的常见疾病,食管蠕动能力下降、清除能力减弱等都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同时,胃食管反流病有着病程长、难以根治以及极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这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甚至是心理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埃索美拉唑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能够有效增加食管括约肌蠕动的能力,进而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治疗的目的[3]。枸橼酸莫沙是高能受体激动剂,该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加速胃的排空,进而缓解腹压,减少胃内容物反流;此外,枸橼酸莫沙还能够高选择性地作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肌间神经丛5-HT4受体,进而促进消化道运动。本次研究中,联合治疗的观察组,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埃索美拉唑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的联合运用,能够有效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项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的安全性较好。由此可知,运用埃索美拉唑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该种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邓伟.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65-66.

[2]陈姣龙,曹宪伟,杨秀智.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8(6):00204-00204.

[3]努尔孜亚;吐尔孙.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5):2839-2839.

作者:谢天琼 单位:盐源县人民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