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3.75%(χ2=10.025,P=0.00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U=3.646,P=0.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2.50%(χ2=5.736,P=0.017)。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偏头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任何阶段,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与人体神经血管功能出现障碍有关,现代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和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引起偏头痛[1-2]。近年来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偏头痛病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西药治疗虽可快速缓解头痛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生活[3]。随着临床对中医理论应用的渐趋成熟,本文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0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且给予中医内科辨证分型[4],男61例,女99例;平均年龄(44.51±3.06)岁;平均病程(3.25±0.28)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辨证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平常做到生活规律,避免诱发因素如含酪胺的食物、直接晒太阳等。盐酸氟桂利嗪5mg顿服。患者急性发作时应回到安静、光线较暗的室内休息,药物治疗时需参考过去发作时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年龄指导用药,疗程为8周,以镇痛和镇静剂为主,轻度偏头痛者尽早给予非特异性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300mg,每隔4~6小时服1次;亦可每天服用阿司匹林50~100mg;中重度患者采用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亦可给予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中包含咖啡因100mg、麦角胺1mg),每次服用1~2片,若效果不明显,每隔0.5~1小时再服1次,每天最多4片;伴恶心、呕吐、烦躁时给予甲氧氯普胺、劳拉西泮等药物。

1.2.2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以适量水煎煮药物取药汁,一剂分为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8周。(1)瘀阻脑络型:采取通窍化瘀、活血益气作为治疗原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药方中主要包含红花、生牡蛎、生龙骨及川芎等中药。(2)肝郁气滞型:采用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作为治疗原则,以柴胡疏肝散治疗,药方主要成分包括珍珠母、川芎、白蒺藜、醋元胡及丹参等。(3)肝肾阳虚型: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是补阳、止痛,以滋补肝肾汤治疗,药方主要成分包括茯苓、天麻、丹皮、山茱萸、山药、熟地、菊花、枸杞子及白蒺藜等。(4)风阳上扰型: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是熄风通络、解郁开窍、平肝潜阳,以天麻钩藤汤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天麻、钩藤、全蝎末、炒栀子及生牡蛎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取满分为百分制,评分≥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为差[4]。1.4疗效评价标准[5]控制:治疗后头痛消除且1年内未反复出现;显效:疗后痛症大幅减轻,且发作次数减少;有效:疗后痛症减轻但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如治疗前,或虽发作次数减少但疼痛程度改善不明显;无效:头痛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无改善,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P=0.002)。见表1。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46,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6,P=0.017)。见表3。

3讨论

偏头痛反复发作,发作多在头部的一侧,但也可延伸到整个头部,可出现发作先兆和伴随症状,不发作时一如常人。本病常有家族史,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多起于青春期,可因劳累、精神紧张、激动、受冷热刺激、饮酒和吸烟而加重。现代医学研究尚不足以完全对偏头痛之病因、发病机制作出解释,但大量研究证明,偏头痛是一种由颅内、外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偏头痛患者存在体内血小板聚集现象,且有大量儿茶酚胺、花生四烯酸和血栓素A2等物质产生,造成血管收缩和脑血流量的减少[3,6]。目前,西医多采用钙拮抗剂(如盐酸氟桂利嗪等)抑制各种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血钙相关性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使局部小动脉扩张,改善微循环,另外也常使用非特异性镇痛药,以减轻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症状[7]。在中医理论中偏头痛属于“脑风”“头风”等范畴,其病名又称“偏头风”,多为头部邪气郁积所致。人的头部乃是神明之主、诸阳之会,病位在于头部,久病而引起人体的气血亏虚,无法濡养头络,难以对外邪产生正常抵御能力,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或外邪内侵时,易造成头络瘀阻,瘀而不通,不通则痛[8-9]。中医认为偏头痛为本虚标实之证,但也存在虚实夹杂的现象,宜辨清证型,标本同治[10]。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4-6],将偏头痛主要分为瘀阻脑络、肝郁气滞、肝肾阳虚和风阳上扰型,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失痛确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聂玲辉,伍志勇.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106-108.

[2]唐灵芝,孙晓莉,阮超,等.天麻素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神经递质效应、应激反应、血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5):362-366.

[4]候园园,赵景州,赵彦青.偏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3):102-103.

[5]杨尚海.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74.

[6]刘昌永.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179.

[8]吕敏芳,郭欢欢,马忠.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9,37(3):118-120.

[9]刘豆豆,雷琦,杨谦,等.紧张型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9,54(1):19-23.

[10]蒋仙国.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15(2):80-88.

作者:杨新平 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