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医内科偏头痛疗效观察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3.75%(χ2=10.025,P=0.002);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U=3.646,P=0.00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2.50%(χ2=5.736,P=0.017)。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治疗效果;临床分析

偏头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任何阶段,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与人体神经血管功能出现障碍有关,现代中医认为,外感六淫和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引起偏头痛[1-2]。近年来深入的研究使人们对偏头痛病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西药治疗虽可快速缓解头痛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且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生活[3]。随着临床对中医理论应用的渐趋成熟,本文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60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且给予中医内科辨证分型[4],男61例,女99例;平均年龄(44.51±3.06)岁;平均病程(3.25±0.28)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辨证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平常做到生活规律,避免诱发因素如含酪胺的食物、直接晒太阳等。盐酸氟桂利嗪5mg顿服。患者急性发作时应回到安静、光线较暗的室内休息,药物治疗时需参考过去发作时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年龄指导用药,疗程为8周,以镇痛和镇静剂为主,轻度偏头痛者尽早给予非特异性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次300mg,每隔4~6小时服1次;亦可每天服用阿司匹林50~100mg;中重度患者采用的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亦可给予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中包含咖啡因100mg、麦角胺1mg),每次服用1~2片,若效果不明显,每隔0.5~1小时再服1次,每天最多4片;伴恶心、呕吐、烦躁时给予甲氧氯普胺、劳拉西泮等药物。

1.2.2观察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以适量水煎煮药物取药汁,一剂分为早、晚2次服用,疗程为8周。(1)瘀阻脑络型:采取通窍化瘀、活血益气作为治疗原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药方中主要包含红花、生牡蛎、生龙骨及川芎等中药。(2)肝郁气滞型:采用疏肝解郁、活血止痛作为治疗原则,以柴胡疏肝散治疗,药方主要成分包括珍珠母、川芎、白蒺藜、醋元胡及丹参等。(3)肝肾阳虚型: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是补阳、止痛,以滋补肝肾汤治疗,药方主要成分包括茯苓、天麻、丹皮、山茱萸、山药、熟地、菊花、枸杞子及白蒺藜等。(4)风阳上扰型:采取的主要治疗原则是熄风通络、解郁开窍、平肝潜阳,以天麻钩藤汤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天麻、钩藤、全蝎末、炒栀子及生牡蛎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标准采取满分为百分制,评分≥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一般,<60分为差[4]。1.4疗效评价标准[5]控制:治疗后头痛消除且1年内未反复出现;显效:疗后痛症大幅减轻,且发作次数减少;有效:疗后痛症减轻但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如治疗前,或虽发作次数减少但疼痛程度改善不明显;无效:头痛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均无改善,或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5,P=0.002)。见表1。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46,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6,P=0.017)。见表3。

3讨论

偏头痛反复发作,发作多在头部的一侧,但也可延伸到整个头部,可出现发作先兆和伴随症状,不发作时一如常人。本病常有家族史,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多起于青春期,可因劳累、精神紧张、激动、受冷热刺激、饮酒和吸烟而加重。现代医学研究尚不足以完全对偏头痛之病因、发病机制作出解释,但大量研究证明,偏头痛是一种由颅内、外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偏头痛患者存在体内血小板聚集现象,且有大量儿茶酚胺、花生四烯酸和血栓素A2等物质产生,造成血管收缩和脑血流量的减少[3,6]。目前,西医多采用钙拮抗剂(如盐酸氟桂利嗪等)抑制各种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血钙相关性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使局部小动脉扩张,改善微循环,另外也常使用非特异性镇痛药,以减轻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症状[7]。在中医理论中偏头痛属于“脑风”“头风”等范畴,其病名又称“偏头风”,多为头部邪气郁积所致。人的头部乃是神明之主、诸阳之会,病位在于头部,久病而引起人体的气血亏虚,无法濡养头络,难以对外邪产生正常抵御能力,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或外邪内侵时,易造成头络瘀阻,瘀而不通,不通则痛[8-9]。中医认为偏头痛为本虚标实之证,但也存在虚实夹杂的现象,宜辨清证型,标本同治[10]。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和文献资料[4-6],将偏头痛主要分为瘀阻脑络、肝郁气滞、肝肾阳虚和风阳上扰型,针对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失痛确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聂玲辉,伍志勇.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106-108.

[2]唐灵芝,孙晓莉,阮超,等.天麻素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神经递质效应、应激反应、血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5):362-366.

[4]候园园,赵景州,赵彦青.偏头痛中医辨证分型及证候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3):102-103.

[5]杨尚海.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4):74.

[6]刘昌永.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179.

[8]吕敏芳,郭欢欢,马忠.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9,37(3):118-120.

[9]刘豆豆,雷琦,杨谦,等.紧张型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9,54(1):19-23.

[10]蒋仙国.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9,15(2):80-88.

作者:杨新平 单位: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卫生院门诊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