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品管圈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品管圈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品管圈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000例,未进行QCC管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000例,进行QCC活动后,作为试验组。比较实施QCC改进前后两组住院患者首次跌倒评分、患者跌倒情况及对护理人员影响。结果两组患者首次跌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跌倒4例,跌倒发生率为0.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例(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9.99%,进步率为90.00%;无形成果雷达图结果显示,试验组分数(6.25±0.49)分,对照组为(2.91±0.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88,P<0.001)。结论QCC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跌倒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神经内科;住院;跌倒;发生率

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大神经类疾病患者[1]。神经内科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具有高跌倒风险,常伴年龄大、跌倒史、感觉缺失、精神状态异常等危险因素,同时还因疾病及药物因素等,导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跌倒事件发生率[2]。跌倒可给患者带来外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跌倒事件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加重照顾者的负担,影响疾病康复,增加护士工作负荷,增加医疗纠纷概率。有数据显示,因跌倒引起的外伤是大于或等于65岁老人致死的主要原因[3]。故如何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一直是神经内科护理的重中之重。品管圈(QCC)是具有工作共性的工作操作人员自发形成小组,进行QCC活动,旨在提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本文通过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QCC活动,旨在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000例,未进行QCC管理,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共1000例,进行QCC活动后,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年龄大于60岁;具有部分自理能力(mRS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5];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排除标准:已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24h内出院的患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1.2.1.1成立QCC小组由本院神经内科9名医护人员自发地成立QCC小组,圈长由主治担任,护士长任辅导员,其余小组成员均为护师。1.2.1.2QCC活动主题讨论与目标确定:对神经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发生的10例跌倒事件进行现状分析,通过采取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查检表、鱼骨图等工具,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查找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因素、层层进行分析,根据“八二”法则,从诸多因素中找出本次须改善的重点因素,拟定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见图1。1.2.1.3改进对策(1)跌倒风险评估: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跌倒危险因素评估[6],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被动性;(2)个性化健康宣教:将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并强调对风险的重视及避免,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同时制定防跌倒手册,以实例照片或以往病例进行说教,增强防跌倒意识。(3)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给药,注意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密切观察[7]。(4)环境与设备:引导住院患者及家属快速熟悉住院环境,如各种必需品及障碍物的方位,于高风险跌倒位置放置警示牌等;同时在潮湿的地方使用防滑砖,安装扶手;为有需要的患者分发防滑鞋、保护带、支架等。

1.2.2评价指标比较实施QCC改进前后两组住院患者首次跌倒评分及患者跌倒情况,跌倒率=(跌倒例数/住院例数)×100%,高危患者跌倒率=(高危跌倒例数/高危患者例数)×100%。采用跌倒评分评估高危跌倒患者,≥7分为高危险跌倒患者。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年龄小于12岁或大于65岁计2分,其余年龄不计分;跌倒史:3个月内无跌倒史计0分,3个月内有跌倒史计7分;感觉方面:无感觉缺失计0分,听力障碍计2分,视力障碍计2分,皮肤感觉和(或)活动障碍计7分;精神状态方面:定向力好计0分,昏睡或昏迷计1分,嗜睡计2分,意识模糊或躁动或谵妄或痴呆计7分;药物因素:使用有可能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如镇痛药、镇静/麻醉药、利尿/脱水药、降压药、降糖药、导泻药、抗组胺药等,使用1类计1分,使用任意2类以上计3分;疾病因素:如大出血、贫血、严重营养不良、关节疾病、低血压、帕金森综合征、癫痫发作、眩晕症等,患任意1种计3分,患2种或以上计7分。评估QCC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责任心评分,同时评估无形成果,每项最高10分,最低1分。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跌倒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首次跌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患者跌倒情况比较

试验组跌倒例数仅为4例,跌倒发生率为0.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例(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9.99%,进步率为90.00%。2.3QCC实施后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与改进前比较,绘制无形成果雷达圈,见图2。与改进前比较,试验组分数(6.25±0.49)分,对照组(2.91±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88,P<0.001)。见表3。

3讨论

QCC的小组组成由是在具有工作共性的工作操作人员,自发通过形成小组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旨在提高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通过进行QCC活动有利于团队建设,提高协作能力,显著提高成果。从患者角度出发,QCC活动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8]。本研究无形成果图结果显示,试验组分数(6.25±0.49)分,对照组(2.91±0.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188,P<0.001)。与崔丽娟等[9]研究结果一致。QCC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病情观察能力、患者的沟通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10]。本文通过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QCC活动,旨在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跌倒发生率为0.0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目标达标率为99.99%,进步率为90.00%。与李艳华[11]研究结果一致。QCC活动有助于医院建立患者预防跌倒的标准化流程,同时可制作有针对性的防跌作业书,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跌倒发生率。综上所述,QCC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跌倒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飞娜 欧阳新勤 陈旭梅 陈海燕 朱丽 阮泳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