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医护团队构建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提升院外干预效果。方法:以2019年8~10月收治119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案;以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3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期间调整神经内科管理方案,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明确干预内容,做好培训教育工作。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院外干预;治疗依从性;管理
慢性疾病患者的复发情况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在经过住院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但仍需长期服药才能改善预后。由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不足,在出院后又缺乏医护人员的监管,这就导致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进而导致疾病复发率上升[1]。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患者的院外干预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传统观念认为,护士的认知干预可能存在不足或偏差,因此患者对医师的信赖感更强[2],这就导致部分患者的院外干预效果下降,而医师参与的院外干预也能够进一步干预效果,为治疗计划的调整提供建议。自2019年11月起我院尝试构建了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并研究了院外干预团队对神经内科慢性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8~10月收治119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期间采用传统管理方案;以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3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期间调整神经内科管理方案,构建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明确干预内容,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对照组患者,男65例,女54例;年龄22~73岁;观察组患者,男68例,女55例;年龄21~72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案,由护士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随访工作,患者出院后保持电话随访每周1次,总随访时间1个月。观察组则构建以责任医师为主的院外干预团队,对患者进行院外随访,具体措施如下。
1.2.1构建完善的院外服务体系通过联合神经内科及康复科组建包括神经科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责任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构成的患者康复促进团队。团队工作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康复宣教及随访工作。早期启动患者住院期间一期康复或院内康复,包括保持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三个方面。设立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早期逐步地床上活动、床边活动、病室内活动,提高完成日常生活所需的能力。
1.2.2干预内容执行基础护理任务:康复护士协同责任护士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如皮肤护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执行康复护理任务: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体位护理并协助患者作体位转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轮椅、助行器等训练工具,指导并协助患者完成每日运动康复内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心电监护等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患者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事件,随时做好抢救工作。康复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各阶段的康复宣教和指导,实时对患者及其家属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予以评估,并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宣教成效。心理护理:密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干预,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团队心理医师,予以干预。为患者建立微信群,除了电话随访外,患者还可通过微信群随时了解疾病的相关信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1.2.3组织培训制定操作流程,每月一次组织学习并考核,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功能锻炼,吞咽评估,轮椅使用,助行器使用,床上运动及转移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等项目。每季度组织开展三科联合的患者集体活动,在宣教的同时,让患者进行作业治疗或做手工、剥桔子、夹弹珠等既能锻炼又有趣的活动。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了解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用药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配合调查及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部分依从(患者基本能够按照医嘱用药,未出现私自加量、减量或停药情况)、不依从(私自停药、加量、减量或忘记服药超过3d),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院外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再住院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为5.69%(7/1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7%(27/119),差异显著(χ2=12.43,P<0.05)。
3讨论
慢性疾病患者的预后较差,复发率高,长期坚持服药控制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临床调查中发现,部分患者由于缺乏正确认知,认为症状控制即为治愈,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出院后在无医护人员监管的环境中很难按要求坚持服药,这就导致了复发率的上升[3]。神经内科收治对象特殊,卒中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对院外干预的需求要明显高于其他临床科室。传统健康教育属于护理工作内容,但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提高干预效果,构建了神经内科患者院外干预医护团队,实现多学科参与的院外干预,科学安排认知干预进度和干预方案,由护士负责实施,这种团队模式不但促进了医护双方的协作,更提高了患者的信赖感[4-5]。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院外干预团队切实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认知,在这其中医师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扩充覆盖面积,增加宣教途径也是十分必要的[6-7]。患者的认知水平提升后,对医生安排的院外治疗方案也有了较好的依从性,能够坚持服药进行治疗,最终有效降低了复发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营养师、心理医师等专业人员的介入,也确保了院外干预内容的全面性[8]。需要指出的是,院外干预团队不应当只着眼于患者出院后的工作,应当从患者住院起就开始做好相关的干预工作和院外干预的说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为院外干预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寇丽霞,胡光云,严金霞,等.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91-93.
[2]王清华,储照虎,许业松,等.全程网络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2):2077-2079,2127.
[3]吴颖,何清芳.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提高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遵医嘱行为及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24):88-89.
[4]万晓平.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3):3610-3612.
[5]余美玲,郭芳.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34):210-212,215.
[6]陈丽丽.为脑卒中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8):75-76.
[7]南鹤,黄丹.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7):2355-2357.
[8]蔡永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9):45-46.
作者:王玲飞 张宴斌 潘芳芳 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