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型研究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如何平衡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规培轮转工作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如何摆正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及应对策略,为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双轨合一;科研思维;科研能力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要求从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1]。从此,研究生的培养进入了一个全面崭新的阶段。“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的一次重大创新,是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的结合,能够简化复杂的医学教育体系,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有利于他们的就业,对推动医学教育的改革有重要意义[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过实践发现新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虽然解决了专业型硕士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者培训内容的重复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要求专业型硕士需在临床轮转33个月,就会导致专硕的科研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如何平衡专业型研究生临床规培轮转工作与科研的关系,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如何摆正专业研究生临床技能训练与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是并轨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3]。
1临床专业型研究生科研中的问题
1.1学位课程设置不完善
从2015年开始,很多高校安排研究生利用暑假时间在学校集中学习一个月的学位课程,在这一个月内要学习临床科研设计与科研写作、医学统计及SPSS应用、医学信息检索与应用、自然辩证法等7门课程。而在2015年以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一般应为3个多月的学习课程,现压缩为暑假的1个多月课程,必将导致课程学习质量受到影响,不能为之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4]。并且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效果不佳,科研理论知识不扎实,很多学生在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中问题突出。
1.2科研训练时间不足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轮转33个月,一般在毕业当年3月份盲审,5月份答辩。期间研究生还要进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核,毕业结业考核,研一第1年需要进行执业医师考试;所以研究生在院期间,临床任务相当繁重,预留给其做科研的时间就更加有限。首都医学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曾对在培的“专硕”进行调研:发现31.4%的研究生认为并轨后自己的科研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在工作中尽管用人单位对自己的科研能力有所要求,但是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东西明显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学习[5]。
1.3专业型导师自身科研素质不佳
导师的科研素养、临床能力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专业导师由于长期忙于一线,虽然临床经验丰富,但无暇顾及科研,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献,科研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很多临床医学专业导师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只能让其开展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方面的课题,很少涉及甚至不敢涉及细胞分子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实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不高,也会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6-7]。
1.4学校对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要求降低
很多高校对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要求有所降低,不再做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从而导致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差;甚至一些专业型研究生认为,只要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就能达到国家培养要求,而忽略了科研思维及能力的培养。
2提高临床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2.1巩固科研理论课程
研究生来院后,我院科教部针对专业型研究生科研理论知识不扎实的情况,统一集中开设了SPSS应用课程,如科研设计与写作、循证医学等。请老师利用周末或者晚上给研究生进行授课,并且不断优化改进课程结构和授课形式,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采用网络授课、视频授课等形式,让学生能灵活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学习,以此来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理论知识。
2.2开展读书报告会及学术沙龙
针对专业型研究生,医院每2周开展一次学术沙龙,每次安排2名学生汇报本专业的学术进展情况,其他研究生进行提问。鼓励导师、教研室以及科室开展读书报告会,检验学生阅读文献的情况,导师针对学生在阅读文献中遇到的问题和理解不透彻的地方予以纠正。医院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会议,要求3年间必须参加20次以上的学术会议,并且要在学术会议记录本上记录。特别是每年医院请专家来院讲解如何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论文写作、科研成果申报、医学伦理等科研相关学术讲座时,要求研究生必须参会,并且作为其中期考核及毕业考核指标之一。鼓励学生多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及年会,一方面可以感受专业领域的学术氛围,学习专家前辈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自己的责任所在。通过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形式,不仅可以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8]。
2.3做好开题报告
研究生第三至第四学期,科教部组织学生分专业进行开题,每组开题会请7名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历专家进行指导,聘请的开题组成员包括本专业专家、二级学科专家及统计学专家,共同对开题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导研究生完善好课题设计,用好统计学方法,提高课题申请书撰写能力。
2.4读研期间要求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一些高校对专业型研究生毕业要求有所降低,不再做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规定,但是我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及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既具临床思维及诊疗能力的医生,又具有一定科研思维及研究能力的科研工作者,要求其在读研期间必须发表一篇学术论文,鼓励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的论文。医院对发表了SCI论文的研究生,优先推荐学校评选优秀毕业生及国家奖学金;对当年培养的研究生,有获得国家奖学金或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的导师,次年在分配研究生招生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
2.5做好论文盲审工作
为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从2012年起我院实行毕业论文盲审制,科教部每年3月都会收集当年毕业研究生的论文,每篇论文将送至3位省外专家进行盲审。3份送审论文有至少2份评分通过的,予以申请答辩;只有1份通过的,则再加送1份给专家进行盲审,如果通过则同意申请答辩,如果不通过,则要求研究生对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再申请盲审及答辩;如果3份均不通过,则要求毕业论文进行修改,半年后再重新申请盲审及答辩。通过院外专家论文盲审,提高了导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并且极大地提升了毕业论文的水平。
2.6做好论文答辩工作
由导师聘请5位专家进行论文答辩指导,并且要求导师聘请的专家全部具有高级职称,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导师资格。改变原来答辩会走过场的局面,专家会针对论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毕业论文未达到要求者,答辩委员会集体审议不予以通过答辩,要求严格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后,半年后再重新申请答辩。通过论文开题、、盲审、答辩等程序,层层对毕业论文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以提升研究生科研思维及能力。2.7鼓励学生申报项目或者参与导师项目鼓励研究生申报省级及校级创新引导项目,并且多参与导师主持的各级科研项目。掌握课题申请书的撰写,对设盲、随机化分组、医学伦理问题及数据分析统计等各个环节均有一定的了解[9],导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全程进行指导,确保研究的安全性及研究质量。
2.8免费为学生提供文献检索平台、实验室等硬件设施
我院购买了中国知网、百链云图书馆、超星读秀、临床医学知识服务系统等文献检索平台,将全部账号告知研究生,研究生可免费查阅文献。我院还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转化医学研究所,引进了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分选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自动磁性分选仪等科研仪器设备;还建有400平方米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200平方米的标准PCR实验室、4个细胞培养室、生物安全二级病毒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生物芯片实验室以及能存放40万份冷冻标本的标本库,研究所所有的设备都对研究生免费开放。
2.9严格导师遴选,提高导师科研素质
研究生导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创新意识,在所研究领域取得过一定的成就,拥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才能够时刻保持先进的科研精神和理念,言传身教地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10]。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注重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主要特点,在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无疑是研究生的指路人。导师应该培养研究生科研思维,端正其科研态度,在科研课题开展过程中给予研究生指导。因此,必须严格导师筛选流程,把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纳入导师队伍[11]。我院在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中,对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研课题或者课题经费充沛的导师,优先给予指标;对无课题无经费的导师,暂停招生。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来优化导师队伍,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2.10采取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科研素养
专业型研究生相比学术型研究生在临床时间更多,科研相对薄弱。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单一导师培养模式,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虽然可能在科研或者临床实践方面“技高一筹”,但是综合能力不强,使学生难以适应以后的工作,由此推出的“双导师制”不仅可以优化导师队伍结构,还能提升学生科研能力,锻炼临床实践应用能力等[12]。我院专业型研究生采取双导师制,即一位主导师(临床导师),一位副导师(科研导师)。由临床导师负责研究生的轮科、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由科研导师与主导师一起指导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我院科研导师为转化医学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大部分有海外留学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基础医学科研工作经验,能规范地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操作,扎实地掌握科研基本方法。研究生利用休息时间到研究所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并且科研导师与临床导师的合作,还能带领学生在临床中发现科研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使得科研课题更接地气。通过双导师指导,使专业型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又掌握了一定的科研基础,不仅开拓了研究视野,也提高了科研效率,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13]。
3结语
在研究生阶段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素养,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既具有扎实医学专业技能,又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但能提高医学生的竞争力,而且对医学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双轨合一”模式下如何提高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院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7年至2019年我院培养了77个专业型研究生毕业,共发表了87篇学术论文,其中SCI论文3篇,核心论文31篇,在导师指导下联合获得专利2项,获得省级优秀毕业生2人,校级优秀毕业生6人。相信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创新,“双轨合一”专业型研究生将会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发展,适应社会对医学的需求。
作者:李振华 吴志坚 单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