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消化内科双语教学革新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化内科双语教学革新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消化内科双语教学革新思路

1消化内科开展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外语作为获取国内外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必备工具,是未来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及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基本上都以英语出版,国际会议也都以英语进行交流。双语教学模式可以使医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进行读、说、听、写,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通晓外语的专业人才必将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从而真正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去。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已在逐步实施和推广同时采用中文和英语进行授课的这一教学方式,但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的通病。由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决定着高校双语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临床学科,消化内科学所包含的病种相对较多较杂,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同一个系统的疾病表现又大同小异,学员掌握起来本就有一定的困难,内科医学知识,需要全方位地把握,仅靠课堂上的理论介绍是远远不够的,用英语讲授则更增加了难度。消化内科相关疾病的许多症状、体征和病情演变过程难以准确描述[1],且医学生的消化内科见习和实习时间有限,很少能完整经历一个典型患者的病情演变和诊治过程,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消化内科许多疾病的诊断仅仅依靠症状和体征是不够的,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尤其是内窥镜检查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价值。这些教学内容的文字描述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这就使得形象直观、真实具体的呈现疾病和诊疗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双语教学相结合,优势互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动静结合,减少因大量接受外语带来的神经疲劳,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有望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2消化内科开展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案

2.1根据不同授课对象的特点,设计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

目前,我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2]:一是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即采用中文或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或多媒体课件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二是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或多媒体课件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三是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或多媒体课件采用英文,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全英语。在实践中,不应采用单一的授课模式来面对所有的授课对象。临床医学本科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采用中文专业教材,英文课件,注意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关系,在讲解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中英文结合,待学生掌握了足量的专业词汇后,再逐步减少应用中文。七年制、八年制等长学制学员,作为医学高尖端人才,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较强,也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应尽量采用全英文授课。而继续教育和培训班人员,由于脱离全日制教育一段时间,对英语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差,如果英文教学内容多,势必造成学生听不懂,不爱听,一味地追求双语教学的噱头,反而会影响教学质量,应采用课件和讲解都中英文混合,重点内容中文强调的方式。

2.2根据课程设置,制作多媒体-双语教学课件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在双语授课时,充分恰当地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段,能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使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与课件上文字有机结合,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成为最具表现力的方式。既可以避免英文讲解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充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达到与学生最大程度的互动、交流,并且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及医学英语的兴趣。比如,消化内科常见病—肝硬化的教学中,在讲述临床表现部分,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的方法,英文授课配合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腹水等图片,蜘蛛痣、静脉曲张的视频,这样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精力集中,印象深刻。而且学生带有了解性和目的性地去听英文授课,更能听懂听明白,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加深了知识的记忆程度。

2.3注重互动,教学相长

双语教学目前的情况是,课堂上更加突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加课程的表现力及感染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和学生保持接触,进行交流,努力活跃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提问式和小组间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没有太大心理负担的情况下,接受双语授课。师资力量是医学双语教学的关键。授课中专业英语表达不规范,会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不理解,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课堂的师生互动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英语知识,否则很难回答学生的随机提问。因此,要求执行双语教学的教师,既要具有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英语。多媒体-双语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3消化内科开展多媒体-双语教学的体会

3.1提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多媒体-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每次临床双语课前发放相关双语讲义,布置作业督促学生作好预习,让学生了解专业英语词汇,可明显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课堂接受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授课初,应将英文语速慢一些,讲授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公共英语相对较多的内容,观察学生的反应,等学生逐渐进入状态后,调动学生兴趣后,再讲解专业英语相对较多的,如诊断标准和治疗的内容。

3.2多媒体不应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应是多媒体的“播放者”

多媒体技术教学广泛应用在了课堂教学中,无疑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适合目前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3]。但过多或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几乎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按照课件被动地“放戏”,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大量花哨的动画、声音、图像等特效,会使学生视觉疲劳,无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往往被局限在电脑操作台上,缺少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在授课时,应适度应用多媒体手段,将课件风格与教学内容、教学风格相统一,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

3.3选好英文教材,原汁原味英语

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4],其一是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不应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不能将非语言学科上成了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选好英文版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核心的环节。双语教学非常强调教学资源的保障,外文原版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应尽可能,在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教学实践,编写适用于不同授课对象的双语教材。

3.4全程多元的多媒体-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引导和促进多媒体-双语教学的顺利发展。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和全程性,过程性评价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教师方面包括授课时英文比例、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发音正确与否、课堂互动情况、专业知识的讲授清晰与否及重点、难点是否处理得当等;学生方面包括考查其课堂接受率及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等。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包括课堂表现的听说能力、平时作业体现的思维和写作能力,以及专业考题中英文命题的笔试成绩等。只有建立综合、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科学、公正地反映多媒体-双语教学的效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