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婴儿溶血病诊疗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婴儿溶血病诊疗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婴儿溶血病诊疗研究

新生儿溶血病(HDN),同义词为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体产生与胎儿红细胞(RBC)血型抗原相应的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作用于胎儿(新生儿),引起的同种免疫性溶血。ABO、Rh或其他血型系统不合(MN、Kell、Kidd、Duffy等)均可引起HDN,以ABO血型不合HDN居多。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黄疸、贫血、水肿、肝脾肿大,严重者可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甚至死亡。

1临床表现

ABO-HDN第一胎即可发病,Rh-HDN第一胎可不发病,以后妊娠发病,多严重。所谓HDN三联征:即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可于2~5d引发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贫血,厌食、不安、肌张力减退、吸吮反射减弱,拥抱反射消失、四肢舞动、呼吸暂停;重则高热、尖叫、呼吸困难、心动过速、肌痉挛、惊厥或角弓反张。肝脾肿大程度不一,有胎儿水肿者尤为明显。贫血于出生后逐渐加重,重者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可有淤点淤斑甚至肺出血或脑出血。母血中同种高效价抗体IgG在婴儿血中存在可长达数月,期间均可发生溶血,使HDN有早发和迟发两类,发生机制不尽相同。早发在出生后7d内为抗体依赖性RBC破坏,胆红素升高,网织红细胞(Ret)正常或增高。迟发在出生2周后发生。一种为迟发再生低下性贫血,由于抗体破坏红系前体细胞、Ret和RBC,骨髓造血受宫内输血(IUT)和出生后输血而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输入RBC寿命缩短以及生长中婴儿血容量扩增所引起,胆红素不增高,Ret减少或缺乏;另一种为迟发性溶血病,为抗体依赖性RBC溶血,输入的RBC寿命缩短,生长中婴儿血容量扩增,血红蛋白(Hb)自然下降的贫血,胆红素常增高,Ret正常或增高。宫内胎儿发生HDN可致流产、死胎。胎儿HDN溶血后生成的胆红素可迅速被母亲肝脏代谢结合,出生时可无黄疸,新生儿期溶血继续进行,由于肝代谢胆红素功能不足致高胆红素血症和黄疸。

2实验室检查

2.1贫血为溶血性

ABO-HDN外周血多有球形细胞,少量有核RBC;Rh-HDN则少或无球形细胞,但有大量有核RBC。致敏RBC破坏为非补体介导的巨噬细胞吞噬破坏故为血管外溶血。高胆红素血症以间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

2.2HDN的诊断试验

(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2)游离抗体试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3)抗体释放试验。其中(1)、(3)为HDN确诊试验,其中(1)对Rh-HDN阳性率高,(3)对ABO-HDN最有诊断价值。DAT阳性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近来,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较“三项”试验更敏感,操作简便,标本量少,判定结果更准确。

2.3母婴血型不合

ABO-HDN母亲多为“O”型,新生儿为“A”型或“B”型;Rh-HDN母亲为Rh阴性,新生儿为Rh阳性。

2.4血小板减少症

轻型HDN(不需换血治疗)血小板不低,中型(无胎儿水肿,但需换血治疗)和重型(有胎儿水肿)均有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有:(1)高胆红素有血小板毒性,改变血小板形态易被破坏;(2)严重HDN可抑制粒系及血小板生成,故Rh-HDN有中性粒细胞减低。

2.5胎儿宫内肝损伤胎儿在宫内肝损伤可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加以血小板减少易出血。Kell-HDN病情较重,无明显高胆红素血症,血中有核RBC少,血小板和白细胞常减少,由于骨髓造血抑制程度大于溶血。

3诊断和鉴别诊断母体同种免疫抗体

IgG(抗A/B)通过胎盘进入致敏RBC在单核-巨噬系统识别,破坏而溶血。为此,HDN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HDN诊断有产前和产后诊断。

3.1产前诊断

不但可诊断胎儿HDN,也可评估发生HDN风险大小并可能纠治产前宫内溶血。

3.1.1孕妇及其丈夫血型

如孕妇血型“O”型或Rh阴性,丈夫为“A”、“B”型或Rh阳性,胎儿可能发生HDN。“O”型母体血液中天然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为1∶64,则胎儿5.2%会发生HDN,≥1∶128则20%会发生。如≥1∶64,无流产、HDR史可每4周查抗体效价,如≥1∶256,胎儿可疑HDN,≥1∶512为胎儿HDN,如有HDN史应换血。母体Rh阴性,丈夫Rh阳性应查IAT以确定孕妇血中有无抗Rh抗体,如首次阴性,可于妊娠12~16周、28~32周及36周复查,如第2次阳性,每1~2周复查;如第一次阳性,复查效价≥1∶64,可能发生Rh-HDN,应超声波检查胎儿是否有肝、脾、心、胃壁水肿,胎盘增厚提示早期胎儿水肿;如胎儿皮肤、头皮水肿,胸腔、心包和腹腔积液为严重胎儿水肿。据情可考虑宫内输血(IUT)或终止妊娠。

3.1.2特异性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SSP)

用PCR-SSP检测Rh阴性孕妇的Rh阳性丈夫,如为Rh纯合子,则胎儿必然Rh阳性,如为杂合子,则胎儿50%Rh阳性。亦可利用母体外周血分离出胎儿RBC或提取胎儿游离DNA分析Rh基因。

3.1.3胎儿RBC进入母体循环数量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查胎-母间出血量,可早期确定发生免疫反应的可能性。胎儿进入母体血量<0.1mL,引起免疫反应可能性为3%,0.25mL左右则为25%,>5mL则可高达75%。

3.1.4羊水中胆红素含量

可判定胎儿水肿的发生。羊水中胆红素1.0~2.7mg/L则可能发生,>2.7mg/L已经发生,>4.7mg/L为严重且有心力衰竭,>9.5mg/L发生死胎。可据情行IUT或引产。

3.1.5脐血Hb和间接胆红素可反映溶血程度并有助于治疗措施的选择

脐血Hb>140g/L为轻度溶血,110~140g/L为中度溶血,<110g/L为重度溶血。脐血胆红素>68.4μmol/L(40mg/L)即为严重溶血,85~256μmol/L(50~150mg/L)则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约为3.3%,274~513μmol/L(160~300mg/L)则为18%。脐血Hb<110g/L或间接胆红素>76.5~85.0μmol/L(45~50mg/L)提示需换血治疗。

3.2出生

后诊断根据前述临床及实验室检查HDN不难诊断。“O”型血母亲抗A/BIgG抗体效价>1∶128,出生后新生儿有HDN三联征,HDN三项试验阳性即可诊为ABO-HDN。母亲Rh阴性,新生儿有HDN三联征和三项试验阳性,Rh阴性即可诊为Rh-HDN。

3.3鉴别诊断

(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ABO-HDN血中球形RBC增多易与HS混淆,但婴儿期发病、母婴血型不合及DAT阳性等有别于HS。(2)遗传性溶血病。如RBC酶缺陷G6PD缺乏,Hb病尤以α地中海贫血可引起非免疫性胎儿水肿。均无母婴血型不合,DAT阴性。G6PD缺乏者高铁Hb还原率<75%,而α地中海贫血Hb电泳仅有HbBarts与HDN可以鉴别。

4治疗

HDN多在出生后开始治疗,旨在去除免疫抗体改善恢复骨髓造血功能减轻并终止溶血,降低血游离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治疗仍以光照治疗(PT)、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和换血治疗(ET)为挽救。应重在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

4.1早期干预

对可疑母婴血型不合妊娠应进行抗体动态观察。“O”型孕妇抗A/BIgG抗体上升时期早,进度快,新生儿发生HDN机会也越大。Rh血型不合抗体效价>1∶16应作脐血及羊水检查,若胎儿发育不成熟可考虑IUT;胎儿发育成熟可提前终止妊娠;Rh抗体效价>1∶64,孕妇应血浆置换降低抗体效价,加用IVIG可保护胎儿RBC,延长孕期为新生儿ET创造条件。Rh阴性孕妇可于妊娠后期常规用抗D血清。胎儿HDN可IUT,鉴于胎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全,IUT(10~20mL/kg)血需照射而且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阴性。国内难以推广,而且Rh-HDN少。但多次IUT可致胎儿造血抑制,新生儿可发生迟发性HDN。

4.2中医

孕妇妊娠10周开始检测ABO抗体效价,如≥512,Rh效价≥64,可服用中药(当归、广木香、白芍、益母草、黄芩、川芎、丽参、川黄柏、桑寄生、熟地黄)每日1剂,分2次服用,用药直至分娩,联合应用血浆置换,每次400~600mL,IVIG10g,每2周1次直至分娩。可降低孕妇同种抗体效价,减少HDN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防治HDN的新方法。

4.3光照疗法(PT)

PT的指征为:出生后24~36h黄疸进展快;总胆红素>204μmol/L;换血前PT可减少换血次数;换血后PT可减少反弹;产前检查已有胎儿水肿。一般波长430~490nm蓝光照射尽可能覆盖婴儿体表,最佳光源距皮肤30cm。按黄疸程度可连续或间断照射至胆红素<110μmol/L。

4.4换血治疗(ET)

出生1周内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行ET:(1)血胆红素>342μmol/L或脐血总胆红素>85.2μmol/L;(2)贫血伴心力衰竭;(3)出生后最初数小时脐血Hb120~140g/L,胆红素>51.3μmol/L或胆红素增加>15mg/h。ET优越处在于:(1)快速降低胆红素预防胆红素脑病;(2)取代处于加速破坏的胎儿致敏RBC减少溶血;(3)减少婴儿体内不相容抗体;(4)快速降低铁和铁蛋白水平减轻铁负荷,还可补充凝血因子。ET要求:(1)Rh-HDN采用与母体Rh血型相同的鲜血;(2)ABO-HDN患儿血清与“O”型献血者RBC交叉配血必须阴性,将此“O”型RBC悬液加AB型新鲜血浆混合(150~180mL/kg)缓慢输入,同时缓慢经肱(桡)动脉抽出等量血液;(3)于2~4h完成,ET后可继续PT。在ET前静脉输入白蛋白1g/(kg•d),使用1~3d,可增加ET疗效。

4.5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

虽有不推荐常规应用IVIG,多数仍用,因IVIG可抑制新生儿巨噬细胞对致敏RBC的吞噬破坏减少溶血;阻断同种抗体与RBC结合,干扰补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使新生儿血清IgG快速升高预防感染从而减轻并阻断溶血防止胆红素脑病和贫血发生,减少ET应用,缩短PT。一般IVIG400mg/(kg•d),连用3d或500mg/kg,每日1次。

4.6金属卟啉

金属卟啉为Hb氧化酶抑制剂,减少Hb降解为胆红素,以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可降低PT。锡-原卟啉(SnPP)2.25mg/kg,2~3次,或锡-中卟啉(SnMP)6mg/kg,于出生24h内用1次,远期疗效待确定。

4.7其他

HDN可能导致EPO不足(无贫血足月婴儿7~50d,EPO水平为30mU/mL)。为防止迟发贫血,可用重组人EPO(rhEPO),剂量多为200U/kg,于出生后14d用,连用约6周,至Ret增高,Hb升高≥10g/L可停。用rhEPO很少再需输血,亦可考虑每周1次用长效EPO(darbepoetin)。

有效RBC生成需足够铁、叶酸和维生素B。新生儿前3个月可常规给叶酸0.05mg/d。由于HDN为溶血且常输血,不缺铁,而且Rh-HDN铁蛋白常升高可引起铁负荷过度,故不应补铁,有时反应去铁治疗。虽然ET可补充凝血因子维持时间短,HDN常有肝损伤合成凝血因子不足,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可给予维生素K。白细胞低者可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