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样范式: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还有记叙文、说明文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多种体裁。这些课文有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古今中外的题材,内容丰富,体裁、题材多样,是不折不扣的语言“百科全书”。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色,把语言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一环,以语言为抓手,做弘扬祖国语言的践行者。
关键词语言文字语言教学实践
1教材是弘扬语言最好的载体
近年来,语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已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注意。课程标准总的目标中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教育,并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多样范式:古诗、散文、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还有记叙文、说明文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多种体裁。这些课文有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古今中外的题材,内容丰富,体裁、题材多样,是不折不扣的语言的“百科全书”。对于这样的“百科全书”,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语言教学,即使偶尔将语言教学穿插其间,往往皮是皮、骨是骨,显得生硬,仿佛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任务而置于其中。其实好的语文教学,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雨露春风的滋润,于生活的小事中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敢讲话、愿讲话、想讲话。列宁小时候去姑妈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后来他主动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写信给姑妈承认说谎的事。这是《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记述的列宁的故事,怎样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做个诚实的孩子?我先做了一项关于日常易做错的事的问卷调查,收到问卷后,我没有立即批阅,而是在课后将孩子所说的答案,求证了他们的家长。在这次问卷中,有17%的孩子撒了谎。在下一节课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说,上次我们的问卷调查,有12个同学在个别答案上撒了谎,哪位同学撒谎自己心里最清楚,希望撒谎的孩子主动和我谈谈谈原因。后来这些学生纷纷找到我,向我说明撒谎的原因。我告诉他们,许多事情都可以用另外的方法解决,不需要通过撒谎的形式实现。这件事对学生触动很大,学生在灵魂深处知道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撒谎。这样学生不仅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而且开拓了思维,遇到问题会主动想一些解决的办法,许多学生仿佛一下子成熟了许多。这堂课给我的启发是,不要生硬地让学生模仿怎样去做,而是让他们灵魂深处有触动,心里愿意向善,更愿意去说真话、实话。这样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就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说话,是学生锻炼说话的前提。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我先做足了功课,搜集了大量的西沙美丽的图片及科学家在西沙海底进行的科研活动,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一一展示。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后,立刻兴奋起来,我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向学生提了如下几个问题:1.西沙群岛给我们什么印象?2.家人有没有带你到那儿旅游过?想不想去看看?3.你看到了西沙的哪些东西?说给大家听。这几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解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高,在他们一次次的回答与思考中,学生实现了愿意说、善于说的愿望。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说说,假如有一天,你做了海洋科学家,你能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做哪些贡献?学生争先恐后,有的说要把海底的天然气开发出来,有的说办个海洋博物馆,有的说在一些岛礁附近建飞机场、公园等等,虽然他们有些想法看起来还那么幼稚,但他们敢说、愿意说、想说。在这种互动中,我又把南海最新的局势,某些域外国家利用南海所谓的航行自由搞所谓的国际仲裁,我又把西沙群岛的历史演变,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大家你一嘴我一舌,气氛非常活跃,小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爱国的情感,这比机械的说教效果好得多。我没有设置爱国主义等高大上的主题,而是拉家常式地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既达到了语言教学目标的实现,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海上日出》《火烧云》等反映日月星辰的神奇变化及运行,让我们头顶的天空有几多的神秘感;《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描写山川草木文章,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从而产生敬畏自然的情绪;《荷花》《燕子》让我们感受一花一草皆有感情,有自己的语言,它们能用自己的语言与我们人类对话,它们是我们的朋友、伙伴。在这些课文中,我让学生认识到:不仅我们人类有语言,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语言,音乐家用音符与世界对话、诗人用诗句与灵魂对话、口技者用变化多端模拟声音扣人心弦、大山用无声的沉默告诉人类自己的思想。所以,教材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好载体。
2实践活动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
语文的实践活动,有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方面。首先要做好课内的朗读、写作、演课本剧等活动。
2.1在朗读、写作、演课本剧等活动中渗透语言教学。
朗读活动是通过语言内部的音韵,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朗读者自己的思想。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朗读者感同身受地走进去,把自己当作“作者”。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能帮助教师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这是《北京》一文,第二段和第五段中描写北京夜景的句子。如何让学生产生对首都的热爱之情,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三遍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心目中首都的夜景。因为许多学生去过北京,他们对北京并不陌生,许多学生把自己心目中北京的夜景用自己的感受画了出来,虽然还显稚嫩,但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了印象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朗读对于学生语言的教育是成功的。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说说自己在冬天都做过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朗读时,让学生放开去朗读,让学生的真情大胆真实自然流露,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能力,还激发学生对该自然现象的好奇。这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不仅可以通过指导朗读,激发学生的语言情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童话情怀。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工具性的孩子,而是让学生学会“有中生无”,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浪漫的情怀,让学生在语言的王国里自由飞翔。文章中间有两句描写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它们简直就是大画家,它们画出的作品是最好看的作品,不雕琢、不做作。在这样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就达成预期的语言教育目标。小学生作文是培养孩子天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以往的作文活动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孩子的心理诉求,让他们在作文中说些假大空的话,以此显示小作者所谓的高尚思想。其实大家都知道,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看清楚画面中都有谁、发生什么事情、都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老人倒了没人扶的现象,你怎么看?要是真遇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真敢扶还是不敢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紧接着我让他们说说有没有遇到过老人倒了不敢扶的情况,孩子们七嘴八舌。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我们该如何做,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不要急于告诉我答案。许多学生回到家后,把这个问题和家长进行了讨论、辩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救助方法。在无形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最后我告诉大家,救助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心地善良的表现,谁都不想做个恶人,背上恶人之名,遇到这样的事既要帮助,又要有智慧。于是我顺理成章告诉了大家一些常用的方法,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施救方法,又提升了个人修为。
2.2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中渗透语言教育。
语文语言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与周围的人、事交流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手段。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能巩固、加深课堂语言教学的效果。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后,我在班上开展“行动周”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一周内搜集以前做过的事,有哪些和自己的经验认识不一致的,想想为什么。学生通过搜集以前做过的、看到的类似的事,增加了社会实践认识,明白了要通过实践检验才知真理的道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出现了热烈的讨论场面,虽然大家的认识有的不一定正确,但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同时学生对劳动美的认识增强了。由此我认识到,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语文老师,要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认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不遗余力、想方设法地做好课堂这篇大文章,同时将课外实践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张艳 单位:安徽省泗县泗城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