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学生英语思维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指出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英语思维能力仍然匮乏这一现象。然后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随后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为师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

一、传统英语教学把英语作为知识来传授

我国英语教学多年来把英语视为一知识体系由教师教授给学生,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技能虽融入其中,但作为对应试教育最有效的法宝——词汇和语法占了绝大部分。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智力支撑,而语言不然,即使人的大脑发育不良,智商有缺陷,他也能接受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现代语言认知学研究表明:语言是交流工具,它的掌握是种心理的认知过程,要把所学与所用相联系并内化、接受并输出,需亲身感受,才能更好认知。

二、应试教育阻碍了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英语教学上影响颇大。泱泱大国选拔人才,考试成绩体现出相对的公开、公平、公正,考啥教啥,应试教育不乏捷径,尤以牺牲能力培养而成就知识储备为代表。英语教学重词汇、语法的训练,而轻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技能培养,如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系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英文原著,潜移默化地把他们带入阅读的世界,词汇的累积和语言的运用浸润其中,但耗时耗力,应试成效亦无法立现。目前,阅读教学还停留在让学生阅读大量小段篇目,有的文章节选缺乏前后连贯,然后再按照考试题型作答,阅读理解能力变为读后做题能力,扼杀了学生对阅读英文原著的兴趣。作为教学主体中的师生,都深知其害,而无能为力,随波逐流违心地作出让步与牺牲。故十多年的英语教学除应试成绩外,其他技能培养匮乏是不争事实。

三、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英语学习历时长,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创设的语言学习环境外,接触英语机会并不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语言是交流工具,用方能巧。英语有句谚语“Practicemakesperfect”,意为熟能生巧。其中的“Practice”一词是“实践”的意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升语言能力。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电脑软件、手机App和外语学习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络媒体良莠不齐,作为学生,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多方引导和指导,互联网学习英语机会虽多,但个体求知欲和努力程度也因人而异,不乏有踏实学习得到提升的学生,但更大部分在课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快餐文化中,自认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步入大学就可率性而为,自甘沉沦。

四、学生没有建立充沛的语料库

人脑记忆正如心理学中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那样,即先快后慢。英语学习需循环往复巩固所学的内容,直至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培养日积月累,但学生每当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便把继续学习的重任束之高阁了,由于缺乏及时的巩固过程,使学生很难建立起充沛的语料库。另外中英文在表达方面有诸多不同,英语表达偏重于感官体验,感性直接。如“雨下得很大。”在用英文表达时会出现“It’srainingcatsanddogs.”这里表达“雨下得很大”用夸张和视觉表达,使句子非常生动形象。在英语中,很多的名词、形容词、介词在表达中承担了很大重任,又如要表达“你在忙吗?”英语中可以用“Areyouinthemiddleofsomething?”这是介词短语组成的句子。再如“You’vebeenabighelp.”表示“你帮了很大忙。”从以上例句看出,中英文转换是要学生通过参加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学生要亲身投入到听、说、读、写等训练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建立起自己的语库,才能在输出环节中较为自如地运用准确的词汇。实践发现应试教学始终跳不出桎梏,要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成为一名能熟练运用语言的“nativespeaker”(说地道英语的人),一定要训练英语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呢?

五、明确英语学习过程是一种心理的认知过程

第一节课,笔者还对学生指出:英语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心理认知过程,与智商无直接联系,只要日积月累,亲身体验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受大量的输入,就会看到输出的那一天。这样学生们就会从心理上打消顾虑,特别是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重拾对高职英语学习的信心。正如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老师把好的期望传达给学生,可使他们的行为与期望趋于一致。在学生树立自信心后,教师对学生语言认知的角度和学习方法加以指导,通过多渠道语言输入,使学生多感官同时运作,在用中学。

六、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高职教育没有中高考压力,师生有了充分的时间、空间和选择权。学生在不违背学校的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向教师提出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的侧重点并可利用课后时间与教师充分沟通交流,在专业指导下,收集该方面的素材,制定计划,设计组织活动等,以小组汇报,PPT或海报展示,制作音频、视频材料等形式,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者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他们如何高效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上台演讲,就某一重难点,由小组来承担讲解任务。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是旁听者,很少也很难成为课堂的主角,而现在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下,潜能逐渐得到了开发,从课前收集资料,到课堂的汇报小组讨论,共同协作,学习兴致高涨,他们在活动中担任主角。

七、加大输入,促进输出

1.通过浸入式学习创设英语学习情境

学习英语环境很重要,但在高职阶段课时往往并不充裕,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课堂每一环节,每一分钟要精心设计并利用。开始可由学生每日轮流讲述时事,或是一幽默故事,也可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然后教师进行当堂提问,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听音频、看视频等活动,使之沉浸在语言实践中,在头脑中充分建立英语思维框架。在学生小组汇报时,由部分学生担任演讲主角,另外的学生担任评委或观众,通过点评式教学互动使每一位学生的英语思维活跃起来。

2.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原版著作

在高职教育阶段可进入到阅读的真领域。教师给学生提供分层阅读书目,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喜好选择原版英文读物,真正体验英文阅读的快乐。教师按照阅读的难易程度,即英文难度和理解难度分成入门级(九年级)、初级(十、十一)、中级(十二、大学AB级)、高级(大学四六级),每个等级里再分成Classics(经典)、BritishLiterature(英国文学)、AmericanLiterature(美国文学)、InternationalLiterature(世界文学)四个类,每类里尽量含有各种文体,即小说、诗歌、戏剧等。学生面对这样的一份书单,开卷闻书香,徜徉书天地,怎么会不被吸引呢?他们接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英语,这些真实的语言材料,他们亲身阅读实践,自然有效地提升英语思维能力,这是应试教育无法企及的。

3.听英文歌,观看英文影视剧

大学生是年轻、富有朝气、活泼的群体,有各式爱好,如音乐,电影。那么把学英语和他们的爱好有机结合,一定能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带学生听唱英文歌,看有思想的原版影视剧等,提升他们语言的灵敏度。每学期可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歌曲比赛,撰写英文影评和给原版影视剧配音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

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实践,延伸英语课堂

英语学习是心理认知的过程,需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突破有限课堂的框架,投身英语角、英语诗歌社团的活动。在那里,学生和外教、英语教师、同学间相互用英语交流思想,分享点滴,或探讨学习,亦或畅谈人生,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课余时空,不仅提升了英语思辨能力,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社交能力。

八、持之以恒地积累,建立自己的语料库

英语思维提高非朝夕之功,教师要帮助学生每天积累单词、句型,架构起中英文间沟通转换的桥梁。作为学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语库,对语料保持敏锐度,每天利用半小时,对学习做一梳理,把听课、阅读、上网或参加活动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语言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连带关系,反复体会语言表达的异同点,直至完全吸收内化,这个结构合理、稳定、激活效率高,反映速度快的语库有助于学生在语言输出时能用在最短的时间内定位到最准确的表达。

九、利用碎片化时间,激活英语思维

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第四次教育革命时期,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教育系统的全面变革。我们的教学对象由数字移民转为数字原住民,教学环境由课堂转为线上线下互相融合,教学资源由纸质教材变为海量在线资源,因此需要师生顺势而为。学生乐于参加活动,动手实践和分享交流,手机是其交流工具。那么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引导其利用碎片化时间,以QQ、微信等平台,借手机App软件,随时随地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学习并非高深莫测,高不可攀。在高职阶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抱着积极的态度,突破“应试”的框架,投入“素质教育”的天地,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得海量教学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语言输入量,持之以恒地建立并丰富自身语库,在潜移默化中终有回报。

参考文献:

[1]王乐平.英语思维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广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郭薇红 单位: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