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小组工作方法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学生干部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是搞好校风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当前高校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普遍存在问题,培养内容不系统,培养方法不科学,导致学生干部能力提升缓慢,积极性减退。鉴于此,我们尝试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招募组建学生干部成长小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助力学生干部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小组工作;学生干部;培养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发挥着至关重要和无可替代的作用。谈到学生干部,我们常这么表述:学生的代表,教师的助手,学校管理的有生力量和同盟军。确实,学生干部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和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是搞好校风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和先锋队。我们渴望自己的班级里有一群得力的学生干部,渴望有一个优秀的学生组织,因为他们的存在可以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却发现,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减退,学生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逐渐缺失,甚至我们身边也出现了不少学生干部辞职告退、学生组织内部人心涣散的现象。这值得我们反思,我们传统的学生干部培养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作为山东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一,遵循工作室建设方向,在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学生干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期望能够优化和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更好达成培养目标。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面临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发展。曾对青年人寄语:“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对青年人最大的关怀和鼓舞。2006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制定《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反思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重使用,轻培养,培养理念欠缺在日常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将学生干部视为我们的左右手,通知的上传下达靠学生干部,活动的考勤纪律靠学生干部,夜间晚归的督察通报靠学生干部,甚至班会的组织策划也交给学生干部,我们渴望学生干部做我们的左膀右臂,可是我们往往会犯重使用轻培养的错误。有老师过于短视,缺乏培养的理念,没有深刻认识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总觉得学生干部有一腔热血就够了,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干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安排,机械的去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权利逐渐丧失,积极性主动性自然减退;在有些任务推进有难度时,学生干部会打着老师的幌子命令式的强加给同学,反而激化了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的矛盾,学生干部成就感低。
2.填鸭式,重灌输,培养方法匮乏当前很多高校对学生干部培养仍旧主要采取理论灌输的方法,在学生干部新上任时召开统一的见面会和培训会,以大讲座的形式,领导发表讲话,老师提具体要求,一次讲话稿可以重复使用多年,方式方法陈旧老套,缺少与实践的结合,更谈不上与时俱进。而学生干部队伍是一个创造性、开拓性非常强的队伍,任何一个竞选上岗的学生干部都满怀期待,渴望在这个岗位上干出一番天地,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而要让他们保持这种积极性、开拓性,就要走入他们的世界,看透他们的心思,然后为他们指明明确的道路,做出符合他们期望的规划。而单纯的填鸭式理论灌输教育,只会抑制他们的发展,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压责任,一刀切,培养内容不系统目前很多高校各级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没有区分,培训内容“一刀切”。学校只有学生干部层级的划分,比如校级学生干部、院级学生干部以及班级学生干部等等,每一个层级的学生干部都对应着不同的职能和分工,服务对象不同,工作内容不同,责任和义务也不相同。而目前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却没有内容上的区分,不考虑差异性,单纯的搞一刀切统一培养。在培训内容上也只是单纯的强调学生干部的责任,给学生干部提要求、压担子,没有把提升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放在第一位,导致学生干部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学生干部自身能力提升不大。
4.靠自律,轻监督,考核激励不完善当前很多学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都流于形式,往往凭借辅导员老师的印象,进行模糊的评价。学生干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有的干部默默无闻做了很多工作,但得不到应有的表扬和奖励,有些干部偷懒耍滑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和惩罚,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学生干部工作苦乐不均、好坏不分。久而久之,学生干部工作没有了成就感,激情很快消退,更谈不上对普通同学的榜样引领作用的发挥了。
二.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指通过小组工作者的引领和协助,以小组组员的个体能力和需求为目标,通过有目的的团体活动,帮助小组成员建立信任关系,协助小组组员提升其社会能力,以求更有效率地解决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是一种强调运用小组动力和小组过程来对组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社会工作方法。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面临的问题,小组工作方法恰恰契合了我们的需要。首先,小组工作契合青少年的成长特性。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大都95后、00后,他们思想开放,独立性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个媒介,每天接收无数的信息,老师纯说教式的灌输教育已很难达到对他们的培训要求,也很难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毫无顾忌的吐露心声。小组工作中成员都是朋辈,他们更易于接受。其次,小组工作趣味性强,团体活动、游戏等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有所收获。再者,小组活动成效较好。小组工作发展最快、取得的成果最多、可借鉴的文献最广、最有可能介入。
三.小组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实务探索
小组命名为学生干部成长小组,面向我校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委员会的主要学生干部开展,主要针对大自委部分学生干部凸显出的缺乏分工与合作精神、服务意识与奉献意识不强、工作懈怠等问题进行。具体实施过程:1.导入,小组成员相互熟悉2.主要活动3.活动完毕,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让成员充分体验,发挥自我能动性,与团队成员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四.总结与反思
在每次小组活动完成后组员的感受分享中,我们都能够听到他们从心底发出的声音,他们在活动中有认知,有收获,有感触。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的活动设计、时间把握、主持人对活动的掌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赵丽娟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