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音乐艺术集视听和情感于一体,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大好阶段,宛如一首清新、热情的歌曲。青少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感悟音乐内在魅力,提升个人艺术修养的过程,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健康的心态、高尚的情操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需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其音乐情感体验,开阔其音乐视野。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青少年

“美”是个体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和评价;是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思想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音乐审美能力就是人对音乐这种艺术的理解、认知和情绪情感,包括对音乐旋律、节奏、歌词、感情等内容的把握。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学习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知的重要条件。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基本的音乐知识教育,又要注意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审美情趣以及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等多种能力),从而帮助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看待,并积极学习和发扬音乐艺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笔者在此首先分析了培养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其次探讨应从哪些方面来培养以及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希望对当前的音乐教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培养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其一,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根本要求。而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与我国推行的全面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相适应。其二,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需要。科技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要求广大青少年坚持与时俱进,以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新事物和新变化。对于音乐艺术而言,青少年既要勇于接纳各种类型的优秀音乐文化元素,又要具备较强的优劣辨识能力;要注意鉴别和区分音乐糟粕,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对我们优秀文化的侵蚀,以便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音乐艺术。[1]其三,培养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符合其深度学习的需要。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文化,既具有外在美又具有内在美。外在美通过旋律和节奏就可以直接感知,而内在美则需要从音乐创作的背景、作者的个性特点、歌词的内涵等方面来深入分析。音乐的艺术魅力往往具有隐藏性,青少年要想掌握音乐艺术的精髓就要具备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包括音乐理解能力、审美情趣等)。所以重视和加强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能够为他们深入学习音乐艺术以及提升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青少年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学者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对音乐形式的认知、音乐技能的实践以及音乐情感的体悟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从审美情趣、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这些方面来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借助名人名曲,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一种由“美”而产生的价值观,是一种情感升华。青少年是音乐审美的主体,其自身的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审美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好这一关系,着重激发青少年的内在情感。好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吸引人,能让人如痴如醉,除了其旋律流畅、词曲优美、弹奏和演唱者技术高超外,还在于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名人名曲所蕴含的音乐精神,对整个音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入名人名曲,从作家生平、创作背景和音乐技巧等方面出发,引导青少年热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护环境、积极向上等,从而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2]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时,首先对贝多芬曲折而辉煌的人生和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让青少年学生知道这首慷慨激昂的举世名曲是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克服内心的痛苦和绝望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还是一种顽强不屈、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欣赏不仅能体验交响曲中恢弘大气、沉稳激情、起伏跌宕的节奏,还能从中看到贝多芬波折的一生,更能深刻感悟到其面对磨难而英勇无惧的拼搏精神,从而学习他对音乐艺术的执着。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既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音乐技能,又要培养高尚的音乐情趣,更要带着内心的诚挚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来学习音乐和传承音乐。

(二)深入分析词曲,培养青少年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通过声音来刺激人的感官,调动人的情绪。音乐理解其实就是一种音乐感悟,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产生的理性思维,它结合了个人情感体验与自身经验。培养青少年的音乐理解能力,可从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入手,让其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体验。然后再从生活经验、情感状态入手,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表现的精神意境。最后,指导青少年对整个欣赏过程进行总结,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音乐审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例如在欣赏《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的时候,我们可先让青少年回顾歌词和影视场景。然后,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这段音乐以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来播放。让青少年学生感受不同速度所展现的不同音乐效果,从而意识到合理运用速度的重要意义。青少年学生可以从快调中感受到取经过程中师徒四人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从慢调中感受到一种悲凉,想象到取经过程的艰辛、师徒四人所遭遇的种种磨难等。通过不同曲调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音乐作品,可以有效增强青少年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可以使其养成多角度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这对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作用巨大。[3]

(三)注重个性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是创作者以扎实的知识为基础,以自身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经历及感受为线索,创造出来的。音乐创造能力以音乐审美能力为前提,如果创作者不能感受和发现其他优秀音乐作品中的美感,不能从所处的环境中感悟美的存在,那么也难以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技术和艺术的深度融合,包含了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鲜明个性,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要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创造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其发现美、感悟美、表达美的能力;着重启发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提升其创造性地运用音乐知识的能力;促使其将音乐和个人情感完美结合,让作品有血有肉。[4]首先,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提升青少年的想象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多角度感受音乐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美感等;需要尊重青少年的想法和主观感知,鼓励其大胆想象,积极探索。其次,要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在强调个性的基础上,还要引导青少年以开放的姿态,兼容并蓄地接纳其他不同的音乐,并从这些不同的音乐中提取有益成分,然后综合各种因素,融合自己的偏好进行音乐创作,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进步和提升。此外,在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创造能力时,要尽量减少对过程的干预。教学者要给予青少年学生一个宽广自由的创作空间,要注重他们的个性需求,鼓励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作,还要肯定其创作“成果”。例如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曲时,当学生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创作。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动作示范,但不可限制学生的自由创作。学生需要发挥想象力,按照自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来搭配舞蹈动作,然后进行歌唱和舞蹈表演。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拓展,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以情感为线索,培养青少年的音乐表现能力好的音乐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是动听,让我们对其产生好感。但随着我们对音乐的熟悉和理解逐渐深入,我们可以发现真正吸引我们并引发我们共鸣的其实是音乐内在的情感因素。有人曾说:“没有情感的歌曲好比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总会被很快淘汰”。优秀的音乐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体验渗透进了人们的内心,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依托,让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吟唱和传播。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要坚持从音乐情感的分析和引导出发,让青少年把握好音乐作品的情感基调,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同时要让青少年带着真情实感去弹奏或歌唱。这种“自然展现”体现了青少年对音乐作品的认可,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美”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时,教师应以“爱国”为情感线索,可以饱含深情地为学生进行歌唱示范;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纠正其过度追求声音洪亮的错误认识,引导其以“柔美”的抒情为主;指导学生进行气息运用时,初唱时选用C调伴奏等技巧,同时在演唱中还要注重面部表情的变化,并配合使用一些手势等;要提升学生歌唱表现的自信和自豪感,以展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结语

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美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可帮助青少年提升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又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辨别音乐作品的优劣;既可促使其培养正确的音乐情感,又能增强其音乐表现能力。在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将音乐弹奏和演唱技巧、音乐情感、音乐情趣等融为一体,多层面、全方位地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青少年的音乐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丽莎.论青少年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现代交际,2019,(8):223-224.

[2]姜伟.感悟音乐,培养审美——试论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幻画报,2020,(7):57.

[3]王超,王玉.音乐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7):181.

[4]刘勤勤.探究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8):120.

作者:胡金莲 单位: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