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而如何能够把一般才智的研究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是导师们长期研究的复杂性课题。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经验,提出了一套基于文献分析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能让学生快速聚焦前沿科学问题,通过自我求证、自我认同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行科研创新训练。经推广实施后,得到了导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对青年导师和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具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管理;培养策略

白春礼院士曾提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1],而且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的认同。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极大影响其未来事业的格局和成就。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强调“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显然研究生是这一计划中的核心组成部分[3]。那么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呢?当前尽管已提出了很多科学又合理的保障体系和理论观点,但是实施效果和质量并不能统一,关键原因是导师水平、学生素质、科研条件等多方面不能一致。本文探索一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以供广大研究生导师参考,也有助于研究生尽快进入创新能力养成过程。

一、研究生创新方法的研究背景

本科教育培养的效果是使学生维持性学习能力显著增强,而创新性学习能力往往不足。特别是地方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攻读研究生改变“出身”是他们的迫切希望,所以本科三年级、四年级花大量时间用于学习研究生入学科目,而不能充分地进行专业创新训练。维持性学习是通过学习获得原已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应付已知的或重复发生的情况的一种手段;创新性学习以不确定性知识为内容,是在不确定性知识观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问题为中心,获得的是能力的提升[4-5]。因此,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指向和作用。本科生缺少获取不确定性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是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无法自主确定一个值得自己研究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不但影响他们科研的主动性和兴趣,而且极大地阻碍了对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中北大学为例,通过调研多个科研团队的导师,以下四类研究生比较常见:(1)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但是很勤奋很努力。上课、看文献、学习仪器操作、准备例会周报等都很认真,但是看不到他的主见和质疑,从而也不知道什么是创新性问题;与他交流时,喜欢把老师说的认真记下来,后期也会按要求一板一眼地做好,但是缺乏判断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这种类型研究生常常是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很难取得原创性成果。(2)自我认识不明,眼高手低。维持性学习能力很强,能快速理解文献,但是无法提出具有建设性、创新性问题,或者能提出方向性问题却不能具体完善。自我感觉什么都比较容易,但是一做实验就到处是问题;缺少谨慎、小心求证精神,比较粗枝大叶。因此,这种类型研究生实践能力差,实验过程比较坎坷,也比较难出高水平成果。(3)主动思考,目标明确。这类学生占比较低,但是导师最喜欢指导的一类。他们通常以兴趣为导向,主动求索,积极交流想法,具有强烈获取导师认同的愿望。这类学生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师生沟通顺畅,导学相长,最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高水平成果。(4)目标不科学,科研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占比也比较低,他们往往仅以获取学历证书为目的,不关心和在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心两用或多用,对科研创新过程不感兴趣,一心凑合毕业。导师遇到这类研究生最为头疼,做思想工作将会贯穿整个培养过程,挫败感强。然而,从研究生培养单位角度来看,研究生是没有差异的,对培养他们质量的标准是同一个尺度[6]。例如:学硕通常有等反映学生学术水平的指标,但是科研有成功就有失败,短短一年内出高水平的成果论文实际上非常有挑战,学生压力也非常大,导师也不希望学生承担太大科研风险,所以探索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使不同类型研究生快速进入科研创新过程成为了导师长期的艰巨任务。

二、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的形成

(一)研究生创新方法训练过程结合团队多年的研究生指导经验,反复对比并结合团队导师的体验,发现以下方法(见下图)对研究生创新培养最为有效。首先,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通过讨论交流为他们圈定研究方向,布置任务让他们检索确定前沿问题并追踪到最新原创工作,借助例会检查汇报,训练学生的检索查新基本能力,理出具体科学问题线索。然后,要求他们筛选出感兴趣的代表性文献,精细解析这些代表性文献创新点的起因,开展创新问题提出训练,最终就代表性文献提炼出新问题和新研究思路。其次,以文献工作为基础让学生先重复其部分内容,开展实验研究。通过重复结果与文献描述的现象、结果对比,一方面锻炼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基本技巧,学会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自我纠错过程,培养科研基本素养。再次,在成功重复文献的基础上,施加新的想法并进行创新研究。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将面临诸多不确定问题,但是学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而且对产生的问题有了较准确的认识和兴趣,所以实现突破性成果已变得可能。最后,获取成功创新经验后,在从事的研究方向内再确定新的研究问题,对创新经验进行推广应用。通过再产生第二个创新成果,获得深刻体验和认识,利用撰写毕业论文升华经验,形成内在能力。以上方法的核心是筛选代表性文献,然后以文献工作为前提进行新问题设计和实践创新研究。因为创新绝不是纸上谈兵,它源于实践并要付诸实践才能产生,所以无论参与导师课题项目还是源于兴趣自己提出的问题,都需要多做实验、多从事实践活动才能把学生引入科研大门[1]。但是,做实验过程中研究生需要自我验证和自我求证,确定自己的方法和技能是否可靠,显然参考文献研究是最为经济和可行的方法。一方面通过重复文献工作学生能求证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科研过程;另一方面如果重复不成功还能促使学生主动求取知识,理性看待文献工作,激发其质疑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创新研究奠定基础。

(二)导师的指导作用及其实施方式在研究生创新方法训练过程中,导师不能做局外人,其及时指导对训练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导师在其中的指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一般性方法上的指导,就研读文献的基本方法、从文献中提出创新想法的基本方法、实验探索过程中如何发现创新思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典型示范,让学生能够及时领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和技巧,尽快进入自我求索的状态;二是在心理上的指导,科研过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总是比成功多,对于科研初学者研究生更是在科研创新锻炼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诸多问题,心理承受能力过硬也就成为了研究生创新培养中的关键要素,所以导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善于在平时结合具体科研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指导,让学生能尽快走出失败阴霾并能实现自我心理强化,不断提升自我疏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的指导可有多种方式,除了通过一对一指导解决学生个性差异问题及具体科研实际问题外,一般群体性的指导方式可选用以下几种:第一种,文献分析专题例会,即在例会上通过学术沙龙或头脑风暴的形式,围绕一个特例,示范如何了解学术前沿,如何从文献中提出问题,如何凝练创新想法,如何制定实验方案等,让学生一边参与,一边观摩,从而促进学生快速找到创新问题,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第二种,榜样现身示范交流会,即让高年级做法比较好的研究生,结合自身体验与一年级研究生进行交流,解析各种实际存在的困惑并传授好的做法经验。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有助于提升课题组学术氛围和合作精神,对一年级研究生有较好的归属感。第三种,实验室技能培训会,即培训学生如何设计可行实验,如何认识实验中的危险、如何操作实验仪器设备、如何分析数据、如何制作规范的科学图表等,尽快让学生融入科研,打造学生基本的科研素养和能力,为顺利开展创新实验奠定基础。第四种,阶段总结会,及时让学生总结创新方法训练过程中成功之处与失败原因,重新审视原先创新想法,导师对问题做针对性指导。一方面有助于导师全方位掌握学生的现状,采取合适的指导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起到监督与督促作用,激发学生科研动力。上述四种指导方式应反复穿插进行,不断强化并持之以恒方见效果。

三、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的实践及其效果

为了验证上述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性地设计了对比实验,具体采用的实践方法和过程如下:实施周期: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完整周期。实施范围:专业背景相同的一个学院。实施方式:分为四个组,其中一个组为青年导师组,完全采用上述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另一个青年导师组主要围绕自己主持的项目进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即给出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科学问题;第三组为年长导师组,按自己长期指导经验进行指导,手段可以多样,但要求避开上述提出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第四组是针对思考主动性不强、目标不清楚的研究生类型进行应用。验证指标为发表学术论文质量与数量、毕业学位论文综合评价水平、研究生创新能力问卷调查。质量保障制度体系采用同一个学院的要求和标准,如教学培养方案、实践能力学分、达到毕业条件指标等。经过三年的实施,得到以下结果:采用上述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的青年导师组指导的学生发表的SCI收录论文数量比未采用的青年导师组的学生平均高出了约70%,而比有经验的年长导师组的学生也平均高出了约50%;毕业论文盲审评审结果获得优秀评价的数量也普遍高于未采用上述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的导师组。第四组作为单独样本与主动思考、目标明确类型的研究生培养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采用上述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后,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取得的成果质量和数量与主动思考、目标明确类型的研究生相当,而有少部分表现得比这部分研究生还优秀。针对四个导师组研究生问卷主要围绕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科研的兴趣、取得的成果、创新影响因素、科研反思等在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后进行了调查,问题类型比如:①你对目前进行的科学研究内容是否感兴趣?②你对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否满意?③在从事科学研究中,你认为影响成果质量的因素是什么?④你对你的研究进展是否满意?主要困难来自于自身能力还是研究条件?⑤你是否觉得你在研究生期间能够达成你的科研目标?⑥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研究后,你确定自己更适合还是不适合从事科研?⑦你是否经常主动看文献,寻求新的科研想法?⑧从事科研后,你是否感觉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所提升?等等。经回收分析之后发现:经历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体验后,科研自信心普遍增强,近九成研究生感觉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得到了提升;认为取得了自己非常满意的成果超过了30%,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果超过了65%;认为自己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并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比未参与创新培养方法的研究生超过了60%。围绕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效果体验,对参与对比实验研究的导师进行了座谈,一致认为所提出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是比较好的方法,特别是对于缺乏指导经验的青年导师和主动性不强的研究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此外,经导师反馈采用这种方法后还有助于开拓新的交叉领域,拓展科研范围。

四、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的推广意义

“我们能够把一般才智的年轻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名言[1]。经过实践证明我们提出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具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希望推广到更大范围应用,求证它的普适性。作为导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拥有创新思维以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导师来说仍有巨大挑战[7]。一方面取决于研究生的个性、教育背景等因素,另一方面取决于导师水平及其所能提供的科研条件等因素。特别是对于年轻导师来说,不仅缺少因材施教的经验,还缺少足够的科研广度和条件,有一种可参考和应用的研究生创新培养方法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及时雨。对于研究生来讲,了解和认识如何快速进入创新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他们提出科学问题和个性发展。因此,推广基于文献分析的研究生创新方法的意义在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可形成共同接洽的纽带,快速孵化批判性思维,发现研究问题,实施创新过程,收获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阮长耿.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1-3.

[2]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32-36.

[3]黄宏伟,王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同济大学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理念与举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10-15.

[4]李忠.从维持性到创新性———研究生学习方式的转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9(7):29-31.

[5]李忠.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五重障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47-52.

[6]张杰.以全球视野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22-23.

[7]王健,陈琳.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47-51.

作者:胡胜亮 常青 单位:中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