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技工院校教育体系构建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技工院校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区别于传统知识本位的教育方式,它更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技工院校综合能力培养教育体系本质的分析,提出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双创”新型教学模式、采取“行业+学校+企业”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三个方面构建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思路。
[关键词]技工院校;能力培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
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越来越被学校和社会重视,技工院校以技能培养为主,强调应用能力。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方式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培养出来的学生解题能力强、应试水平高,但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改变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学有所用,与现阶段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更加注重技术应用能力、企业用人要求和创新思维能力,把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素养培养放在首位,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技工院校要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教育方式,构建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代新型教育体系,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双创”新型教学模式、采取“行业+学校+企业”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以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学科单一、知识面窄、实践能力不足,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中感到措手不及,因而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与应用能力的要求。
(一)教师应确立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使命
综合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师应把自身教学能力提升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联系在一起,本着“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发展与就业”的价值取向,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变成一种价值认同和使命,自觉把教学能力提高视为教育教学生命的组成部分。教师有了教学热情和良好的教学态度,辅之以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就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掌握较高的专业理论,又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和操作能力,可以把课本知识与岗位技能进行很好的融合并传授给学生。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以及技术骨干担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行业标准对接,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企业专家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教师要探索开展省级特色选修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结合技工教育特点积极开展省级特色选修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包括职业指导、“双创”教育等。构建“双创”教育师资队伍体系,拥有高水平的“双创”教师队伍是当代技工教育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的根本保证,“双创”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综合人才,需要以技工教育发展需求和地方产业结构需求为立足点,以提升教师综合意识和专业运用能力为重点,以行业职业最新发展为标准,努力打造“双创”教育师资队伍。
(三)加强教师自身综合创业能力的提升
“综合创业”并不是“综合”与“创业”的简单相加,应该在综合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去理解综合创业、解读综合创业能力。技工院校综合创业教育的本质:一是综合创业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归属思政教育课程范畴,要培养学生的意识、人格、知识、思维、能力;二是综合创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要让学生在综合、创业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认真钻研、开拓综合;三是综合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要在综合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四是综合创业教育是技能教育,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自我分析和市场评价的技能、风险分析的技能、财务管理的技能、创办公司的技能等。因此要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首先就应加强教师自身综合创业能力的提升意识。
二、实施“双创”新型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创”新型教学模式。创设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融入做人做事教育。彻底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科化教学模式,保障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顺利实施。
(一)“双创”教育能力结构体系简述
能力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蒂蒙斯经典创业模型以及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综合创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按照技工院校学生特点,通过专家咨询、创业人员访谈,构建了综合创业内驱力、综合创业领导力、综合创业行动力“三维”能力结构体系。其中,综合创业内驱力包括:技能报国、踏实肯干、创业兴趣、企业管理、危机处理;综合创业行动力包括:资源整合、创业思维、研发能力、实践能力。
(二)“双创”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双创”教育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信念、规范行为、提高认知、锻炼意志,保障综合创业教育有效、持续地实施;其次,要将综合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必修课或任选课的形式开展全民教育;再次,要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在专业教学中注重综合意识的培养,在教学项目中加入技术研发项目,在考核作业中以小发明、小制作为主要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同时,要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引进产教融合项目,让学生接触企业真实生产项目,了解和学习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开阔视野;最后,要以课题项目带动综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乃至创业设计活动中,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技能转化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科研协同“双创”教育的目的。
(三)“双创”教育评价体系
技工院校推行“双创”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其评价指标应该遵循主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对广大学生具有普适性作用;符合技工教育科学理论规范,以客观数据为支撑,标准科学合理;对成功评价要充分显示“双创”教育的质量和完成程度,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评价体系要具有推广价值和可借鉴性,搭建全面多样的体系;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做到更为精准和个性化的分析。“双创”教育评价体系涉及的评价内容包括:“双创”目的和意识的评价、“双创”课程设置的评价、综合创业学业的评价、师资“双创”教育能力评价、“双创”教育效果的评价、“双创”项目运行情况的评价等。
(四)“双创”教育保障体系
技工院校综合创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有效的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体系可包括教学实施体系、教学实施平台构建、产教融合体系、政策体系与资金保障体系。其中,教学实施体系的关键是要将综合创业基础知识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综合创业基础教育的地位,与教学任务、教学项目相融合;教学实施平台构建主要可借助的载体包括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平台、国家省市各级综合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平台;产教融合体系主要是借助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设平台等,引入综合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综合创业实践项目;政策与资金保障体系主要是充分借助国家政策文件之力,为学生综合创业提供便捷与资金支持,同时技工院校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制定有利于学生综合创业发展的规章制度等。以此通过各项保障体系的建设,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
三、采取“行业+学校+企业”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行业主管部门、学校、企业三方的融合
在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边关系的前提下,推进组织方式的综合,这也是实施产教融合的关键。据调查研究,校企合作效果减弱,究其原因,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行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各方权、责、利规定比较模糊,分工不到位。因此,政府最紧迫的任务便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保障校企双方利益。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学校开展合作,能够使公共政策落地实施,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
(二)学校利益和企业效益的融合
目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长久稳定机制,大都呈现临时性和阶段性,缺少长久规划,只有在专门事项面前才予以沟通协商,比如面临就业、实践基地、顶岗实习等具体问题产生需要落实时,只是解决眼前问题,缺乏全局性,没有形成良好互动,很难持续高效开展合作。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其所追求的经济效益永远都会成为推动企业积极参加校企合作的最为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合作的根本前提就是资源分配和利益的共享,校企双方唯有在自身的需求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满足时,才能使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在专业设置上进行融合
在校企协同合作的过程中要秉承互惠、互利的双赢原则,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校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这就需要技工类院校切实做好本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区域内相关优势行业的良性对接,同时调整专业的课程结构。在产教融合的时代大背景下,通过教育与科技产业的融合,真正达到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使得技工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能够更好地为当前技术产业的建设提供服务。为了更加充分地对接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还应该注重培育相关专业之间的产业联系,进而在技工院校体系内部形成良好的循环,有效增强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自觉和发展活力,有效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效益。
(四)在教学师资上进行融合
技工院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上与普通中等教育有很大差别,更突出其实践特性。教学以促使学生获得实操技能和符合岗位要求为目的,着重培养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教学过程中重在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选择应用性强及可进行实践操作的知识。
(五)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的融合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拥有本专业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技工院校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建设相应专业的实训基地,尤其要突出其实用性。在建设初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企业教师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商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学校定期聘请行业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既可以同企业生产经营场景紧密结合,又能使课堂教学与真实车间操作进行有效的融合。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积极利用企业的各种平台,共同开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地与生产岗位需求相符合。院校也应该认真做好合作企业的调研,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所在学校各个专业的实践情况,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商定教学内容,突出强化教学实践效果。同时,可以考虑让一些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和本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撰写校本教材,让其教学设计能够建立在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度。技工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其未来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技工院校办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发展。技工院校也需要打破传统迎接更多的挑战,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政策和措施以适应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黎云.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2]包英华.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培养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5.
[3]刘国灿,黄悦.“双轨并行”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1(2):221-222.
作者:王飞 单位:金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