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火电厂动力类专业高职学生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学生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够明确,对职业能力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高职学生由于高考成绩相对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进入高职院校后,有的学生对自身职业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必须掌握的职业能力不了解,对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职业能力理解有偏差,将职业能力与技能相混淆,认为自己只要掌握某项操作技能,就具备了将来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因而学习动力减弱,学会某一项操作技能后,便万事大吉,不会自己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去努力学习、多方面锻炼,增强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2.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难度较大
基于目前高职教育现状,通过统一高考招收进来的高职学生整体文化成绩比较差、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漠、心理素质不高、得过且过、虚度年华,这就为学校培养和锻炼学生职业能力制造了难度。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高职学院就需要比其他普通高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3.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和重点,实践性课程效益低
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设计和统筹安排,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内、外部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搭配上看,存在着明显的畸轻畸重的情形,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岗位上是否胜任本职工作、学生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终身教育等方面关注不够,没有突出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锻炼和提高。忽视高职教育职业特性,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有“重理轻文”、“重专轻通”的倾向,即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训练,忽视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能力培养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论课堂教学,又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分段开设,教师习惯重视对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笼统地将锻炼所谓的“动手能力”作为专业技能培养目标,造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张皮”的现象,学生职业技能得不到系统训练。重传授、轻应用,重继承、轻创新,学生虽然懂得解决问题的基本原理,但不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出现的不确定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找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同时,以考试分数为终结性评价的单一学习评价手段也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只能反应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而对学生应获得的学习成果(知识、技能和态度)不能全面客观进行评价,如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态度等,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导致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开发途径、方法的缺失。
4.“终身学习”理念淡薄,制约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培养
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静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素质教育是靠传统的“两课”和学生课外活动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了单一的生存就业教育,而不是发展教育。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个高职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而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获取,学习将成为人们的终生需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教育必须对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终生发展考虑,以终身教育思想指导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的知识、技能、态度,而且要培养学生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的职业能力。
二、影响火电厂动力类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
1.观念因素
观念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着先导性的作用。什么是职业能力?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的精髓是什么?不能狭隘地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解为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将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相混淆。应正确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按照职业能力的内涵来培养学生,使其不仅具有从业的基本职业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发电企业不仅仅要求火电厂动力类专业高职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拥有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有较高的现场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力和改进创新能力,有能适应在技术进步、社会发展、职业变迁条件下谋求新的职业的能力。
2.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的素质、个体差异性,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自身因素包括学生的天赋素质、生理素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理想信念、受教育程度等。天赋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是职业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如学习火电厂动力类专业的高职学生,有的天生动手能力强,适合从事火电厂设备检修工作;有的天生逻辑思维能力强,适合从事火电厂设备运行工作。但天赋素质不是现实能力的决定因素,不管是天生动手能力强还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只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能力培养,通过学习和锻炼,他们都能从事火电厂设备运行和检修工作。所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还是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生理素质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先决条件,如健康的体魄是完成职业活动的基本保证。发电企业生产现场的特殊性,对从事火电厂动力类专业的高职学生身体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有色弱、色盲的学生就不宜从事火电厂动力类专业。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理想信念决定了职业能力发展的倾向,是形成职业能力差异的关键因素,对职业能力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钻研,积极主动地跟随知识更新的步伐,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进取,提高工作质量和自身素质,适应发电企业生产需求。受教育程度与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知识是提高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手段。善于学习、会科学运用方法的学生,其职业能力往往较高。
3.师资因素
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打出自己的品牌,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影响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倘若教师自身能力素质不高,必然会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校应重点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既具有较高的教学实践能力,又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本领。专业教师要能整合发电企业生产现场工作与学校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与开发,科学地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合理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实施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适应发电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实践与环境因素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应在职业环境中实现,实践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源泉,是提高职业能力的环节和手段。学校教学环境应尽可能贴近职业环境,越真实越好。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要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内实训场地,如火力发电仿真实训室、汽轮机本体检修实训场等,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所学专业课程。在培养了学生适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同时,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充分利用校企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把职业教育向发电企业延伸,利用发电企业生产现场特有的职业环境氛围,来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职业纪律习惯,陶冶学生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情操,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5.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起控制和保障作用的因素,包括政府统筹协调、设备经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创新水平、办学定位特色、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三、结语
实施全面的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自身特征的需要,火电厂动力类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直面发电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电力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运用,发电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类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培养火电厂动力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发电企业提供合格人才,既是一个紧迫性的任务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者:欧阳建友 单位: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