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双创视野下动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创视野下动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双创视野下动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在我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下,对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团队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管理建设这四个层面是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双创;动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从政府工作报告到国务院文件,大众创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蓬勃发展的春天。作为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高校来说,在当前我国提倡“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使人才的专业能力水准符合时代需求,响应现实呼唤,从而积极培养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对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而言,因为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羁绊,很多院校目前在动画人才培养的认识和实践上原本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传统的培养体系和教育方式方法于短期内很难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上有大的突破。因此,如果不对现有的培养体系和教育思路进行调整改革,不形成一套面向实际、有较强操作性的整体框架,我们的学生依旧是坐在课堂上听讲,缺乏真正的实践场所和条件,缺乏与社会实际的对接,其实践动手能力必定孱弱,更遑论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前情况下,采用创新性思维模式去培养动画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产业与市场需求已是刻不容缓。[1]如何更好地满足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呼应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动画人才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对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考和实践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意义和目的

动漫产业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趋势下所倡导的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从当前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创新为王”这一规则早已成为定势。从近年来上映的《阿凡达》《功夫熊猫》《大圣归来》这些优秀的国内外动画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些大受好评的作品无不是从技术、理念上的一次次创新引发了观影的热潮,这些作品在促进动画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与此同时,粗制滥造、低端重复的一些动画产品的市场则日渐萎缩,优胜劣汰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现实的事例说明,我国动画产业未来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而创新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充足保证,其前提则是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确立。就我国目前及未来中长期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言,也只有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从整体上促进动漫业的发展,并有力地带动我国动漫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我国动漫业的创新驱动的产业化、可持续化健康发展。此外,创新人才的培养所驱动的动漫产业的发展,对于弘扬和保护本土文化,防止外来文化渗透具有积极意义。只有积极创新,发展中国自己的动漫产业,才能打破国外动漫产品垄断的局面,保护中国本土动画企业,同时也能带动相关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因此,探索“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动画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无论是从提升产业发展层面,还是发扬民族文化层面,均具有切实的需求和意义。

二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总体思路

培养创新型的动画专业人才是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重视人才的自主能力与设计思维的培养,是现今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一套相应的规范体系,让人才在大环境、大氛围内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并走向自主创新、自主实践。这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建设内容,需要有多个方面的系统思考和建设才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立的核心目标是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借由对大学生个体创新意识的引导及对创新点的积极培育,辅助以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以项目实践为手段,积极培养其创新能力。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开拓人才创新思维,善于把握人才的创新闪光点,鼓励创新意愿,引导创新思路,宽容创新失败,注重辅导人才把握其创新的持续性、合理性及可实践性。其次,在理论、实践两个方面,结合校内外平台、社会资源、企业等条件及导师团队,综合培养实际创新能力。争取逐步实现参与创新、积极创新的局面,从面向少数的创新能力培养到大多数主动参与寻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围绕上述目标,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需要在多个方面予以思考,并归纳成一套合理有效、适配够用的培养体系。因此,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总体建设思路下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四个层面予以具体考虑。这四个要素之间必须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保证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实有效。

1.创新意识培养。

对于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而言,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其首要环节。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很多是通过应试教育的方式走进大学校园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善于独立学习和思考,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更谈不上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2]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这一点予以入手。创新意识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理活动。需要长期经过知识的储备与积累,是在反复实践和积极引导的基础上逐渐产生的。[3]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可以引入相关的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4]借由设计菜单式创新项目实践课程,将课堂从教室转换为工作室,按学生能力需求、专业技能知识点、团队协作难易度分层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堂知识点与对应实践课题对接,通过学习、实践过程实现从创意到创新尝试,达到能力训练、知识巩固的目的,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订单式创新课程内容,按照社会、企业实际需求,团队协作分别设计实践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模式及引导流程,在有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创新实施的基本方法。以逐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有效建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此外,初步引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尝试创新团队的组建、协作与分享,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职业素质。通过逐步的引导和培育,逐渐确立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确立前提条件。

2.创新团队培养。

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主要可分为创新团队建设和指导团队建设。在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有别于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高校人员组成方式。可以从以班级为单位,向以设计小组为特征的团队转变。团队的人员组成可以由有创新意愿或创新能力的学生组成,并由指导团队进行遴选。在指导团队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结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创新方向组成相对固定的创新小组。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创新活动。这样的人员组成方式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组成方式,更加灵活实际。将创新兴趣点和创新意愿相适配的学生组成专业团队,将彼此之间产生互相激励、团队协作的积极意识,为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此外,有鉴于参与的团队成员均为青年学生,对于动漫创新活动的开展及动漫产品市场实际对接普遍经验不足,对难度预估不足,容易产生困扰。为了使创新团队的工作切实有效,保证有效创新、持续创新,从而切实起到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有专业指导团队予以协助。指导团队中应包含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对于教师而言,在参与到指导团队的工作中时,就使教师个人身份具有双重性,即由单纯教师型向导师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转化,不仅承担教学职责,同时也担负团队指导的责任。这一变化势必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和实际项目运作和管理经验。行业专家和企业方的加入,使得指导团队不再仅由高校教师组成。指导团队的思想和理解不再仅仅局限于高校视野,而是具有更广泛的行业视野,社会视野。对于创新方案的实际应用价值会提供更中肯的判断。这种不同思想和视野的交汇将有效地提升指导团队的工作质量,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创新工作的实际价值,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创新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的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由团队创新活动的开展而逐步实现的,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依赖于一个相应的平台。没有必要的平台作为创新活动开展的支持条件,将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创新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场地及设备的欠缺、不固定,必然导致人员及时间的分散、流失,而人员、时间的分散会造成创新活动无法有规律地开展,最终可能会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标。此外,如果没有平台条件的支撑,则创新活动往往只能局限于校内或教室内,无法实现和社会资源的实际对接,创新活动很难真正接受社会实际需求的检验,使得创新活动更多地停留在实验性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真正得以体现。因此,创新平台的建设必须从提供创新活动支撑,保障创新活动效果、落实创新活动目标这三点目标予以考虑。创新平台的建设可以根据现在动漫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从教学与实践的相互关系出发,着眼于当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立足于高校创新团队的实际情况,完全可以突破高校传统的思维定势,不再仅仅局限于动画专业实验室或课堂内。借助于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拉近了动漫创新产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使得动画产品创新活动的各参与方的联系更加紧密,创新平台的建设平台的建设可以分为开源、创新、协作、共享的线上交互平台及线下实体平台两个部分组成。在线上平台可以根据动漫产品目标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创新团队的工作需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大力开展线上活动。实现受众、团队、企业方之间创意的线上交流、指导、分享及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在线下实体平台部分,依托现有资源,根据实际需求,配备必要的硬件条件,保证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从创意到成品的无缝对接,缩短创新活动的实际成果化周期,满足行业的实际要求。辅导其实现动漫创新产品的规模化、市场化,鼓舞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勇气,同时促进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有利条件,整合校外资源,实现政府、企业、高校的联动协同创新。在线上平台和线下平台的支撑下,创新活动完全可以聚集多方资源和优势,突破课堂、学校的局限,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创新活动,从而提高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效果。

4.创新管理建设。

创新管理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保证。在创新活动开展的同时,应当不断探索和建设相应的运行管理模式,使创新活动初步形成相应机制,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持续开展及可评估性。使创新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制度上保证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创新活动的制度管理建设应依据动漫创新活动的特点和需求,灵活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制度制定及实施方案。总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创新活动的评价制度建设,在评价制度建设方面,依据动漫创新活动的总体要求,在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时应建立弹性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要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改革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5]其实质是基于创新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评价的核心由“结果”向“过程”转化,关注个体在创新过程中的差异,尊重个性发展。评价的实施主体也由单一的教师转变为由教师与项目专家共同参与,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对于个体创新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全面,从而更为有效地检验其创新能力的实际效果,激发个体的创新热情和动力。其二是创新活动的管理制度建设。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因创新团队是从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向以设计小组为特征的团队管理为主导的转变。因此可以更多地参照真实的商业机构的管理模式,安排对应创新任务,使其得到近似真实的商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的训练。动漫创新活动的准商业化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让参与的学生在目标导向、资料收集、创新计划、实践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对质量和效率进行有效控制。否则学生在创作时,没有像公司一样统一制作流程与时间限制,工作进度与思维没有节点,导致最后不能呈现出计划中的最终效果。[6]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将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创新活动流程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管理经验。此外还可以探索创新平台的常规运行、维护的管理办法及其他人员组织实施办法,以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通过上述创新管理建设工作的展开,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其管理经验,树立责任心和自信心,让人才能力培养更加全面。

三结语

动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趋势下,社会经济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要求。突破传统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构建和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极为必要。这一体系中所包含的创新意识、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创新管理四个层面对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均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这一体系也仍然有待继续完善。如何更好地培养动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改变“学院化”教学模式,使教育和创新实践结合,实现与行业、企业的零距离接轨,实现创新活动的持续化发展,调整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仍需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居瑶.用创新思维培养动画角色设计人才[J].鸡西大学学报,2012(3):20-22.

[2]唐爱平,项建华.高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以动画设计课程教学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2-124.

[3]赵国栋.动画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190-191.

[4]侯艳薇,王金良,刘明国.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动画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6):303.

[5]过伟敏,陈旻瑾.试论综合性大学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创意与设计,2011(1):21-24.

[6]韦亚男.论高校动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5(7):163.

作者:彭松 单位: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