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药学本科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药学专业本科能力培养出发,以中药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将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本科;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
中医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瑰宝,为全球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初《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出台,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的发展进行了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医药将迎来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开始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型[1],传统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新形势,就必然要做出改革。我校为师范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开设了中药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培养,在为当地医药企业培养大量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在认真反思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要从多角度来审视中药学专业教育发展趋势,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模式,为此我们开展了中药学专业本科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本科以来,在以国家教育部的要求为蓝本,参考各地中医药院校,如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等,结合“通化医药城”的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中药学专业的培养上也是与时俱进的。重视学生高等素质教育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训练,重视学生的实习、见习环节,建立多个实习基地,能够让学生学到生产的实际知识和内容,以学科交叉、理论与实验并重,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潜力的开发[2]。
二、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2008年通化地区的医药企业就80多家,成为通化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就更应该强调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拓宽专业知识范围,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我校的中药学专业在2011年被批准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首先,夯实基础,强化学科基础。适量增加一些专业课的学时,增加实验实训室,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西药和与临床有关的课程,如药物化学、西医学、临床药理学等。其次,增加中药学专业前沿学科的讲座,如分子生物学、中药市场营销等,而在学生的选修课中开设了中药资源学、药品GMP、中药合理应用、药物毒理学、中药美容学、中药与保健、中药化妆品学等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对中药学科领域了解更多,为今后的就业方向打下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但中药学专业是个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很多内容通过野外采集、实物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并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和主动的探索。其中药理学、中药化学等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根据中药学专业的特点,以及某些课程的性质,在教学环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启发式、问题式[3]、讨论式、模拟式、参与式教学,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研究。1.“将专家请进来”的教学方式。比如将医药企业的研发主管、生产技术专家、医药营销精英请进校园课堂,为学生讲授《新药研究与开发》、《制剂设备与厂房设计》、《医药市场营销》等课程部分内容,或是为学生做专题报告,讲解新药研发现状、国家对医药企业的要求、各企业的营销理念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医药现状。2.“带学生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将《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学》、《制剂设备与厂房设计》等课程内容预先设计成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医药企业或医药公司见习、参观,从药材入医药企业的第一步开始,到制备成中成药成品,完成一次制药过程,在此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聘请企业相关岗位技术专家实地授课、指导,再由授课教师进行知识汇总。这样对于枯燥的理论有了实际认识和结合。3.“本科导师制”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己对学科方向的兴趣爱好或是教师在教学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方向,从大二年级由教师指导学生提早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也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四、实验课程的改革
学生实验的完成过程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验课的教学更是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开展的实验课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环节都是指导教师预先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学生参照实验讲义,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能够认真,肯定能得出预想的实验结果。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各门实验课相对独立,没有关联。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也对实验课的教学进行了改革。要求各任课教师认真重新编写实验教学讲义,将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每个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大量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解释说明,由任课教师把关,整个实验过程,由任课教师对实验安全进行把控,并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或情况给予适当指导。我们从培养学生的本科能力出发,结合中药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将实验课有机结合,以长白山的药用资源为基础,如从某种药材的采摘、筛选、提取到成分鉴定,还有药理活性的研究,最后到中药制剂的成品,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学过的课程系统地串联起来,涉及的课程有《药用植物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和《中药药剂学》等,达到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从本质上来讲,这个实验过程就是一个较系统的中药制剂制备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某种新药的研发过程,本科生通过这样的实验过程就体验到一个药品品种简单研发的过程,这样的实验课会使学生产生好奇、探索的兴趣,也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管理体系改革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如长白山药用植物实验室,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类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中药学知识相关的技能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开放实验室既为学生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训练及科研活动提供了实验场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提供了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地区优势,与地区各大知名医药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本院教师和企业带教老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实践管理规章制度[4],对学生的实习、见实情况进行各指标的考核,并逐渐使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这些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较强,项目丰富,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借此机会,企事业的带教教师可以了解本学院教师的科研动向,结合自身实际,优势互补,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增加了校企双方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六、强化素质教育改革
传授专业文化知识,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具体到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上,要适应国家对医药行业的需要,在学好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应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素质,做全方向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此我们努力营造校园氛围,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长白山药用植物社团,来提高专业知识能力。两年来,组织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由通化市政府主办的“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大型学术会议。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的教学培养上发生很多变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本科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参考文献:
[1]杨凌,蔡绍晖.药学专业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国药房,2013,24(12):1146-1148.
[2]祖强,蔡宝昌.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62-63.
[3]马凤余,彭代银,金传山,等.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5,21(5):1-4.
[4]林丽,仇佩虹,杜友爱.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09):43-44.
作者:武子敬 胡彦武 滕坤 关颖丽 薛长松 张立秋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