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笔者建议通过教育引导激发自学兴趣、自学能力和自学环境三个维度,自学意识培养、自学策略指导、教学改革、学材建设、多元评价体系优化等五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材化建设;多元评价
1引言
自主学习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是一种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创新创造的前提。大学生学习时间自由支配余地大、自主性强,学习活动层次水平高,学习版块定向性强,学习内容专业性强,学习方式研究性强,自主学习环境优越,更有机会实践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持记忆知识的学习观,用表层学习方式的大学生仍然很多[1],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分量表上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大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过多依赖教师、考试过多依赖培训、高分过多依赖指导的现象仍十分严重。
2加强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又包括学生的学,既需要高质量地教,又需要高效率地学。现实中,仍存在重视对教的管理而轻视对学的管理的现象,教学研究中,依旧存在重教师怎样教而轻视学生怎样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系到大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进,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创新的水平。加强自主学习研究,促进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在深化教学改革、科学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1自学是求知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创造的源泉
“善于自学,刻苦钻研”是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列宁、林肯成为伟人的共同特征。如果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较强自学能力是点石成金、铸就成功的关键。在知识裂变的大数据时代,宽基础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通用要求。大学生在校所学多是基础性、理论性、通用性的知识,更多实际应用的技术则据工作实际来掌握。古今中外,通过正规学校训练不多而通过自学成才的伟人、名人举不胜举。华罗庚通过发奋自学,最终成为著名数学家;爱迪生通过自学,亲手试验成了发明大王。相反,有些读过大学、留学国外、拜过名师,但知识领域却难以突破老师划定的圈子的人大有所在。前后对比最大的不同就在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创新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是发明世上原不曾有的东西。创新之路是通过强化自学、不断更新而自己摸索出来的。自学是求知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创造的源泉。
2.2自学能力培养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包括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由人的发展来推动,而人发展的前提是在社会上立足并很好适应社会,人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和能力,这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推动,全民化和终身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作为一个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知识储备相对较多的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看做国家栋梁、民族未来、科技创新中坚、社会进步主体。然而,许多硕士或博士等高学历群体中,因自学能力不足而业绩平平的现象时有所闻。提高自学意识,加强自学能力培养关乎个人成才,关乎社会进步,关乎国家未来。加强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就显得刻不容缓。
2.3大数据为自学能力培养提供了技术便利
大数据将记录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学习轨迹有利于对自主学习深度关联数据的挖掘,统计分析为优化个人自主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提供精准化的参考。大数据技术也为个人自主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提供了支撑。
3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对策
加强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提高自学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营造良好氛围、重视教学改革、强化科研实践、学生个人努力等几个方面努力。
3.1加强教育引导,激发自学意识,端正自学态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由已知引出未知,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问题促进知识的积累,促使智慧的激发。大数据为问题的发掘提供了海量数据,为科学解决提供了信息支撑。大数据时代,教育者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育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借助大数据的海量信息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3.2重视策略指导,加强个性辅导,提升自学能力
加强辅导教育,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遵循同步效应、定向爆破原则,充分发挥优势积累效应[2],做到自学目标与个人兴趣爱好同步、自学内容与从事工作同步、自学目标与社会需求同步。紧紧立足社会需求,着眼长远,强化优势,科学确定方向,认真谋划内容。自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清醒认识过程艰苦性、始终明确自学目的,先易后难,坚持到底。学生学习能否成功有赖于学习策略的运用。教育大数据记录了学习轨迹,提供了学习行为表现,进而分析掌握学习动机、内容难易、效果,明确个体学习重难点,根据大数据反馈教育者优化自学内容设置,调整讲授重点,实现个体学习内容的差异化、个性化。借助自媒体优势,教育者可在教学设计上实现趣味性与适用性、多样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提升教学效果。在移动客户终端的普及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进度、内容和方式。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实时记录潜能、重视大数据预测功能,基于大数据对自主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难易度、掌握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学习个体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提高学生选择能力、学习进度把握能力。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自主学习具有关联推荐特征。即学生在实时、开放、交互开展自学的同时,集交互性、开放性和智能性与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轨迹来智能关联选择、主动推送推荐。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潜力,对自学遇到的问题提供实时指导、答疑,引导自学者相互交流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3强化教学改革,优化评价体系,创造自学环境
教学是大学工作重中之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教学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是促进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1)营造良好氛围教育氛围是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无言的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将自主学习意识扎根头脑,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促使学生具备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环境条件。借助氛围耳濡目染、点滴渗透,可以实现引导、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目的,并具有有效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效果。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内化功能。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工作中,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采取多种途径,营造一种宽松环境。笔者结合近几年工作实际进行简要阐述。首先,围绕所学专业丰富第二课堂。近年来,我们围绕学生所学专业举办了涵盖农科知识抢答赛等专业知识竞赛类活动、农科专业技能大赛等技能训练类活动、生物标本大赛等专业实践类活动、农科专业辩论赛等学科发展辩论类活动在内的“金禾工程”,大大提升了课外活动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度,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大大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寻自主学习的典型榜样,放大示范效应,促自学能力提高。在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在加强引导的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学生自学中采用的好做法,涌现出的好典型。借助宣传栏、电子橱窗、校报、校园广播以及博客、微博、微信等等新媒体广泛宣传自主学习典型的事迹,以榜样促提高,进而实现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创新教学模式紧密结合一定的教育理论,而构建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组成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的构成具理论和实践双重属性。课堂教学模式是是教师教学的载体,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桥梁。良好的教学模式无疑具有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首先,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不仅教知识,还教方法。其次,丰富教学方法,重组教学形式。如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以探究的心态进行课堂学习。弘扬探究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批判式阅读、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发问、精于提问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研究式学习的好习惯。精简教学内容,实施“少而精”的教学,传授重点,给学生留思考空间、实践时间,促学生学习未知,促学生学会自学。第三,重视MOOCs[3]、反转课堂、微信等新技术、新平台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构建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观察和掌握学生的个体性进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了海量的资源补充和丰富的平台延伸。教育者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中要重视大数据平台在教育中的运用以及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对接。教育者可以发挥大数据的分析预测功能检验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析和推测知识点学习的难易程度,来指导和丰富课堂教育过程,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的互为补充、互为促进。(3)重视学材建设“学材”区别与传统的“教材”,是对传统教材的内容、手段、方式、方法等做出的改变、调整与重组,使之更为系统化、结构化和科学化[4]。“学材化”即变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材”为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学材”。“学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参与度。因此加强重视学生个性化,体现内容组合化的教材“学材化”建设,促进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指南等的教材建设,以丰富学材,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要解决线上线下内容一模一样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在线学习、在线教育、网络课程的发展,这从表面上看为学生丰富学习内容、提高自学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在线学习或网络课程等网上的学习内容是纸质书本的内容复制而成的,这就不能真正起到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强化线下学材建设同时,线上“学材”建设也要提上日程。(4)构建多元评价教育者要清醒认识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主动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和建立线上大数据评价和线下课堂内外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尊重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学习速度的个体差异的,人性化的科学综合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史秋衡,郭建鹏.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2]Diprete,ThomasA.andGregoryMEirich.CumulativeAdvantageasaMechanismforInequality:AReviewofTheoreticalandEmpiricalDevelopments[J].AnnualReviewofSociology,2006(32):271-297.
[3]郭,陈丽,陈庚.互联网基因与新、旧网络教育-从MOOC谈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4):173-184.
[4]李强,李孟璐.变“教材”为“学材”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15-17.
作者:张轶辉 毕亚玲 段海明 石志成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