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保险护航乡村振兴探究

6月29日,孟河镇纪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纪刚将制作的三面锦旗分别送至常州市新北区财政局、常州市新北区农业农村局以及人保财险常州新北支公司,感谢政府部门和保险公司在5月15日风灾后,第一时间给予理赔指导和帮助。“我报案后,理赔人员迅速查勘定损,536亩小麦中有475亩受损,很快9.9万余元理赔款就打到我账上了,减少了因风灾导致的小麦收成损失。”这是我市近些年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缩影。农业作为第一基础产业,关系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记者了解到,由于农业生产同自然环境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袭击,容易波及农业生产。2007年起常州市推行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下简称农业保险),该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是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和救助农业灾害的一项政策安排,在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市农业保险保费规模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政策体系也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更是不断优化,尤其是在一系列“扩面、增品、提标”举措落地实施后,为全市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增底气优化产品体系助农业发展

6月30日,人保财险常州武进支公司工作人员给江苏枫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送来了新承保的5份保单。江苏枫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伟兴介绍,该公司从1995年起就开始养能繁母猪,从最初的30头稳步提升至如今的1.5万头。此外,还有仔猪及育肥猪。其中,育肥猪主要供应江苏、浙江;能繁母猪、苗猪集中供应华东地区。“像我们这种养殖业,主要看天吃饭,而经营利润则是由市场决定。今年的市场价格波动大,若是再碰上猪生病死亡,企业的损失就很大了。”蒋伟兴回忆起了以往猪生病死亡的事,“前期的养殖成本全部泡汤,奈何当时没有相关农业保险,企业只能硬亏损。”2007年,常州市试点农业保险,能繁母猪就在其列,在政府宣导后,经企业内部讨论,蒋伟兴果断选择为母猪投保。现在除了能繁母猪可以投保外,仔猪、育肥猪也有相应的保险。他说:“公司只需出10%的费用,其余都是由政府补贴的。”“这是政府扶持养殖业的重要措施,我们也是受益者。”王纪刚告诉记者,他除了种植水稻、小麦外,还有鱼塘、桃树,都全面投保了。“水稻、小麦的种植面积在1000亩,我还想要扩展到2000亩。”王纪刚说,正是因为有了农业保险,政府给了“定心丸”,他才有扩充面积的底气。记者了解到,农业保险最早试点时采用的是政府“委托代办”,风险由政府一方承担,后调整为“联办共保”模式,由政府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责任比例5:5。从2019年1月1日开始,我市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由“联办共保”模式转为“市场化经营”模式,农业保险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十多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着力开展条线指导,主动靠前服务,构建了良好的农业保险工作体系。目前投保品种也由5个增加到水稻、小麦、油菜、能繁母猪、育肥猪、大棚设施、露地葡萄、桃、梨、茶叶、林木、公益林、种(蛋)鸡、肉鸡、螃蟹、淡水鱼、食用菌、青虾、水稻收入保险等38个政策性险种,此外,虾稻共作小龙虾、果树种植、小麦收割期降雨指数、螃蟹养殖气温指数等一批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继推出,为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提供了有益补充,有效拓宽了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外延。据介绍,保险产品涵盖主要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基本覆盖全市农、林、牧、渔主要产业。其中,种植业累计承保超过2300万亩、养殖业累计承保超过4亿头(只、羽),为53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超过300亿元的风险保障。

二、减损失政策支持保障生产生活

农业保险在抵御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农民青睐。这不仅体现在品种丰富上,还体现在政策扶持上。财政支持是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市农业保险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离开政府财政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可能建立和发展起来,也不会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农业保险市场。而要想获得农户最广泛的参与,除了不断提高农户的防御风险和参保意识,还要依靠政府补贴,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20年,疫情肆虐,我市第一时间出台惠农政策,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和农机保险需由农业经营主体承担的部分由市、区两级财政全部兜底,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共渡难关;政策执行期间,累计为2.58万个农业经营主体减免保费1078.8万元。今年年初,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基础保险的保费补贴政策,由各级财政实施全额补贴,农业保险普惠作用再得彰显。在重点保障主要种植(养殖)业保险前提下,市级财政保费补贴模式调整为“总额控制、因素分配”,各地使用市级补贴资金更加自主灵活。来自市财政的数据显示,年度市本级财政保费补贴由最初的300万元增至目前的2000余万元。“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安排保费补贴资金5.78亿元,为140.33万户(次)农户提供了258.86亿元的风险保障,其中市本级财政年度安排保费补贴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农户和经营主体承担保费综合缴纳比例仅为13%。记者了解到,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基本保险金额完成多轮提标,每亩保险金额均调整至700元,并试点推广大灾保险、水稻收入保险、扩展保额保险等产品,逐步向完全成本保险推进。“过去一头能繁母猪生病死亡能赔到800元,现在提升至每头1200元。”蒋伟兴表示,随着政府部门连续发文支持农业产业化,不少农业企业都尝到了农业保险保额提升的甜头。“我们企业还符合武进区农业保险扩展保额保险政策,每头病亡的能繁母猪能理赔到2000多元。”嘉泽镇畜牧兽医站站长蒋素平说,农业保险投保后,不管是散户还是企业,基本损失得到保障,还能将理赔款用于购买新的育种,稳定生猪生产,达到稳产保供。基于政策的不断优化,今年嘉泽片区的畜牧业已经保险全覆盖。

三、回顾“十三五”农业保险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栉风沐雨润江南,激情跨越新时代。“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保险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为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五年来,作为种养业农户抵御风险的“保护伞”,农业保险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恢复再生产的作用明显。五年累计因灾理赔4.37亿元,综合赔付率达66.07%,惠及出险农户10.57万户,理赔款及时足额打入农业生产经营者账户。2015-2016年,我市冰雹、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仅2016年全市农业保险赔付率就达148%。五年中,农业保险的服务体系和能力提质再增效。在政府引导下,“机构到县区、网点到乡镇、网络到村组、服务到农户”的基层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如,有的保险公司在中心乡镇设立三农营销服务部,派驻农险专员,配备多辆农险专用车辆,精心织就服务三农的“大网”。此外,我市建立了以服务体系全、服务能力强为导向的保险机构招投标和动态考评机制;健全了农业保险专业化检查和社会化评估相结合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加大了对农业保险数据和农险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估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有效。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农户家里存放着农险宣传资料,其中不仅有产品简介,还有与农业生产、预防虫害等相关内容。据悉,每年政府部门都会开展支农政策下乡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等方式,与广大农户面对面交流,提高广大农户参保防灾意识,引导农户增强自我保障和互助共济意识。五年来,政府部门还与承保机构积极联动,建立农业保险查勘理赔专家库,加强对农业保险查勘理赔提供指导,对重大疫情和灾情进行评估;创新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保险模式和财政支持方式,推进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联动;建立灾害性天气风险预警联动机制与防御体系,探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风险预测、病害防治。

四、展望“十四五”农业保险迈入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保险经营体系有了较大发展。“十四五”时期,农业保险正处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我市将面临继续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的任务。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我市农业保险将如何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财政支农的重要手段,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符合国际惯例。常州市财政局副局长谭志文介绍,“十四五”期间,常州市农业保险将紧紧围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推进、规范运营”为基本原则,继续聚焦支持农业发展和“扩面、增品、提标”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增加保险服务和产品供给,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到2022年,我市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将实现三大目标:三大主粮农业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农业保险深度达1%以上,农业保险密度人均550元以上。”谭志文说。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稳定关系粮食安全和重要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险的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最终实现全额补贴;推动农业保险实现“保价格、保收入”,探索建立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完全成本、基本收益的农业保险服务体系。此外,我市还将着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推进开展“农业保险+”,同时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保险服务;强化信息数据互联共享,提升农业保险信息化水平;夯实为农服务根基,切实维护投保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利益;进一步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效应,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市场规范化运营,健全农业保险监督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机制。面向未来,常州农业保险各职能部门将围绕全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农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保险保障职能,不断创新保险产品供给,持续优化保险服务模式,朝着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目标大步迈进,共谱常州“强富美高”新篇章。

作者:财政宣 仁宝 孙婕 单位:常州日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