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加工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加工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加工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摘要:宁夏地区加工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番茄病害发生与危害越来越严重。经过多年试验与示范推广,研究明确了加工用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加工用番茄;病害;防治技术;宁夏

近年来,随着宁夏脱水蔬菜、番茄酱、蔬菜粉等加工产业的发展,加工用番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同时番茄病害发生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危害面积也越来越大。生产中病害的防治存在大量、长期、不规范的农药使用,直接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对农业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加工番茄产品,推动宁夏加工番茄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试验与示范推广,研究明确了加工用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主要病害及发病规律

1.1主要病害

宁夏地区加工用番茄的主要病害是脐腐病、日烧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霉病、细菌性斑点病。

1.2发病规律

1.2.1脐腐病

在水分供应失调,土壤缺钙、缺硼,偏施氮肥,高温干旱等条件下易发生。一般在6月15~20日第一穗果实坐果后,遇干旱天气发生较重。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导致果实顶部凹陷变褐。

1.2.2日烧病

日烧病在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一般在7月中下旬发生较重,主要发生于果实上,形成日烧果。一般果实的向阳面出现大块褪绿变白的病斑,病斑部后期变干、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

1.2.3早疫病

早疫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微风、雨水传播,通过气孔、伤口或者从表皮直接侵入。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较重。叶片被侵染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轮纹斑,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茎部染病,病斑多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凹陷,具同心轮纹;青果染病,呈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

1.2.4晚疫病

晚疫病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传播,使叶片发病,中心病株叶片上产生的病菌随气流传播到周围植株上进行再侵染。在低温高湿、降雨后易发生,另外氮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等因素均可诱发病害。一般在6月中下旬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叶片、茎,病斑先叶尖或叶缘开始扩大,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逐渐扩大并侵染叶柄和茎部,形成褐色条斑。

1.2.5白粉病

白粉病病原菌主要依靠气流传播造成危害,在环境忽干忽湿条件下易发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现白色霉点,散生,后逐渐扩大成白色粉斑,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所覆盖。

1.2.6叶霉病

叶霉病病原菌以带菌的种子或气流传播引起侵染造成病害。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在20℃~25℃、相对湿度80%以上时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干枯卷缩。

1.2.7细菌性斑点病

病原菌通过种子、雨水、昆虫或整枝、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发生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初生绿褐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周缘黑褐色,中间灰绿色,大小2~3mm,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后期病斑中间穿孔,叶片黄花枯死或脱落。

2防治措施

综合考虑病原菌、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其环境因素,根据病原菌发生预报或实际发生情况,制定防治策略,确定防治适期,协调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防治措施,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2.1农业防治

2.1.1轮作倒茬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且要求前茬为粮食和豆类作物的地块,不与茄科植物如马铃薯、鲜食番茄、茄子、辣椒等重茬,不与茄科作物临近种植。对加工用番茄老种植区实行2~3年轮作倒茬。

2.1.2品种选择

种植抗病品种,如亨氏3402、IVF3155、新番64、新红48、屯河9号、石红303等。

2.1.3清除田间植株残体与病株病叶

耕地前,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处理,降低有害生物基数。种植前旋耕2次,旋耕深度30cm,耕匀耙细。发现田间病株时及时清除病残体、摘除病叶。

2.1.4培育壮苗

采用集约化穴盘育苗技术。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种子消毒处理主要是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甚至内部的病菌或病毒,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以下药剂处理方法可任选其一:(1)用1%的次氯酸钠消毒30min,捞出后清水洗净;(2)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min,捞出后清水洗净。番茄苗期一般夜温控制在12℃~16℃,日温控制在25℃~30℃。炼苗期间最低温度为10℃,最高控制在32℃以内。番茄苗期要注意水分调节,使苗床保持见干见湿状态,保证晴天的空气湿度为50%~60%,土壤湿度为75%~80%;阴天的空气湿度为50%~55%,土壤湿度为60%~65%。在番茄2叶1心期和定植前一周左右每10d根外追肥一次,用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0.1%~0.2%硼砂或硼酸溶液叶面喷施2~3次。

2.1.5合理密植

早熟品种密度控制在2720~3060株/亩,中晚熟品种密度控制在2380~2720株/亩。

2.1.6实行膜下滴灌栽培与水肥一体化

实行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栽培,适当控制浇水,雨季减少浇水次数与浇水量,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钾肥,基肥施入硫酸钾10kg/亩,提高抗病能力。

2.1.7中耕松土

作物缓苗后利用机械中耕松土2~3次,一般在5月20~25日,深度达到18~20cm。

2.2药剂防治

2.2.1脐腐病

6月5~25日,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溶液,或0.5%氯化钙加5mg/kg萘乙酸溶液,或0.1%硝酸钙溶液,隔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2.2.2日烧病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85%丁酰肼可溶性水剂2000~3000mg/kg,或27%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0.1%硫酸锌+0.1%硫酸铜溶液防治。

2.2.3早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倍液喷雾,隔7~10d施药1次,轮换用药2~3次。

2.2.4晚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施药1次,轮换用药2~3次。

2.2.5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或25%乙嘧酚磺酸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29%吡萘•嘧菌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施药1次,轮换用药2~3次。

2.2.6叶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嘧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

2.2.7细菌性斑点病

发病初期,可用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噻霉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生物农药5亿芽孢/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施药1次,轮换用药2~3次。

参考文献

[1]叶梅,季强,朱家新.加工番茄病害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8(4):75.

[2]司天桃,张国强,薛琳,等.加工番茄叶霉病的防治药剂筛选记其品种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2017(5).

[3]杨丽香.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3).

[4]蒋世义.加工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

作者:刘刚 杨学贵 王惠军 马远远 杨雨翠 李程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