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桃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桃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桃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摘要:着重介绍了周口桃产区中常见的桃果腐病、桃软腐病、桃疮痂病、桃溃疡病4种桃树果实病害的发生规律、发病症状及防治要点,以供果农参考。

关键词:桃树;果实病害;症状;防治要点

周口桃产区主要分布于川汇区、西华和商水等临近周口市区的区和县,仅在川汇区园艺场就有66.7hm2、西华县黄桥镇666.7hm2。在周口桃栽培区桃树常见果实病害有桃果腐病、桃软腐病、桃疮痂病、桃溃疡病、桃炭疽病、桃实腐病、桃煤污病、桃树白粉病、桃褐腐病等。科学地防治桃果病害,可有效增加果农收入。现将桃果腐病、桃软腐病、桃疮痂病、桃溃疡病4种病害的症状及防治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桃果腐病

1.1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座在枝干的病组织内越冬。桃果近成熟期,枝干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或雨水飞溅到果面上,经裂纹、虫口或机械伤口侵入果实,引起该病。在果实成熟期遇阴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此病害的发生。

1.2发病症状

桃果在近成熟期发病,造成果实大量腐烂。桃果发病初期,先在果面产生淡褐色小点,以后很快向外扩展,颜色加深,果肉软腐,直达果心。烂果最后失水皱缩。病斑多不凹陷,失水后皱缩,上生许多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潮湿时小黑点上产生白色的分生孢子角。病菌侵染枝干后造成枝干枯死或流胶。

1.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适时施肥、浇水,增施有机肥和磷肥,以增强树势,使果实发育良好,减少裂果和病虫伤;合理修剪,保持果园通风透光良好;冬、春季彻底清除树上的枯死枝和地面落果,烧毁或集中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②药剂防治:芽萌动期用3~4°Be石硫合剂喷布全树,消灭越冬菌源。从桃果膨大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2桃软腐病

2.1发生规律

病菌通过伤口侵入成熟果实,桃果成熟期遇雨或成熟后未及时采摘常造成大量烂果。温度较高且湿度大时发展很快,4~5天病果即可全部腐烂。采摘后,果实在装箱或运输中碰撞、挤、压等造成的损伤极易使病菌侵染。病菌的孢囊孢子经气流传播,健果与病果接触也可传染。

2.2发病症状

桃果成熟期或在贮运过程中,桃果大量腐烂。桃果受害后发病迅速,病菌侵染果实后1~2天即可显现症状。果实后期发病较重,病果呈淡褐色软腐状,有酒味,表面长有浓密的白色细绒毛,即病原菌的菌丝层,几天后在绒毛丛中生出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孢子囊。

2.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适时浇水,增施有机肥和磷肥、钾肥,使果实发育良好,减少裂果和病虫损伤;成熟的果实要及时采摘;运输时果实应在8成熟时采摘装箱,最好低温贮运,并尽量减少机械损伤。②药剂防治:在桃果近成熟时喷布1次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控制病害的发生。长距离运销的果实,在八成熟时采摘,并用山梨酸钾500~600倍液浸后装箱,可减少贮运期间的侵染。

3桃疮痂病

3.1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条的病组织内越冬。翌年4~5月,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果实、枝条和叶片上,引起初次侵染。病菌在果实上的潜伏期较长,为40~70天,在新梢和叶片上为25~45天。所以早熟品种上果实尚未表现症状就被采收,往往被误认为是抗病品种,而晚熟品种发病重,往往被认为是不抗病。气温在10℃以上时,枝条上的病斑开始产生孢子。多雨和潮湿天气有利于病害的流行,尤其是春季和初夏降水量多时流行更严重。

3.2发病症状

果实的肩部受害最早最重。病斑早期为暗褐色小圆点,后期变成黑色痣状斑点。病斑大小为2~3mm,严重时病斑连片。病菌只在果实表皮组织内扩展。当病组织死亡后,果肉继续生长,造成果实表皮龟裂。

3.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在冬剪时,剪除重病枝及枯梢,以减少越冬菌源。生长季节适时夏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地减轻发病。对大型果品种,在生理落果后,进行疏果和定果,然后套袋,既可防病,又可提高桃果的外观品质。②化学防治:春季发芽前全树喷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5°Be石硫合剂或五氯酚钠200倍液。谢花后15天,喷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4桃溃疡病

4.1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微菌核在树上溃疡枝,地面的落叶、烂果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或气流作短距离传播,侵染果实、新梢和叶片。果实常在近成熟期受害发病。果面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地势低洼、通风透光不良、树下地面阴湿的桃园,近成熟期阴雨天较多的年份发病重;树冠内膛枝组及近地面枝上果实易感病。

4.2发病症状

桃果染病初期,在桃果表面产生外围浅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小斑点。以后圆形病斑迅速扩展,凹陷加深。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可产生灰白色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失水,其下果肉质地绵软,污白色,似朽木。

4.3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清扫地面落叶、僵果,集中烧毁,并结合翻耕树盘,消灭越冬菌源;要使果园排水状况良好,及时疏除过密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性能,降低果园湿度。②药剂防治:可在芽萌动期用3~4°Be石硫合剂喷布树体枝干,铲除越冬病菌。从桃果硬核期开始,每隔10~14天喷1次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参考文献:

[1]王尚堃,耿满,王坤宇.果树无公害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5

[2]冯玉增,胡清坡.桃病虫害诊治原色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

[3]林晓安,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4]王芳,许延松,等.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5):97.

作者:王爱华 黄鑫 张川江 董磊 王坤宇 单位:1.河南周口川汇区森林资源管理站 2.郸城县园艺工作站 3.周口川汇区林业工作站 4.周口市林业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