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池塘养鱼病害防治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池塘养鱼病害防治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池塘养鱼病害防治浅析

1鲁甸县基本情况

养殖品种主要以草鱼、鲤鱼、鲫鱼、鲢鱼为主。水产养殖在三乡镇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全县池塘老化、水质环境污染、管理与技术措施相对滞后等原因,池塘养鱼鱼病发病频繁,给养殖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制约了池塘养殖产量的提高。

2引起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

2.1水温的影响

鱼类是水生变温动物,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体温是随外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外界水温突然剧变,鱼类难以适应,就会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如鲢、鳙鱼受冻时,皮肤发炎出血,形成红色斑点。从鱼病发生规律来看,不同温度范围有与其相应的鱼病流行,比如:草鱼的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病毒性出血病在水温高于25℃以上时流行。

2.2水质变化的影响

我县池塘主养品种,草鱼、鲤鱼、鲫鱼、鲢鱼对池塘水质的PH值要求以7~8.5为适宜,如果低于4或高于10.6,就会引起鱼的死亡。其次,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对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也有直接的影响,在溶氧缺乏的水中,会出现摄食少,导致体质变弱;当溶氧低到每升水含1毫克氧时,会发生浮头现象,如果短时间内溶氧不增加并逐渐减少,会窒息死亡。溶氧过多、过饱和,则又会使鱼苗、鱼种患上气泡病。如果精养池塘长期不换水则又会产生氨气、硫化氢、硝酸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使鱼类中毒死亡。

2.3水域污染水质富营养化

由于鲁甸县大多养鱼户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向池塘里投入大量的有机肥,甚至是未发酵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在池塘里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就会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沼气等有害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变老,进而影响鱼类健康。

2.4管理不善营养不良

养殖户养殖观念差,人放天养,凭经验养殖,靠兴趣管理,投喂饲料的数量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维持生活的最低需要,鱼类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致使身体瘦弱,抗病力降低,严重时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甚至死亡。此外,在养殖生产中一些养鱼户普遍滥用药,造成抗病能力下降,一旦环境变化,极易发生鱼病。

3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3.1鱼体本身所带的病原体所致

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本身常常带有大量的病原(致病菌和寄生虫)。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常寄生在鱼种的体表、鳍条、鳍条基部、鳃、肠道、腹腔等身体部位上和器官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些病原体,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环境因素所致

池塘既是鱼类的生长场所又是病原体滋生的主要场地和传播源,如:塘内的淤泥、微生物、寄生虫、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生物等都会影响鱼类健康生长。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当水温适宜时就可以进行大量繁殖;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生物为中间宿主,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3内在因素的影响

鱼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鱼的种类、年龄、个体大小而不同。如草鱼易生肠炎病,而鲢、鳙鱼则不生,同样,鲢、鳙鱼易生病,而草鱼则不易生。在同一池塘的同种同龄的鱼,有的因患病死了,有的患病较轻逐渐好转,有的甚至毫无感染,这都与鱼体的健康和抗病能力有关。在养鱼生产过程中,饲养条件好,鱼体肥壮健康,减少鱼病发生几率。

3.4人为因素所致

放养密度,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比例,可以在有效的养殖期间,达到预期的养殖效果,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防治鱼缺氧;饲养管理不当,饵料中往往能带入病原体,当所投喂的饲料不洁或变质时,便会携带的大量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体内;操作不当,在拉网起捕、干塘捕捞或并池饲养进程中,常因操之过急使鱼的体表受到损伤,而当时又未做好鱼体的消毒工作,必然会感染病原体容易引发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等疾病的发生。

4防治策略

4.1加强池塘清整

严格控制和消灭病原体通过池塘老化改造,治理沟道,加固池埂,彻底清塘消毒,而对于病死鱼应及时采取深埋、发酵、焚烧等方法妥善处理,以防止病原体传播,避免爆发大规模疫情,改善鱼类生态环境。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树立健康养殖理念,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生产无公害绿色水产品。

4.2控制水质富营养化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

水是鱼类不可缺少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水域环境是鱼正常生长和减少鱼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作为优良的水源条件,应具备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源及有毒有害物质,并不受自然因素及人工污染的影响,水的理化特性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4.3规范使用渔药综合防治鱼病

一是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渔药厂家的药物,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二是内服、外用的同类作用药物要不同种类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菌株。三是做好药物预防,采取鱼体消毒、铒料消毒、食场消毒、工具消毒和流行季节前的药物预防等工作。

4.4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抵抗力

改进饲养管理方法。改进饲养管理,发挥鱼体内在作用,提高抗病能力是预防鱼病的根本措施之一;人工免疫,免疫预防了污染环境,无副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生态防病办法,是对水产养殖动物控制其暴发性流行病最有效的方法。

5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渔业环境监测、渔业病害防治、渔业养殖过程的质量监控、水生生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检验力度,并建立一套集技术推广与管理于一身、能切实发挥作用的水产养殖管理工作队伍。

作者:桂俊梅 单位:云南省鲁甸县渔业工作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