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黑斑蛙常见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黑斑蛙常见病害防治措施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黑斑蛙常见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黑斑蛙又名“青蛙”、田鸡,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类动物。养殖成功后的效益可观是近些年黑斑蛙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高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该品种养殖成本大、风险系数高、养殖门槛高,这对从业人员相应的技术要求很高,需要科学的养殖方法,需要了解黑斑蛙的常见病害,做好前期预防工作,避免盲目养殖。

一、气泡病

黑斑蛙气泡病主要发生在4-5月的蝌蚪期和变态期,这两个阶段因为都生活在水中,长期投喂粉料易导致水质过肥。水体溶氧过饱和后在水中形成微小的气泡,蝌蚪会误食,另外气泡大量附着在蝌蚪的体表造成上皮组织顶起,引发的症状称为气泡病。防治措施:间隔3~5天换水1次,温度高时两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20%,降低水体肥度。定期使用芽孢杆菌瘦水、分解残饵,以保证水质清新。黑斑蛙发病期间,应及时消毒以缓解、修复体表炎症,常用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此类消毒剂杀藻能力强,能迅速降低水体肥度。

二、脱肛病

病蛙肛门红肿、外凸,变态期和幼蛙、成蛙都会发生脱肛病。病因为蛙肠道内寄生大量寄生虫,引发细菌感染。防治措施:内服驱虫药物(阿苯达唑粉)2~3天,再内服氟苯尼考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三黄散5~7天消炎,减轻肝胆负荷。若蛙没有全部上岸,沟内应全池消毒,以杀灭水体内的致病菌。

三、腹水病

病蛙腹部膨大,行动迟缓,解剖病蛙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水,幼蛙和成蛙多发。主要原因:料台没有定期清理,剩余的饲料变质或霉变,青蛙摄食后造成严重肠炎继而产生腹水。饲料投喂量过大、肠道及肝胆负荷重时多发。该病常与肠道内寄生虫病并发。防治措施:每15天清理1次食台,方法为用聚维酮碘溶液清洗后晾晒1~2天,食台数量不够的蛙池可交替清洗。高温季节发现该病要及时减料,同时内服阿苯达唑粉驱虫2~3天,内服氟苯尼考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多西环素粉,5~7天为1个疗程。

四、红腿病

患红腿病的蛙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不佳、摄食欲望下降。病蛙四肢充血,腹部及下颌有出血点。病蛙死前常出现呕吐、便血等症状。该病传染速度快,致死量大,若治疗不及时严重的死亡率可达90%以上;多发于5-10月高温季节,主要原因为场地消毒不彻底,蛙养殖密度过高。防治措施:每月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两次,做到不留死角,沟内可采用挂消毒剂点滴的方式保持消毒剂的浓度,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发病期间,全池消毒,蛙内服恩诺沙星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连续5~7天。

五、歪头病

歪头病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常与白内障并发。病蛙双目失明,头部发生歪曲,常见幼蛙在水中打转,继而死亡。此病治疗难度大,也是黑斑蛙养殖最大的“杀手”,死亡量大。由于病原直接入侵蛙脑部,造成脑部神经错乱,导致治疗难度大,蛙死亡持续时间长。在很多养殖区域,该病预防及治疗取得成功已成为黑斑蛙养殖成功的关键。防治措施:水沟场地要定期消毒,高发期每月内服氟苯尼考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三黄散,连续5~7天。发病蛙池应及时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在池周围使用生石灰化水趁热泼洒。治疗期间池内每两天消毒1次,要及时捞出病蛙,同时黑斑蛙内服氟苯尼考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粉+盐酸多西环素粉+三黄散5~7天。

六、总结

人工驯化养殖的黑斑蛙全程摄食高蛋白质饲料,肝胆负荷大,蛙活动量低、体质弱;蛙养殖密度大,沟内的水质很容易恶化,种种原因造成了黑斑蛙发病率高。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对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沟定期换水,调节水质;养殖中每月内服产品驱虫两次;蝌蚪期要科学投喂,避免残饵造成水质过肥;变态期蛙体质最弱,注重增强其体质,补充营养;幼蛙期蛙上岸后,对食台定期消毒,处理剩余饲料,防止饲料变质引发肠炎;成蛙摄食量大,定期内服产品护肝胆、润滑肠道;高温季节蛙每月内服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田晶 梁双来 王玉群 单位: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