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西瓜病害防治技术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西瓜病害防治技术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西瓜病害防治技术探析

摘要:本文以西瓜的主要病虫害为立足点,阐述其发病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期给西瓜种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切实提高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西瓜;病虫害;症状;防治技术

西瓜是水果市场中的“重头戏”,但在栽培期间易受到多类病害的危害,导致西瓜植株的长势欠佳,果实品质下降,产量偏低。对此,需要合理应用防治技术,以利西瓜优质高产。

1主要病害概述

病害以疫病、枯萎病等为主。根据西瓜的生长特点,在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温度、湿度等因素,加强管控,营造良好的西瓜植株生长环境。

2西瓜疫病

2.1症状描述

西瓜发生疫病的概率较大,主要危害西瓜根茎部,严重时叶、蔓及果实受到一定程度侵染。根颈部染病初期呈现水渍状病斑,后逐步向外围扩散;叶片染病初期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点,后续有持续扩大的变化趋势,转变为黄褐色病斑,若西瓜种植区域内的湿度较大,易加剧叶片的腐烂;茎部染病时,主要以暗绿色纺锤形凹陷症状为主,如影响范围大,有较大的枯死概率;果实染病时,有明显的凹陷现象,且呈现水渍状暗绿色,在短时间内快速向果实的其他部位蔓延。

2.2防治技术

2.2.1农业防治。西瓜种植区域要排水顺畅、通风条件良好,给西瓜植株提供优质的生长条件;多年种植田可以实施轮作换茬,以此改善土壤品质,减少病原菌的数量。2.2.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按照每隔7~10d喷1次的方式开展持续性的防治工作,通常需连续操作2~3次。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多种药物轮换使用,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1]。

3炭疽病

3.1症状描述

叶片是炭疽病的高发部位,还易危害茎蔓、叶柄及果实。不同部位的感染症状不同,叶片染病后,出现黑色病斑;茎蔓染病后,茎基部有较明显的黑褐色,自稳能力逐步下降,有猝倒的情况;叶柄染病后,出现水渍状黄褐色斑点,后颜色有明显的变化,以黑褐色为主,严重时患病植株枯死;果实染病后,出现褐色圆形斑以及龟裂现象,若环境湿度较大,将进一步加剧患病程度,形成粉红色黏状物,严重影响植株的长势。

3.2防治技术

3.2.1农业防治选择优质的抗病品种;栽种时合理控制密度,使植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均合理,通风、光照条件良好等)中;实行轮作,改善土壤条件;加强水肥管理,重点施钾肥和有机肥。3.2.2药剂防治可选择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20%施宝灵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续喷施3~4次[2]。

4西瓜枯萎病

4.1症状描述

西瓜苗期至结果期均易患枯萎病,各阶段的病症特点不同。苗期染病后,叶片萎垂,并影响茎蔓基部;成株染病时,叶片萎蔫,主蔓基部呈水渍状,后有树脂状胶汁溢出,病害部分转为干燥的状态,呈红黑色,若环境湿度较大,受害部位出现霉层,颜色以白色、粉红色居多。

4.2防治技术

4.2.1农业防治砧木可取黑子南瓜,采用嫁接技术,以减少枯萎病的发生概率;施肥方面,应着重施有机肥,不宜过度施加氮肥;在日常田间管理工作中,一旦发现病株需及时拔除,转至指定区域处理。4.2.2药剂防治在播种阶段,可以用40%多菌灵配成药土(药、土比例为1∶100,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每667m2用药土100kg;若日常栽培工作中发现病株,首先需及时清理,随后向病穴处淋浇药液灌根,可采用20%噻唑锌悬浮剂300~500倍液,每株用量200~250mL。

5叶斑病

5.1症状描述

叶片是重点受害部位,染病初期出现暗绿色近圆形病斑,后变为黄褐色,并逐渐发展成灰白色。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处生成较为明显的褐色霉状物,部分植株叶片的染病程度严重,叶片上有大量的病斑,此时植株的抵抗能力明显偏弱,存在叶片坏死、干枯的情况。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为主,大量寄居在病残组织内,越冬后,在条件适宜时将侵染西瓜植株,部分病原可寄居在其他瓜类中越冬。分生孢子、风雨以及日常栽培工作中的农事活动均会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环境条件方面,在温暖、湿度较大时易发病。

5.2防治技术

5.2.1农业防治选取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注重基肥的施加,优选磷肥、钾肥及有机肥;根据叶斑病喜高湿环境的特点,可以覆盖地膜隔绝水分,避免田间大范围积水;西瓜采收后,及时做好种植园区的清理工作,枯枝、落叶等均要予以清除,减少田间菌源,从源头上降低叶斑病的发生概率。5.2.2药剂防治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为佳。

6总结

综上,针对海南西瓜病害问题,需要立足实际,准确掌握病害的类型、症状以及发病机制,结合种植现场的气候条件,采取合理的防治技术,从根本上处理病害,保证西瓜植株的健康生长,达到高质、高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成.浅析西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19(21):38.

[2]蔡站立,杜晓莉.西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6(12):282.

作者:曾飞 单位:东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农业执法大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