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松针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松针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松针常见病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

摘要:本文对松针常见病害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可供生产实践参考。

关键词:松针;病害;防治措施

1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松树产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危害云南松、马尾松、华山松、黑松、赤松、红松等。发病林分中松针被害率极高,最高可达100%,造成严重损失。若幼树连续严重发病也可死亡。

1.1症状。各种引起松针锈病的鞘锈菌在不同松树针叶上所致的症状特征相似。针叶受害初期产生淡绿色斑点,然后扩展成黄色段斑,其上几乎等距离密生黄色点状疱疹,后变暗褐色至黑褐色,病针叶枯黄早落,春旱时新梢生长缓慢。幼树连续发病数年,病株即枯死。在转主叶片上,初生淡绿色斑点,后在其上生有桔黄色具光泽的小疱斑,且疱斑常常数个连片。疱斑破裂后散出黄粉。以后在病叶上长出桔红色疱斑。受害叶部常坏死,病重时叶早落。

1.2发病规律。鞘锈菌的0、Ⅰ期在松树上,Ⅱ、Ⅲ、Ⅳ期在转主寄主上。春夏间在受侵针叶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锈孢子由风雨传播侵染转主寄主一枝黄花、千里光、黄波罗、白头翁等植物的叶片,在其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以菌丝在松针上越冬。松针锈病的发生发展和树龄密切相关,幼树发病重。树冠下部重,中部次之,上部最轻。林内或附近有转主寄主时发病重。一般坡顶比下坡重,迎风面比背风面重。块状混交时近风雨的数行发病重。7~8月细雨连绵病害发生重。若风雨交加病害易流行。

1.3防治措施

1.3.1尽可能清除转主寄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罗混交林。对现有的隔行混交林应有计划的砍伐掉1个树种或补栽非转主寄主,有必要造混交林时,可营造2个树种距离较远的块状混交林或带状混交林。1.3.2病菌传播期间,用1∶1∶70波尔多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每半月喷1次,喷1~3次。

2松针褐斑病

松针褐斑病也称松针褐枯病。1978年首先在福建省顺昌洋口林场和沙县官庄林场的湿地松幼林内严重发生,除危害湿地松外,还危害黑松、马尾松。在国外该病分布于美国、加拿大、希腊等国家,在这些国家松针褐斑病主要寄主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辐射松、黑松等数10个松树种和变种。

2.1发病症状。病叶先产生褪绿小斑点,随后病斑扩大成1.4~3.2mm,呈褐色斑段或近圆形病斑。同一个针叶上,常产生多个病斑,形成绿、黄、褐相间的斑纹,最后针叶枯死。后期褐色病斑的中央有一小黑点。

2.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在树上或落下的病叶中越冬。第2年3月下旬借雨水溅散或风雨传播,从伤口、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潜育期7~12d,一年中能进行多次再侵染。先年针叶4~5月为第1次发病高峰,而当年新梢针叶却在5~6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为第2次发病高峰,11月病害停止发生。病害流行与寄主、气温、湿度关系密切,在丘陵地区湿地松林发病较重,特别是发病季节。

2.3防治措施2.3.1加强检疫。对松苗、接穗、种子都要进行检疫。主要采取产地检疫和调运抽样检查,以防病菌传入无病区。2.3.2控制发病中心。调查发病严重的地方,确定发病中心,砍除重病树,修剪重病枝,然后再喷洒化学农药,这样可控制或消灭发病中心,有利于控制病害流行。2.3.3化学防治。在苗圃、种子园等小面积使用1%波尔多液或70%多菌灵1000倍液,70%多菌清500~800倍液,每半月1次,连续2~3次有明显效果。

3松针赤枯病

松针赤枯病危害马尾松、云南松、湿地松、火炬松等多种松树。被害松树严重时一片枯红,状似火烧。

3.1发病症状。本病主要危害幼林的新叶,老叶也有少数发病。初期病部产生褐黄色或淡黄色棕斑,后变红褐色,最后暗灰色枯死。由于在针叶上危害不同部位,因此会出现叶尖枯死、叶基枯死、段斑状枯死或全叶枯死。

3.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针叶内越冬,第2年春天借风雨传播,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3~8d。4~5月当平均温度在20℃左右时,出现第1次发病高峰,7月出现第2次高峰,11月病害停止发生。气温适宜、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3.3防治措施3.3.1烟剂防治。使用“621”烟剂或“621”硫烟剂(8份621烟剂和2份细硫磺均匀混合)或“741”烟剂,于5~6月间进行熏蒸,每亩用药0.75~1kg。3.3.2生物防治。适地适树,合理造林,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林木抗病能力。

4松落针病

松落针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也是世界性的病害。危害马尾松、油松、黑松、华山松、黄山松、红松、樟子松、白皮松、云南松等各种松树。

4.1发病症状。初期感病针叶产生黄色斑点或段斑,然后病斑颜色加深呈淡褐色,至晚秋全针黄褐脱落。第2年春在落下的针叶上产生典型的特异症状,即先在落针上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将针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两横线间产生椭圆形黑色针点,长0.2~0.3mm,以后呈米粒状或灰黑色米粒状,长1~1.5mm,成熟后吸水膨胀,中央纵裂一条缝,从缝中释放病菌。

4.2发病规律。病菌在病叶中越冬。4~5月份病菌扩散,借助雨水和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病菌释放达2~3个月之久,所以每年夏末仍有新的病叶出现。该病发生发展与寄主生长状况和林间温湿度关系密切,在土地贫瘠、林地旱、树木生长衰弱、针叶的细胞膨压降低时最易感染。遇降雨量大、湿度高也会加速本病的发生发展。

4.3防治措施

4.3.1加强抚育管理。松林应适时抚育间伐,促进林木生长,增强抗病力是防治的根本。4.3.2化学药剂防治。生病期可喷洒1%波尔多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也可使用多菌灵烟剂。

作者:杜竹静 单位:青岛市即墨区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