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马铃薯病害防治的主要技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马铃薯早疫病?
1.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1.2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3)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2马铃薯晚疫病
2.1症状及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青海省大多在马铃薯开花前后发生危害严重。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马铃薯晚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该病也会发生。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入健康的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会产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子,进行再度传染。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2.2防治措施
2.2.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2.2.2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防措施。2.2.3开花前后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d喷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长期,植株每隔几天会成倍地生长,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新生叶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3马铃薯黑胫病
3.1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属细菌性软腐病害,侵染茎和块茎,种薯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明显矮小,心叶黄化、变小、卷曲,茎基部及根部变黑、腐烂。腐烂处有臭味。病株极易从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从脐部开始变黑,向髓部呈放射状扩展,并产生黏液,有臭味。马铃薯黑胫病主要依靠带菌种薯传播,通过伤口侵入。其发病与温度和湿度有密切关系,高温利于发病,土壤过湿时也易引起薯块大批腐烂,造成严重的侵染。
3.2防治措施
(1)选用无病种薯或幼壮薯整薯播种。(2)催芽或晒种,淘汰病薯。(3)切薯播种时,用55%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1%拌种,拌种时先将敌克松与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匀,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匀,然后与种薯拌匀,必须随拌随播。或者将55%敌克松350g与15~20kg干土拌匀后直接撒施在马铃薯播种沟内。田间发现发病病株时,及时拔除,或用55%敌克松稀释500~800液灌根,或在茎基部喷雾。
作者:蒋雪萍 单位:黑龙江绥滨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