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黄淮麦区小麦病害防治技术解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的变化,并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小麦;黄淮麦区;病害;防治技术
1前言
小麦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黄淮麦区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对我国粮食生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小麦病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小麦的生产,致使小麦严重减产。笔者通过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
2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2.1白粉病
发病规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用20%粉锈宁乳油20~30ml/667m2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如克,兑水50~60kg喷雾,或兑水10~15kg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50ml/667m2,加水50kg,均匀喷雾。
2.2赤霉病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通连阴雨天气,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此外,地势低洼、士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防治方法: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种;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消灭菌源;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小麦抽穗至盛花期,用40%多菌灵胶悬剂l00g/667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5~100g/667m2,分别兑水60kg喷雾,或加水10~15kg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扬花期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7天后趁下雨间断时再用药1次。
2.3叶锈病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一般都可越夏,越夏后成为当地秋苗的主要浸染源。病菌可随病麦苗越冬,春季产生夏孢子,随风扩散,条件适宜时造成流行,叶锈菌侵入的最适温度为15~20℃。造成叶锈病流行的因素主要是当地越冬菌量、春季气温和降雨量以及小麦品种的抗感性。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2)药剂防治: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kg种子用要60g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及时进行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667m2或20%粉锈宁乳油40ml/667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g/667m2,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用药15~30g/667m2,兑水50~70kg喷雾,或兑水10~15kg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在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3小麦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农药市场较为混乱
随着农药销售的放开,形成农技、农资、个体户等多渠道经营局面,无证照、证照不全、挂靠经营的也很多;部分商户经营假冒伪劣农药产品,坑农害农虚假广告宣传铺天盖地,农民难辨真伪。
3.2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意识不够强
农民在配制、喷施农药过程中不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农户将废弃药瓶、药包随处丢弃,剩余药液随处乱倒,严重污染环境;农民不考虑安全间隔期,在粮食产品喷施过甲胺磷、对硫磷等高毒农药后,仍存在今天打药,明天上市现象。
3.3土壤农药残留严重
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特别是除草剂连年使用,使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严重超标,致使后茬小麦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苗、绝收的现象。
4结语
小麦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资源,因此对小麦的种植技术研究和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在众多农药中,首要选择药物持续时间长、对麦种伤害最小和抗病害能力突出的药剂[1]。在选择小麦种子的时候,尽量选择纯度较高的种子,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2]。另外,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技术,把握好小麦种植的时间,可尽量避开病虫害的高发时期[3]。同时在技术方面保障小麦作物的产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参考文献
[1]叶华江.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北京农业,2014,(6):9.
[2]王孝飞.浅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民营科技,2009,(5):56-57.
[3]曹济红,郭小云.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11):140.
作者:陈凤 樊继伟 郭明明 赵雪君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单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 灌云县植物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