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对外投资及逆向技术溢出的新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较小且增长缓慢,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国家粮食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并不匹配。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投资的规模、区位、动因、模式、影响因素及寻求逆向技术溢出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与新问题,并就如何获得逆向技术溢出和政府政策创新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农业经济效应逆向技术溢出
1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与区位的特征分析
1.1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规模的特征分析
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偏小、比重很低,落后于非金融类对外投资的整体平均水平。这与巩固农业的产业基础地位、保证国家粮食经济安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战略要求还很不相称。最近几年投资流量持续增加但基数过低、整体规模亟需大幅提高为投资规模的新特征。
1.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区位的特征分析
从投资区位来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与亚洲。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卢旺达、刚果(布)、刚果(金)等国,主要以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的形式进行蔬菜与谷物类投资,但主要属经济援助项目。另需从投资风险角度指出的是,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一半左右集中在地理位置相近、人文环境相似的缅甸、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区域,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竞争激烈的水稻、棕榈油等先进粮油产品的种植和加工,这将可能带来较大的投资区位风险。最近几年,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新的区位特征体现在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畜牧业及糖酒产业的并购、对俄罗斯与东欧国家传统种植业的投资以及对巴西与阿根廷的大豆玉米等油料谷物的投资。
1.3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其它现状的新特征
从投资主体来看,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已经从以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援外项目”为主转变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并重发展,预计今后将逐渐以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与合资为主体。今后存在的问题可能是投资主体多为分散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缺少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之类的大型跨国公司,缺乏有效统一的资源整合。从国际产品价格来看,中国国产的大豆、玉米、稻米、小麦价格与国际市场长期倒挂,很大幅度高于同品种进口完税价格,大豆价差甚至高达1600元/吨,在大额价差与国内旺盛需求的诱导下,中国大量进口农产品,这也造成2018年“中美贸易战”美方的重要博弈条件。所以,亟需通过“海外种植”等对外投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交易价格并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模式的特征分析
2.1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动因的特征分析
依据著名国际投资学家邓宁(Dunning,2001)的投资动因理论,对外投资动机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寻求、市场寻求、生产效率寻求(含低成本寻求等)和战略资产寻求(技术等寻求)。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以满足国内需求和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为目标,很少谋求海外销售市场。目前其投资动因的新特征是以利用东道国自然资源来降低成本的生产效率寻求为主,兼有技术寻求、粮食安全寻求的目的。后者的投资动因正在逐渐加强,这是由于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all)等国际农业跨国贸易公司以及美国孟山都、美国杜邦、荷兰瑞克斯旺等国际种子公司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作用不断扩大,另外,高盛、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联合操控的粮食期货指数基金已经能控制全球1/3以上的粮食产品价格,美国ADM等众多国际粮食投机商正在我国国内对我国农产品的研发、生产、收购、物流、加工、销售进行全产业链的参股合资与并购,我国出于自身粮食安全考虑,正在加大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的力度,以期获得更多逆向技术溢出来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与自主化水平。
2.2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模式的特征分析
目前在投资模式方面,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已经从单一的“合资合作类型”向涵盖并购(兼并收购)、绿地投资、生产要素合作等多元化方向发展,正在完成从资源开发合作向资本经营合作的转变,具体表现为跨国种植、替代种植、技术资本入股参股、共建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农业海外研发投资等新型模式。2013年9月双汇国际用71亿美元完成了对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并购;2014年2月,中粮油集团以13亿美元收购荷兰尼德拉(Nidera)公司51%的股权,凭借其经营渠道保证了中国可以直接在南美市场购买谷物与大豆,更为解决2018年中美大豆贸易争端创造了有力条件。今后,投资模式的最新特征应为跨国投资进入到深入与成熟阶段所采用的“混合型模式”,企业可以充分根据“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灵活选择、调整和组合以上各种模式,减轻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压力并分散各种投资风险。
3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的特征分析
一般的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均GDP水平、资本及技术整体水平、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国内金融水平、外汇储备等母国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制度与政策、市场规模与潜力、市场文化差异等东道国因素;公司战略与治理结构、公司技术与资本条件、国际化经验与资源等企业内部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贸易壁垒程度、汇率波动程度等国际环境因素,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自然也受这些因素影响。然而,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也存在一些新特征,突出体现在价格影响的有限性、财政支持的依赖性和政治影响的敏感性。由于粮食产品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粮价的上涨很难带来粮食供应量的增加;同样,价格因素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也非常有限。此外,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具有自身的异质性,注定需要政府给与更多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相关扶持,这是由农产品自身含有一定准公共物品特征决定的。另外,中国农业对外投资近年来深受贸易保护主义、资源保护主义及双边关系等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对外投资项目也时常遭遇东道国政府拖延甚至否决、环保与法律审查等“投资壁垒”(例如2008年新洲集团在俄罗斯2.5亿元林业投资遭遇查封没收,2014年上海鹏欣集团约4亿元收购LochinverStation牧场被新西兰政府否决),这给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壮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良好的政治外交环境已经成为保证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必需条件。
4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特征分析
相比我国人口数量及农产品需求量,农业土地资源与水资源非常有限的自然因素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出去”,但“海外种粮”等对外投资项目大多属于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传统领域,亟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农产品深加工、种植成本压降、新产品培育等现代农业方面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而在政府财政金融的有力支持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业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农业生产与加工技术,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品市场和技术传导与扩散途径,严重扭曲了本应依照相对比较优势进行的国际专业化分工和农业生产资源配置,这也为中国通过对外投资路径进行逆向技术溢出获取增设了很多障碍。所以,“已经初步开展、成果尚待显现”正是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新特征。
5中国农业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获取策略
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企业在政府的协调下正在就学习西班牙先进渔业技术、以色列农业滴灌技术初步进行投资合作,而在当前美国等国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下,中国农业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路径获得发达国家先进技术与工艺的确存在一定困难,既有2010年光明食品集团欲15亿美元收购新西兰西尔斯(Sucrogen)糖业公司却被新加坡丰益(Wilmar)公司抢先收购等失败案例,也有2018年上海农科院下属都市绿色工程公司获得荷兰花卉保温技术并应用于国内外温室作物种植的成功经验。逆向技术溢出的成功获得既需要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的保障,也需要一定的投资策略。可以考虑通过投资与贸易渠道相结合获得逆向技术溢出。从以往经验来看,农业对外投资的增长可以明显促进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体现在葡萄酒、奶制品、畜产品和部分粮食产品的进口拉动作用。所以,应发挥农业对外投资与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协整效应,从战略布局上建立互为一体的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在供应链条各环节中寻找捕获逆向技术溢出。另外,直接的并购投资如遇瓶颈障碍可以考虑合资与合作的方式,或者在其上下游产业中寻找技术获得的机会。此外,技术获取型对外投资不仅要考虑并购或合资双方的利益,也要考虑内外部投资环境,要兼顾东道国地方政府与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6政策建议
截至2017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1.35亿公顷(20.23亿亩),逼近1.2亿公顷(18亿亩)“红线”,人均耕地面积仅约0.1公顷且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考虑到城镇化人口增长、非农业发展用地需求、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工业用粮日益增长等因素,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保证国家粮食供应与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然而,农业对外投资仍处于起步阶段,投资机会难寻且缺乏国际经验,饱受投资壁垒困扰,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所以,中国农业主管部门应在简化审批审核、财政金融支持、搭建信息平台、设立专项保险等方面创新政策机制,积极协助企业开展国际农产品开发合作,积极支持在东道国开展土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新型科技化投资,参与构建公正且稳定的国际粮食价格体系和国际粮食安全体系,为中国农业持续稳定的“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伟.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黄季焜,胡瑞法.农业科技投资体制与模式:现状及国际比较[J].管理世界,2000(3).
[3]金三林.我国农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布局与重点[J].经济纵横,2018(7).
作者:高鹏飞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